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牙颌种植修复临床回顾性研究及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咬合初步分析
本文关键词:无牙颌种植修复临床回顾性研究及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咬合初步分析
【摘要】:目的1、通过对62例无牙颌种植修复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总结,评估无牙颌病人种植修复的长期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2、通过对12例全口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患者进行咬合力计检测,并与12例天然牙列进行对比,探讨全口无牙颌患者应用固定种植修复后的咬合特点,为临床医生对无牙颌患者种植固定修复后的咬合情况提供参考。方法1、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收集2005年3月至2015年6月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身体健康状态良好,无种植手术禁忌症,且最终选择和完成无牙颌种植修复的全口无牙颌以及半口无牙颌患者共84例(91个单颌),共304颗种植体。其中随访到62例(68个单颌),共242颗种植体,失访22例,失访率为26.2%。失访原因为无法查找到原始病历记录及无法联系到患者。外科手术时视情况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内提升术、骨劈开、块状骨移植、GBR、单纯植骨术、神经游离术等附加手术,修复采用固定义齿(分段式固定或一段式固定)或覆盖义齿(套筒冠、杆卡、磁性附着体、改良型套筒冠+磁性附着体、杆卡+磁性附着体、球帽、Locator等),通过临床检查软组织健康状况、X线片观测、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对全口种植修复义齿进行评估。2、使用Tee-tester 咬合分析系统分析在2012-2015年期间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完成的完成全口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且完成修复至少半年以上的患者12例,并随机选取12例天然牙列进行对比,分析其在牙间交错、前伸、侧方不同牙合位咬合力分布的百分比与咬合时间特点,分析全口无牙颌患者固定种植修复后的咬合规律及特点,借以指导临床种植修复调牙合。使用软件SPSS21.0对实验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随访到62例病例(68个单颌),共242颗种植体。男性38例,女性30例,平均随访年龄为63.7±11.5岁,平均随访时间为完成种植修复后40.44个月,平均就诊次数为8.11次。种植体脱落9颗,均为覆盖义齿设计。覆盖义齿修复种植体3年平均存留率为93.84%,5年平均存留率为92.09%,固定义齿种植体累计存留率100%。其中种植体周围炎11颗。覆盖义齿改良菌斑指数平均为1.058±0.935,改良出血指数平均为0.442±0.612,探诊深度平均为2.202±1.104,固定义齿修复改良菌斑指数平均为0.98±0.535,改良出血指数平均为0.276±0.402,探诊深度平均为1.424±1.228。16.18%(1/68)的病例未行附加手术;附加手术中以上颌窦内提升术、GBR、骨挤压和单纯植骨术居多。其中上颌窦内提升术11例,占上颌无牙颌的44%(11/25),引导骨再生术17例(17/68,25%),骨挤压16例(16/68,22.06%)。82.4%(56/68)的义齿为种植覆盖义齿,其中覆盖义齿修复中改良型套简冠+磁附着体、套筒冠和磁性附着体是本病例中最常用的修复方式,分别占51.9%(28/54)、14.8%(8/54)和24.1%(13/54)。固定修复为分段式78.6%(11/14)和一段式修复两种21.4%(3/14)。修复后粘膜、修复体及上部结构并发症共39例(57.4%),其中套筒冠50%(4/8),磁附着体69.2%(9/13),改良型套筒冠+磁附着体71.4%(20/28),固定桥42.9%(6/14)。固定修复体平均修理频次为1.4次,覆盖义齿平均返修率1.43次。覆盖义齿平均6.484±4.991分,固定义齿平均为3.226±2.845。2、随访12例全口无牙颌病例(14个单颌)与12例天然牙列进行对比。牙尖交错牙合中无牙颌固定修复组OT值和咬合力值明显小于天然牙列组。前伸牙合中无牙颌固定修复组DT值明显小于天然牙列组。侧方牙合中,无牙颌固定修复组OT值和咬合力值明显小于天然牙列组。结论1、无牙颌患者进行种植覆盖义齿与固定义齿修复均可获得相对较高的成功率。2、无牙颌患者种植固定义齿修复后种植体失败率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较低。3、无牙颌患者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修复体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4、无牙颌患者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和固定义齿修复患者总体满意度均较高。5、咬合接触时间、咬合分离时间、左右侧咬合力平衡度、最大咬合面积时占最大咬合力的受力百分比等参数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咬合正常与否的指标。6、前伸牙合时,无牙颌固定修复和天然牙合组咬合力量均集中在前牙区,前牙所承受牙合力百分比较重,但咬合压力均较小。7、侧方牙合时,无牙颌固定修复组和天然牙列组侧方牙合接触形式除尖牙保护牙合与组牙功能牙合外还存在其它一些牙合型,但仍以尖牙保护牙合与组牙功能牙合为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彦;张怀勤;;无牙颌的患者修复护理配合[J];中外医疗;2009年29期
2 肖红喜;胡敏;黄旭明;冯立新;;先天性无牙颌患者的修复前外科治疗1例报告[J];北京口腔医学;2010年06期
3 朱兆勇;;无牙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分析和治疗[J];职业与健康;2011年23期
4 黄旭瑶;邵海宾;李少华;;无牙颌患者种植即刻修复临床观察[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2年03期
5 张成藩,欧阳官;无牙颌(牙合)重建时颌位的确定[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4年02期
6 闫英;;无牙颌患者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的调查[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9年05期
7 刘洪臣;刘宁;周继林;齐仕珍;王志虎;;无牙颌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特点[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2年04期
8 杜娟;无牙颌患者修复后的心理探讨[J];桂林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9 和秋梅,王涛, 王利生;800例无牙颌修复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1995年01期
10 陈云涛;可见光聚合树脂在无牙颌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一;史琦;;北京地区无牙颌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调查[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张春华;;先天性无牙颌患者的修复护理[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潘韶霞;;无牙颌患者下颌骨高度对修复治疗效果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邸萍;邱立新;李健慧;崔宏燕;林野;;无牙颌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临床研究[A];第六届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谢秋菲;陈利;冯海兰;黄东坡;;无牙颌患者自然头位的研究:义齿戴入即刻及戴用三个月后自然头位的变化[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张剑明;郭平川;刘春年;周贵祥;王平;王茜;;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在无牙颌患者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万伟;袁书海;傅桂风;李军;韦玉舫;;改良式无牙颌再修复方法的临床探讨[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刘洪臣;;无牙颌颞颌关节研究中鉭学理论新概念探讨[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9 史琦;王燕一;;无牙颌不同咬合类型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A];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赵铱民;陈勇;周涛程;张铁;;无牙颌上颌骨缺损种植修复设计的生物力学基础[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晓茜;无牙颌种植修复临床回顾性研究及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咬合初步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2 史琦;无牙颌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情况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3 肖妍君;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无牙颌种植技术中的研究与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4 王心玲;无牙颌患者义齿修复咀嚼前后脑血流变化及对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5 吴琴艳;下颌无牙颌后牙区颌骨的三维重建及测量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苗辉;无牙颌患者种植覆盖义齿与固定义齿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7 柴璐毅;帕金森无牙颌患者使用两种垂直距离义齿修复后咀嚼肌表面肌电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8 肖皖抒;下颌无牙颌患者Locator种植支持覆盖义齿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病例报告[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07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20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