锥形束CT在上颌尖牙埋伏病因机制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锥形束CT在上颌尖牙埋伏病因机制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利用三维锥形束CT技术研究上颌尖牙唇侧和腭侧埋伏的病因学机制。方法 :选取262例有上颌尖牙埋伏和262例无尖牙埋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前者分为唇侧埋伏组和腭侧埋伏组,在治疗前均接受CBCT扫描。在单盲条件下对CBCT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牙齿、牙弓和颌骨的定性和定量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腭侧埋伏组侧切牙牙冠的近远中宽度显著小于其他组(P0.001)。唇侧埋伏组的上牙弓前段宽度和上颌骨宽度都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腭侧埋伏组中锥形侧切牙和唇侧埋伏组中切牙埋伏的发生率均显著提高(P0.001)。唇侧埋伏组和腭侧埋伏组尖牙牙尖所处的部位分别位于侧切牙长轴的近中和远中。结论:中国人群上颌尖牙唇侧埋伏阻生主要与上颌前部牙弓和颌骨宽度不足以及切牙埋伏有关,而上颌尖牙腭侧埋伏主要与相邻侧切牙过小或缺失有关。上尖牙萌出路径受上述局部因素作用而产生变化导致不同方位的埋伏阻生。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浙江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埋伏牙 锥形束CT 三维成像 病因学
【基金】:江苏省卫生厅指导性科研课题(Z2014010)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1102046C)
【分类号】:R816.98
【正文快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是指上尖牙在正常萌出期间,因为颌骨、邻牙或纤维组织阻挡埋伏于黏膜或骨内,而不能萌出到牙弓正常位置。以往的不同文献表明在一般人群中尖牙埋伏发病率为0.9%~5.0%[1-3],欧美人群以上颌尖牙腭侧埋伏为主[2,4],亚洲人则以唇侧埋伏多见[5]。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晓钟;;一颗巨大的上颌尖牙[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2年01期
2 王桂红,刘丽君;上颌尖牙根内含牙1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年02期
3 陈新建;上颌尖牙唇侧低位错鉭正畸的临床力学分析[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4年01期
4 王静;杨金晖;;上颌尖牙错鉭的正畸治疗[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5 吴学礼;刘文书;谭宪秋;徐雅娟;;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埋伏上颌尖牙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06年11期
6 吴和明;陈剑忠;谢文泵;;矫治上颌尖牙与侧切牙易位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17期
7 叶惟熊;;上颌尖牙的自体移植[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口腔医学分册;1974年01期
8 屠苏;张世采;;上颌尖牙唇侧错位的矫治(附126例报告)[J];口腔医学;1983年02期
9 白乃刚;;上颌尖牙的形态学观测[J];新疆医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10 吕玉麟;上颌尖牙与侧切牙易位——正畸治疗[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新建;;上颌尖牙唇侧龈向错位正畸的临床分析[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高雅;邵龙泉;王琳琳;刘琦;;牙槽骨吸收及桩核设计对重度破坏上颌尖牙受力的影响[A];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严斌;上颌尖牙埋伏的生物力学分型与个体化诊疗[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沈晓;Tip-Edge Plus矫治器上颌尖牙移动特征及对前牙转矩表达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雅;氧化锆桩核修复上颌尖牙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张清华;不同牙槽骨高度的上颌尖牙生物力学效应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7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09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