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YAG激光蚀刻和再蚀刻牙釉质粘接效能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Er:YAG激光蚀刻和再蚀刻牙釉质粘接效能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Er:YAG激光 蚀刻 再蚀刻 抗剪切强度 表面粗糙度
【摘要】:牙釉质酸蚀技术是影响正畸托槽粘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入临床近40年来,给固定矫治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正畸临床普遍使用的酸蚀剂法(常用为磷酸酸蚀剂)能满足临床需要的粘接强度,但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研究发现酸蚀剂法具有釉质脱矿的潜在缺点,导致矫治过程中患龋率明显升高,托槽周边的牙釉质易发生龋坏。2托槽脱落后残留于牙釉质中的树脂突不仅可能造成牙釉质变色,同时也可能是影响再粘接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激光蚀刻牙釉质可以降低牙釉质脱矿,增强牙釉质的耐酸性,增强牙釉质的抗龋性。近年来关于激光蚀刻牙釉质粘接效能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结论存在一定的分歧:以Dunn WJ、Rosalía CB等学者为代表的研究发现Nd:YAG激光、Er,Cr:YSGG激光和Er:YAG激光蚀刻牙釉质后的抗剪切强度达不到磷酸酸蚀的效果;而Aleksic和Lan WH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却表明Er:YAG激光蚀刻牙釉质可以达到磷酸酸蚀的效能。Oshagh M研究CO2激光再蚀刻牙釉质后的粘接效能甚至超过磷酸再酸蚀。另外,Lee BS等的研究也证实Er:YAG激光蚀刻后牙釉质表面形貌与磷酸酸蚀后相似,认为激光可作为传统磷酸酸蚀的替代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造成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研究的激光种类不同、同种激光间工作参数设置也不同。其中波长为2940nm的Er:YAG激光和波长10600nm的CO2激光,均易被水分子和羟磷灰石吸收,因此非常适用于牙体硬组织。相比之下,Er:YAG激光被水分子吸收产生微爆破所输出的能量是CO2激光的10倍,而且工作过程中伴持续喷水,控制表面温度的升高,对牙髓组织的热损伤显著低于CO2激光。本研究旨在通过离体牙研究和临床观察,比较不同工作参数设置下Er:YAG激光蚀刻和再蚀刻牙釉质与磷酸酸蚀和再酸蚀牙釉质后表面微结构变化的不同和托槽粘接效能的差异。研究目的研究不同工作参数设置下Er:YAG激光蚀刻和再蚀刻牙釉质的粘接效能,并与磷酸酸蚀和再酸蚀牙釉质的粘接效能对比,探讨Er:YAG激光蚀刻牙釉质是否能达到传统磷酸酸蚀后的粘接效能,并结合临床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牙釉质表面处理方法后托槽脱落率的差异,为Er:YAG激光有效应用于托槽粘接前的牙釉质表面处理提供基础数据。材料和方法离体牙研究研究一Er:YAG激光初次蚀刻牙釉质粘接效能的实验研究收集26名患者因正畸治疗需要同时拔除的四颗离体前磨牙共104颗,将每名患者的四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入A、B、C、D组:A组为35%磷酸酸蚀牙釉质、B组Er:YAG激光蚀刻(能量200m J、频率30Hz、水量6/8)、C组Er:YAG激光蚀刻(能量250m J、频率30Hz、水量6/8)、D组Er:YAG激光蚀刻(能量300m J、频率20Hz、水量6/8)。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微结构变化和牙釉质-粘接剂界面的差异(每组2个样本);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牙釉质表面形貌、粗糙度和峰峰值(每组4个样本,每个样本选取不重叠的5个区域)。应用万能实验机和立体显微镜测定抗剪切强度和粘接剂残余指数(每组20个样本)。研究二Er:YAG激光再蚀刻牙釉质粘接效能的实验研究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同时拔除的离体前磨牙共78颗,使用35%磷酸初酸蚀牙釉质表面并粘接托槽,然后使用去托槽钳将托槽脱粘接形成再粘接样本。将再粘接样本随机分入A、B、C三组:A组35%磷酸酸蚀牙釉质、B组Er:YAG激光蚀刻(能量200m J、频率30Hz、水量6/8)、C组Er:YAG激光蚀刻(能量250m J、频率30Hz、水量6/8)。同样应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牙釉质表面微结构和形貌(每组2个样本)、牙釉质-粘接剂界面(每组2个样本)、牙釉质表面粗糙度和峰峰值(每组4个样本,每个样本选取不重叠的5个区域)。应用万能实验机和立体显微镜测定抗剪切强度和粘接剂残余指数(每组20个样本)。临床观察研究三Er:YAG激光蚀刻牙釉质粘接托槽临床脱落率观察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固定矫治正畸患者30名。对每名患者下颌左、右侧牙列随机采用35%磷酸酸蚀或Er:YAG激光蚀刻(能量200m J、频率30Hz、水量6/8)牙釉质后粘接托槽,对照比较不同牙釉质表面处理方式下托槽脱落率间的差异。结果离体牙研究研究一: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牙釉质表面,四组均表现为釉柱中心凹陷,呈均匀蜂窝状的Ⅰ型酸蚀模式。C组蜂窝状边界最清晰。四组间表面粗糙度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㩳0.01),其中A组(69.39±7.60nm)最低,B、C、D三组随激光能量值提高而增加。牙釉质表面峰峰值D组(1056.61±585.16nm)最大,A组(834.74±235.12nm)最小。抗剪切强度A组(25.09±5.19MPa)最高,C组(23.37±4.28MPa)与A组最接近,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四组间的粘接剂残余指数无统计学差异(c2=6.438,P㧐0.05)。研究二: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方法再处理后的牙釉质表面,A组可见牙釉质表面大量碎屑存在,B、C组牙釉质表面均匀,牙釉质碎屑较少,主要呈现Ⅰ型酸蚀模式。三组间表面粗糙度有统计学差异(P㩳0.05),其中A组(74.99±5.84nm)最低,C组(86.40±6.62nm)最高。牙釉质表面峰峰值C组(820.23±135.85nm)最大,A组(684.84±98.63nm)最小,B组(780.89±182.84nm)居中,A组与B组牙釉质表面P-P值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抗剪切强度C组(19.49±5.10MPa)最高,A组(17.68±5.13MPa)与B组(17.35±5.41MPa)、C组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三组间四组间的粘接剂残余指数无统计学差异(c2=0.164,P㧐0.05)。临床观察研究三:35%磷酸酸蚀组托槽脱落率为32.9%,激光蚀刻组托槽脱落率为34.3%,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2=0.087,P㧐0.05)。结论1.工作参数设置为能量250m J、频率30Hz、水量6/8时Er:YAG激光蚀刻牙釉质后表面形貌和牙釉质-粘接剂界面树脂突形态与35%磷酸酸蚀后相似,且粘接效能与35%磷酸酸蚀相近。2.Er:YAG激光再蚀刻牙釉质((能量200m J、频率30Hz、水量6/8和(能量250m J、频率30Hz、水量6/8))可与35%磷酸再酸蚀牙釉质获得相似或更高的抗剪切强度,且扫描电镜下观察激光组再处理牙釉质后表面更清晰,碎屑少。Er:YAG激光适用于牙釉质表面再处理过程。3.工作参数设置为能量200m J、30Hz、水量6/8的Er:YAG激光应用于临床蚀刻牙釉质,可以达到与35%磷酸酸蚀相近的托槽粘接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歆;林实;;牙釉质仿生再矿化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年02期
2 李桥;;牙釉质结构[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3年04期
3 黄华,周永明,林燕,韦春华,陈若泽;过氧脲素漂白剂对牙釉质表面特性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4 徐莎莎,雷成家;激光与磷酸刻蚀牙釉质表面粗糙度及剪切力的比较[J];口腔医学纵横;2000年02期
5 李东育,石四箴;牙釉质显微硬度测定及应用[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王志伟;赵月萍;周长忍;李红;;丙烯酸在牙釉质表面的紫外光共辐射接枝[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04期
7 蓝海;周萍;周济;;纳米压痕仪测量镧奶对牙釉质再矿化的实验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廖颖敏;冯祖德;雷彩霞;;电诱导牙釉质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形成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07期
9 刘娜;黄文杰;彭旭霞;周静;;牙釉质的表面处理及再矿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11期
10 徐家驹;牙釉质的成分[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口腔医学分册;197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程敏;冯波;蔡家骏;朱虹;;不同胚龄人胚牙釉质表面扫描电镜观察[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2 胡静浩;陈吉俊;陈晖;;24小时内漂白剂和氟化剂对牙釉质表面细菌粘附的影响[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孙新华;朱虹;;正畸多次酸处理后牙釉质表面的扫锚电镜观察[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4 郑靖;李彦;石茂渝;钱林茂;周仲荣;;人牙釉质与合成羟基磷灰石微观摩擦学性能的对比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马飞;薛毅;张立红;夏镇斌;夏缨;;牙面色素斑祛除方法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植酸处理牙釉质表面后再矿化的扫描电镜观察[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6 高蔚虹;牛卫东;马卫东;周梦宇;;冷光美白对牙釉质影响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传勇;蒋丽;李伟;;酸蚀牙釉质对常见致龋菌粘附力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交流会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高蔚虹;;冷光美白对牙釉质影响的实验研究[A];2009“牙齿颜色的识别与美学再现”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尹路;姚江武;王辉;;两种冷光美白剂对牙釉质表面结构的影响[A];2009“牙齿颜色的识别与美学再现”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史祥云;食醋后要漱口[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2 邓泽行;不要给孩子多喝饮料[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3 李启顺;氟斑牙的一些特点[N];家庭医生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华李成;若干哺乳动物牙齿结构性能与食性的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廖颖敏;电诱导牙釉质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李莉;纳米磷酸钙和生物玻璃对牙釉质的仿生修复[D];浙江大学;2012年
4 王志伟;牙釉质表面的功能化及其仿生矿化的应用基础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王朝阳;牛牙釉质超微结构及其对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郑良;再矿化对人牙釉质纳米力学性能和微摩擦学行为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石博雅;牙齿与皮肤组织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建模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义悦;人牙釉质酸蚀表面力学性能评价方法和抑制措施的相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照昌;牙齿结构对牛牙机械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鲍靖;辣椒与酒对人牙釉质的酸蚀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方慧敏;Er:YAG激光处理对牙釉质再粘结强度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6年
5 郑小婉;Er:YAG激光蚀刻和再蚀刻牙釉质粘接效能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6 肖枫;人牙釉质的酸蚀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李兰英;牙釉质原位仿生再矿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周丹;人牙釉质三体磨粒磨损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张志民;离子交换树脂转移钙离子至牙釉质中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彦;人牙釉质与三种典型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14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21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