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癌细胞分泌的胞外体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口腔鳞癌细胞分泌的胞外体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出处:《口腔医学研究》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细胞株(OSC-4)分泌的胞外体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OSC-4,从其上清培养液中分离提纯胞外体(exosome,EXO),CD9标记,将提取的胞外体作用于OSC-4,MTT检测胞外体对OSC-4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胞外体对OSC-4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i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胞外体对OSC-4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细胞上清液提取物免疫金标结果可见金标记的CD9,即分离提纯物为胞外体;MTT检测结果显示胞外体作用后的OSC-4的增殖能力增强(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其迁移能力增强和transwi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其侵袭能力也增强(P0.05)。结论:OSC-4分泌的胞外体可以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浸润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xtracellular bodies secreted by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line (OSC-4) on cell biological behavior. Methods: OSC-4 was cultured. The exosome-exosome-exosome-exon CD9 was isolated from the supernatant of the supernatant and the extracellular bodies were used to act on OSC-4. The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bodie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OSC-4 and the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bodies on the migration of OSC-4 were detected by MTT and scratch assay. Transwill chamber invasion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extracellular bodies on the invasiveness of OSC-4. Results: the gold-labeled CD9 could be seen from the gold-labeled cells supernatant extract. That is to say, the purified substance is extracellular. The results of MTT showed that the proliferative ability of OSC-4 was enhanced by extracellular bodies (P0.05). The results of cell scratch test showed that its migration ability was enhanced and that of transwill chamber invasion test showed that it also enhanced its invasion ability (P0.05). Conclusion the extracellular body secreted by OSC-4 can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 Migration, infiltration ability.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高知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
【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课题(项目编号:2013-218)
【分类号】:R739.8
【正文快照】: 2.高知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高知,783-8505)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鳞癌最常见,多发于40~60岁的成人,男性多于女性。鳞癌常向区域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能以胞外分泌的方式释放胞外体,其组成成分随细胞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1]。胞外体的形成都需要热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勇;口腔鳞状细胞癌18例病理分析[J];山东医药;2004年26期
2 王雷;高文信;马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3 吴修胤;佟冬冬;张风河;;微小RNA与口腔鳞状细胞癌[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1年01期
4 马开宇;马开阳;黎明;代晓明;李逸松;;基于形态学特征提取的人工神经网络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祝慧慧;刘洋;周晶琳;;口腔鳞状细胞癌机制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年01期
6 杨成;新生血管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扩散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6年06期
7 简卫国,李凌,武培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8 赵世禄;程福强;史繁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07期
9 叶平,蒋泽先,张永福;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P~(53)和P~(21)表达差异[J];实用临床医学;2001年04期
10 安榕榕,傅升,杨文英;脑电图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对脑功能的影响[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巍;郭传tx;;口腔鳞状细胞癌延误诊断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吴衍昌;李芳;;热休克蛋白6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强;张永福;卓夏阳;贾云香;;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病理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僗承翰;林美灄;戴鑓;_5正琪;;发展奈米金结合传统化疗药物以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之协同疗法(英文)[A];2013第七届海峡两岸毒理学研讨会大会手册[C];2013年
5 吴洪儒;刘晓勇;王凤光;汪育苗;;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刘晓勇;吴洪儒;汪育苗;王凤光;;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李明贺;张茹慧;吴国民;;CD44 podoplan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晔;郭传tx;俞光岩;;口腔鳞状细胞癌脂肪酸代谢的初步研究[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郭传tx;李羽安;高岩;;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特征再探讨[A];海峡两岸2008口腔癌诊治与修复重建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伟伟;熊学鹏;何三纲;张文峰;;≤40岁年轻女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分析[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衣晓峰 乔蕤琳;哈医大二院揭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金火;Id1和NF-κB亚单位p6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协同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2 郑建伟;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基因的筛选验证及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崔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4 孙晓菊;环氧合酶-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吴国民;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和鉴定[D];吉林大学;2011年
6 董作青;Id-1基因沉默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转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张晓英;Gadd45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男男;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ADM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秋旭;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PTEN蛋白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景捷;TIMPs对口腔鳞状细胞癌β-DG表达特征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姣;YAP、p5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间相互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高前嵩;环氧合酶-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3 王润;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钾离子通道Kv3.4的表达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张强;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病理学分级及增殖活性的差异[D];江西医学院;2000年
5 张建运;β-连环蛋白及其相关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6 殷树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表达的意义[D];青岛大学;2001年
7 李秀;明胶酶及其抑制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8 周茜;上皮型钙粘素及相关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杜格非;孟加拉红染色用于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检的临床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叶平;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p~53、p~21基因蛋白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D];江西医学院;2000年
,本文编号:1390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39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