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CT动态观察不同力值作用下大鼠牙齿移动及复发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
本文关键词:Micro-CT动态观察不同力值作用下大鼠牙齿移动及复发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Micro-CT 正畸牙齿移动 牙根吸收 牙根修复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牙齿美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选择正畸治疗的人也日益增加。但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牙根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严重的牙根吸收可能引起冠根比例失调、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同时正畸治疗后所有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牙齿复发,影响矫治效果。因此寻找有效的手段增强矫治效果的稳定性、促进牙根吸收后的修复迫在眉睫,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正畸牙齿移动及复发、牙根吸收及修复、根周牙槽骨改建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此规律进行有效干预。本研究通过建立不同力值作用下大鼠牙齿移动模型,应用Micro-CT对大鼠进行活体扫描,观察牙齿移动及复发距离、牙根表面吸收陷窝体积以及牙根周围骨小梁显微结构的变化,从而探索正畸牙齿移动及复发、牙根吸收及修复、根周牙槽骨变化的规律。实验分为两个部分:1. Micro-CT动态观察不同力值作用下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目的:应用Micro-CT动态观察不同力值作用下大鼠牙齿移动距离、牙根表面陷窝体积及周围牙槽骨骨小梁结构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5只雄性8周龄成年SD (Sprague-Dawley)大鼠,左侧上颌为实验侧,于第一磨牙与切牙间安装镍钛拉簧,分别加力20g、50g和100g,持续加力14天。于加载力值的第0、3、7、10、14天对大鼠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扫描范围为左侧上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及周围牙槽骨组织。用三维测量软件对扫描后的图像进行处理,测量牙齿移动距离、牙根表面陷窝体积及骨小梁结构参数。结果:加力前3天牙齿发生明显移动,第3到10天时移动距离缓慢增加,20g和100g力值组在10天后恢复快速移动,加力7天后20g力值组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加力3天后各组牙根表面陷窝体积略有增加,第3到10天时明显增加,第10天后增加缓慢,第7到14天时100g力值组牙根表面陷窝体积明显大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加力时间的推移,压力侧牙槽骨骨体积分数逐渐减小,骨小梁形态变细小、数目减少,骨小梁间隙先减小后增宽,骨小梁由板状向杆状转变的趋势,牙槽骨发生吸收,各力值组间变化趋势一致。结论:不同矫治力值均能引起牙齿移动,牙齿移动规律表现为快速移动期、稳定移动期、快速移动期,轻力比重力引起的牙齿移动距离更大;不同矫治力值都会引起牙根吸收,吸收规律表现为缓慢期、快速期、稳定期,过大的矫治力会导致更多的牙根吸收;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牙槽骨均会发生吸收改建,其变化量与力值大小无明显相关。2. Micro-CT动态观察不同力值作用下大鼠牙齿移动复发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目的:应用Micro-CT动态观察不同力值作用下大鼠牙齿移动后的复发过程中;牙齿移动复发距离、牙根表面陷窝体积及周围牙槽骨骨小梁结构的变化规律。方法:模型同实验第一部分。于拆除加力装置后的第0、3、7、10、14、28、42天对大鼠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扫描范围同前。用三维测量软件对扫描后的图像进行处理,测量牙齿移动复发距离、牙根表面陷窝体积及骨小梁结构参数。结果:拆除矫治器后,20g力值组在前3天复发明显,50g与100g力值组在前7天复发明显,20g力值组比其他两组复发更快,有统计学差异(P0.05),移动距离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小,第28天时完全复发;拆除矫治器后前3天,牙根表面陷窝体积变化较小,第3到14天明显减小,20g力值组在14天后、50g和100g力值组在28天后牙根表面陷窝体积变化趋于稳定;在拆除矫治力的复发阶段,张力侧牙槽骨骨体积分数缓慢增加,骨小梁形态逐渐恢复、数目增加,骨小梁间隙缓慢减小,骨小梁有由杆状向板状恢复的趋势,牙槽骨沉积重建,各力值组间变化趋势一致。结论:不同力值引起的牙齿移动在拆除矫治力后均有复发趋势,第一周复发最明显,牙齿移动距离越大,复发越快:不同力值引起的牙根吸收都有自我修复能力,修复规律表现为平稳期、快速修复期、稳定期,轻力作用产生的牙根吸收修复更早进入稳定期;矫治后复发过程,张力侧牙槽骨发生新骨沉积改建,其变化与力值的大小无明显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月华;葛红珊;吕海燕;;正畸乳胶牵引圈力值衰减的试验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陈雪萍;沈文良;卢友梅;黄珠凤;;老年人握力值现状调查[J];健康研究;2013年05期
3 赵云凤,叶德临;不同年龄正常牙合力值的测定[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4 桑婷;伍军;;人工唾液环境下弹力链力值衰减的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8年06期
5 吴秀芳,严开仁;垂直矫正曲的大小、作用和力值[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87年01期
6 李诗佩,顾红晖;国产链状皮圈与美国奥创链状皮圈力值衰减的比较[J];浙江医学;1996年03期
7 侯金睿;夏宗岩;;二维组织轨迹法在儿科领域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9年08期
8 仲维广;胥春;米红林;张富强;;细胞应变装置中硅橡胶膜的应力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07年02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春才;禹宝庆;许硕贵;苏佳灿;王家林;牛云飞;康庆林;付青格;高堂成;张鹏;任可;张雪松;严望军;王冠军;汪光晔;万岷;李波;孙建伟;王仁;丛永健;杨郁野;郑医红;李格当;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骨科MO课题组;;应用生理性成骨力值的概念治疗骨折与骨不连[A];2008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李可心;孟和;;胫骨骨折修复负重力值测试[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3 侯金睿;夏宗岩;;二维组织轨迹法在儿科领域的应用[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常悦;不同力值对于牙周病大鼠牙槽骨改建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杨凤雪;Micro-CT动态观察不同力值作用下大鼠牙齿移动及复发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桑婷;弹力链拉伸性能及力值衰减的体外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胡月华;正畸乳胶牵引圈拉伸性能及力值衰减的体外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5 谌嫦;预拉伸对弹力链力值衰减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张yN;瞬间预拉伸后弹力链拉伸力值的体外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刘铮;杠杆式微小力值测量与溯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张钊;烧结次数对金瓷冠微观结构及强度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9 李俊雄;不同任务强度下人体握力及其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44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14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