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石质全瓷修复体脱落后再粘结时机的体外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04:13
本文关键词:长石质全瓷修复体脱落后再粘结时机的体外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唾液 再粘结 微拉伸 扫描电镜 混合层 树脂突
【摘要】:目的:粘结是修复牙体缺损的重要步骤,对修复的质量和远期效果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口腔生理环境和牙体组织结构的复杂性,粘结剂在口腔内一直受到各种理化成分的作用,同时,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受到各个方向力的综合作用,这些均是导致修复体修复失败的重要原因。一旦修复体脱落,口腔内各种理化成分直接作用于暴露的牙本质表面,这些成分对牙本质的作用是否会对修复体再粘结后的粘结强度有影响,尚没有文献报道。本实验以Multilink N粘结剂和长石质全瓷Vita Mark II瓷块为实验材料,采用微拉伸测试法,研究长石质全瓷修复体粘结后的拉伸粘结强度和修复体脱落后唾液浸泡时间对再粘结强度的影响,对临床长石质全瓷修复体粘结后的拉伸粘结强度进行评价,并为修复体脱落后再粘结时机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6月内拔除的无龋坏、无缺损第三磨牙15颗,用自凝塑料包埋至釉牙骨质界水平,去除釉牙骨质界上2mm的牙体组织,暴露不小于6×6mm2的牙本质面,流水下打磨,制备标准一致的牙本质面;将Vita Mark II瓷块流水下切割成6×6×4mm3的立方体,流水下打磨,制备标准一致的瓷粘结面,用带有6×6mm2的正方形孔的双面胶带限定粘结面积,严格按照Multilink N粘结剂说明书进行粘结操作。根据不同唾液浸泡时间随机分为5组,每组3颗。A组-空白对照组;B组-即刻粘结组;C组-唾液浸泡1d组;D组-唾液浸泡4d组;E组-唾液浸泡7d组。将B~E组粘结试件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试,并记录试件拉伸粘结强度值,然后按照各组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再粘结。将A组粘结试件和B~E组再粘结试件制作成横截面积约1×1mm2的微拉伸试件,进行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统计断裂模式,扫描电镜观察粘结面结构,并测量各组混合层厚度和树脂突长度。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各组微拉伸测试结果、混合层厚度和树脂突长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将B~E组粘结试件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试,只有1个试件发生混合断裂,其余均发生界面断裂;B~E组粘结试件拉伸粘结强度值为23.24±1.62MPa;从A组到E组试件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值呈下降趋势,其中试件断裂后即刻粘结组、试件断裂后在唾液中浸泡1d、4d组,微拉伸粘结强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试件断裂后在唾液中浸泡7d组,微拉伸粘结强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微拉伸粘结测试断裂模式中界面断裂比例从A组到E组逐渐升高,分别为62.5%,64.7%,71.4%,78.9%,86.4%。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瓷与牙本质之间均可见混合层和树脂突形成,各组混合层厚度和树脂突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ultilink N粘结剂套装粘结长石质全瓷修复体的拉伸粘结强度达到临床需要的牙本质粘结强度要求;用Multilink N粘结剂粘结长石质全瓷制作的修复体,脱落时主要发生粘结界面的断裂,修复体完整性基本不受影响;修复体脱落后4日内,再粘结的拉伸粘结强度虽有下降,但与首次粘结相比无显著差异,无需重新制作修复体可以原修复体清洁后重新粘结;修复体脱落后7日,拉伸粘结强度下降显著,建议重新制作修复体。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楠;长石质全瓷修复体脱落后再粘结时机的体外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02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2022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