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牙釉质表面唾液吸附膜的粘附及润滑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牙釉质表面唾液吸附膜的粘附及润滑性能研究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牙釉质 唾液 唾液吸附膜 润滑 粘附 摩擦学性能
【摘要】:人体存在大量的天然摩擦副,在口腔摩擦系统中,人牙起到咀嚼食物的功能,而唾液的存在,使咬合面具有很低的摩擦系数,从而能降低牙齿磨损,延长牙齿的服役寿命。在临床上,由于身体疾病、放射治疗、长期服用药物等原因,使许多患者患有口干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口干症的几率增加。口干症患者在临床上需要服用人工唾液进行辅助治疗,而性能优异的人工唾液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还应具有很好的成膜性和粘附性,不仅要使患者有利于吞咽食物和降低牙齿磨损,还应具有润滑时间长,而不用频繁的服用等功能。然而,目前市售人工唾液还不具有这些性能,还有很大的改良空间。因此,对天然唾液进行深入的研究,能为新型人工唾液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由于天然唾液成分复杂,国内外对天然唾液在口腔表面的成膜性、润滑性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唾液对降低牙齿的摩擦磨损行为的研究上还停留在最初始的认识上,而对其润滑机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对天然唾液的润滑、成膜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开发具有优异润滑性、良好的成膜性和粘附性能的人工唾液具有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纳米压痕仪、纳米划痕仪、扫描探针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相关表征分析手段,系统的研究了唾液在人牙釉质表面的成膜性能、粘附性能及润滑性能。首先,采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研究了唾液在人牙釉质表面的成膜过程,对唾液吸附膜的三维形貌结构和时变特性进行系统表征;其次,用纳米划痕仪及原子力显微镜对唾液吸附膜的润滑性能及粘附性能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唾液蛋白的粘附机制,并对人牙釉质内有机相与唾液蛋白粘附性能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唾液吸附膜的结构具有时变特性,在1min内形成的初始膜就能有效的降低人牙釉质表面的摩擦磨损。唾液吸附膜是通过层层组装形成的,经过1min的吸附,唾液蛋白会选择性吸附在人牙釉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初始膜。随着吸附时间增加,唾液蛋白会进一步吸附在初始膜上,形成疏松的外层膜:吸附到人牙釉质表面的蛋白质数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不同时间形成的唾液吸附膜中的蛋白质种类没有差别;吸附在人牙釉质表面的唾液吸附膜能有效降低人牙釉质表面的摩擦磨损,其摩擦系数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人牙釉质表面的磨损形貌和磨损体积随吸附时间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唾液吸附膜的润滑性取决于初始膜,这层膜就能有效的降低牙釉质表面的摩擦磨损。(2)唾液吸附膜的初始膜是唾液蛋白与牙釉质内羟基磷灰石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粘附强度。唾液吸附膜与人牙釉质表面间的剪切能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呈指数增加;唾液蛋白与人牙釉质表面之间的粘附力是唾液蛋白之间粘附力的两倍。人牙釉质表面经过唾液吸附处理1min后,其润湿性和zeta电位明显增加,但是随着吸附时间的进一步增加,润湿性和zeta电位保持不变。初始膜与人牙釉质表面之间的粘附强度显著高于初始膜与外层膜之间的粘附强度,这与两层膜的粘附机制有关。初始膜的形成归功于初始膜与人牙釉质表面之间静电力的作用,而外层膜与初始膜之间没有静电力的作用。(3)牙釉质内的有机相对唾液蛋白的成膜性和粘附性没有显著影响,唾液在人牙釉质和萃取过的人牙釉质表面均能形成唾液吸附膜,其成膜过程没有显著的差别,这层膜具有双层结构,由初始膜和外层膜构成,其中初始膜相对平整致密,外层膜比较疏松;不论人牙釉质是否具有有机相,唾液蛋白都与牙釉质有很强的粘附强度。(4)唾液经过离心处理后,其在牙釉质表面的粘附性能和润滑性能没有显著性变化。离心处理会使唾液中食物残渣和高分子量蛋白(200 kDa)沉淀,但是不会沉淀分子量在200 kDa以下的唾液蛋白。离心唾液和全唾液在人牙釉质表面形成的唾液吸附膜成分相同:全唾液吸附膜膜厚不均匀,同一样品不同位置力学性能差异很大;离心唾液吸附膜厚度均匀,同一样品不同位置力学性能相同。但是,对全唾液进行离心处理并不会影响唾液吸附初始膜的形成,人牙釉质表面在离心唾液润滑下的平均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略低于全唾液,离心处理过的唾液可作为全唾液的替代品用于试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歆;林实;;牙釉质仿生再矿化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年02期
2 李桥;;牙釉质结构[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3年04期
3 黄华,周永明,林燕,韦春华,陈若泽;过氧脲素漂白剂对牙釉质表面特性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4 徐莎莎,雷成家;激光与磷酸刻蚀牙釉质表面粗糙度及剪切力的比较[J];口腔医学纵横;2000年02期
5 李东育,石四箴;牙釉质显微硬度测定及应用[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王志伟;赵月萍;周长忍;李红;;丙烯酸在牙釉质表面的紫外光共辐射接枝[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04期
7 蓝海;周萍;周济;;纳米压痕仪测量镧奶对牙釉质再矿化的实验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廖颖敏;冯祖德;雷彩霞;;电诱导牙釉质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形成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07期
9 刘娜;黄文杰;彭旭霞;周静;;牙釉质的表面处理及再矿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11期
10 徐家驹;牙釉质的成分[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口腔医学分册;197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程敏;冯波;蔡家骏;朱虹;;不同胚龄人胚牙釉质表面扫描电镜观察[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2 胡静浩;陈吉俊;陈晖;;24小时内漂白剂和氟化剂对牙釉质表面细菌粘附的影响[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孙新华;朱虹;;正畸多次酸处理后牙釉质表面的扫锚电镜观察[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4 郑靖;李彦;石茂渝;钱林茂;周仲荣;;人牙釉质与合成羟基磷灰石微观摩擦学性能的对比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马飞;薛毅;张立红;夏镇斌;夏缨;;牙面色素斑祛除方法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植酸处理牙釉质表面后再矿化的扫描电镜观察[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6 高蔚虹;牛卫东;马卫东;周梦宇;;冷光美白对牙釉质影响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传勇;蒋丽;李伟;;酸蚀牙釉质对常见致龋菌粘附力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交流会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高蔚虹;;冷光美白对牙釉质影响的实验研究[A];2009“牙齿颜色的识别与美学再现”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尹路;姚江武;王辉;;两种冷光美白剂对牙釉质表面结构的影响[A];2009“牙齿颜色的识别与美学再现”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史祥云;食醋后要漱口[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2 邓泽行;不要给孩子多喝饮料[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3 李启顺;氟斑牙的一些特点[N];家庭医生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华李成;若干哺乳动物牙齿结构性能与食性的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张亚锋;人牙釉质表面唾液吸附膜的粘附及润滑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廖颖敏;电诱导牙釉质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制备及其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李莉;纳米磷酸钙和生物玻璃对牙釉质的仿生修复[D];浙江大学;2012年
5 王志伟;牙釉质表面的功能化及其仿生矿化的应用基础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王朝阳;牛牙釉质超微结构及其对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郑良;再矿化对人牙釉质纳米力学性能和微摩擦学行为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8 石博雅;牙齿与皮肤组织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建模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义悦;人牙釉质酸蚀表面力学性能评价方法和抑制措施的相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照昌;牙齿结构对牛牙机械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鲍靖;辣椒与酒对人牙釉质的酸蚀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于永娜;不同浓度氟化物对氟斑牙牙釉质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5 方慧敏;Er:YAG激光处理对牙釉质再粘结强度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6年
6 郑小婉;Er:YAG激光蚀刻和再蚀刻牙釉质粘接效能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7 唐冠群;含锶强化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牙釉质粘合树脂的抗菌性能和机械性能测试[D];吉林大学;2016年
8 黄调调;对磨副硬度对牙釉质微观磨损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解萌;Er:YAG激光对乳牙牙釉质蚀刻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10 肖枫;人牙釉质的酸蚀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19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31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