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下颌偏斜患者髁突正中关系位与最大牙尖交错位三维位置不调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2 17:28

  本文关键词: 正中关系 不调 下颌偏斜 髁突 出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下颌偏斜患者髁突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aximum intercuspation,MI)位不调的三维特征,探讨其对牙颌面畸形正畸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下颌偏斜患者34例为试验组,非偏斜患者50例为对照组,再将试验组按有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分为2组。分别获取所有研究对象CR位、MI位时的咬合记录,记录CR位的干扰牙位,采用髁突移位测量仪测量CR位与MI位时髁突位置,比较干扰及CR-MI不调的比例、CR-MI在三维方向的偏移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干扰发生的比例在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94.12%、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1,P=0.010)。2组的干扰均大多位于后牙区,分别占91.18%和68%;(2)CR-MI不调的比例在试验组为79.41%,对照组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00);(3)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中下颌偏斜侧与非偏斜侧CR-MI不调的比例(χ2=0.167,P=0.687)、CR-MI垂直向偏移量(t=0.283,P=0.779)、CR-MI矢状向偏移量(t=-0.743,P=0.463)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组与无症状组比较,其下颌偏斜量、CR-MI的偏移量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颌偏斜患者更易出现咬合干扰及CR-MI不调,故进行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下颌偏斜患者CR-MI的一致性,在理想的颌位上确定正畸治疗方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condylar relationship and maximum maximum intercuspation in mandibular oblique patients. Methods: 34 patients with mandibular devia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0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was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The occlusal records of all the subjec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I position of CR position and the interference position of CR position was recorded. The condylar position of CR and MI was measured by condylar displacement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the ratio of interference and CR-MI was compared. The deviation of CR-MI in 3D direction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CR-MI interference occurr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4.1294.12% and 72%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 2 ~ (6.421) P ~ (0.010) 2). Most of the interference were in the posterior teeth, accounting for 91.18% and 68 ~ (th), respectively. The ratio of CR-MI was 79.41 in the trial group and 1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 2 / 38.59). (3)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atio of CR-MI in the mandibular oblique side and non-oblique side was not adjus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蠂 ~ 2 = 0.167). The vertical migration amount of CR-MI is 0.283 / 0.779 / m ~ (-1) and the sagittal migration value of CR-MI is t ~ (-0.74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0. 463 and P0. 05; The amount of mandibular deflection in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asymptomatic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viation of CR-MI (P 0.05). Conclusion: mandibular oblique patients are more prone to occlusal interference and CR-MI unmodul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onsistency of CR-MI in mandibular oblique patients before orthodontic treatment.
【作者单位】: 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分类号】:R783.5
【正文快照】: 下颌偏斜是临床中常见的颜面不对称畸形,并常伴牙弓宽度不调、咬合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的紊乱。颞下颌关节、牙齿、颌骨及神经肌肉组成了整个口颌系统,其中颞下颌关节在整个口颌系统的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认为[1]:当上下颌牙齿处于牙尖交错,上下颌牙列最广泛、最紧密接触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邹冰爽;;面部不对称畸形颞下颌关节盘的磁共振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7年04期

2 邓潇;万哲;何姝姝;Peter Wamalwa;陈嵩;张智轶;;成人安氏Ⅱ类错鉭正畸人群正中关系位与最大牙尖交错位不调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冰;周佳卉;邓妮妮;黎民宇;林爱英;;正畸治疗前牙合架法分析错牙合患者髁突位置的临床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14年11期

2 刘静;葛胜将;宋宇;;成年骨性下颌偏斜患者颏部形态对称性的锥形束CT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5年04期

3 夏碧清;王旭东;;偏颌畸形及其正颌手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4 谢千阳;杨驰;马志贵;;青少年关节盘移位与下颌偏斜相关性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年02期

5 夏碧清;王旭东;石慧敏;沈国芳;房兵;闫晋;;偏突颌患者颞下颌关节盘冠状向位置的MRI评估[J];口腔医学;2009年12期

6 王云霁;陈嵩;石安田;吴艳;邓潇;;安氏Ⅱ类错鉭正中关系位-最大牙尖交错位位移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2期

7 刘可;谷妍;赵春洋;于剑南;顾月光;王林;;成人骨性Ⅲ类颜面部不对称上颌骨三维特征的CBCT探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3年09期

8 赵宏;谷妍;赵春洋;于剑南;刘敏;王震东;王林;刘可;;正颌手术对颌面硬组织对称性改变的三维评估[J];口腔医学;2015年04期

9 刘俊峰;刘从华;李祯;;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患者CO-CR位髁突位置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10 刘可;王珊;王林;于剑南;赵宏;刘敏;赵春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下颌骨三维对称性的CBCT观察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海清;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党涛;数字化牙颌咬合分析的关键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邵玉婷;无颞颌关节症状成人MIC-CR髁突位移的测量[D];山东大学;2013年

4 张晶芳;下颌偏斜与颞下颌关节内结构改变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姚君;RW-splint治疗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韩旭;正畸干预前后MIC-CR位髁突位移变化[D];山东大学;2014年

7 刘俊峰;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8 张红;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上气道与下颌骨的三维结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9 董艳玲;下颌偏斜患者正中关系位与最大牙尖交错位髁突位置不调及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10 喻骏一;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髁突三维形态结构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炜,李龙江,潘剑,佟猛;“S”形切口在20例髁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2 张胜;周凤英;藕小平;王栋;;下颌后进路在髁突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年02期

3 李健;龙星;程勇;;髁突高位切除术对下颌骨位置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07年06期

4 王靖哠;方一鸣;邓勇;王莹;朱形好;谷志远;;髁突矢状骨折的特征和治疗[J];口腔医学;2008年02期

5 吴莹莹;李东;丁寅;彭勇;许一起;司武俊;王金峰;;成人下颌偏斜患者下颌髁突三维CT形态对称性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6 黄跃;王旭东;沈国芳;杨辛;;山羊髁突刨削术后髁突软骨面修复的初步观察[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年01期

7 杨驰;何冬梅;陈敏洁;姜滨;王保利;张晓虎;邱亚汀;张善勇;蔡协艺;;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分类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年03期

8 李儒煌;蔡志刚;王霄;;髁突缺损的修复重建[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9 王颖;曲卫国;丰鑫;屈振宇;;下颌不对称后退术后两侧髁突位置变化的比较[J];口腔医学研究;2013年05期

10 陈新明,汪说之,熊世春,谢汉生,杜昌连;成人髁突增殖带的计量组织学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代炜;李龙江;潘剑;佟猛;;“S”形切口在髁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邹冰爽;Young IL Chang;Young H.Kim;;髁突形态与覆鉭深度关系的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匡世军;张志光;郑有华;;颌间弹性牵引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A];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昊森;龙星;邓末宏;;口内/口外入路髁突高位切除术后髁突形态的影像学改建[A];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姚军;周继林;胡敏;洪民;杨建文;;髁突不同类型骨折后骨密度及力学性能变化[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6 王旭东;沈国芳;徐兵;杨驰;唐友盛;;内镜辅助髁突下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A];海峡两岸2008口腔癌诊治与修复重建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邹冰爽;;应用磁共振对面部不对称患者髁突的定量和定性研究[A];第七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8 江凌勇;房兵;;成人髁突自溶性吸收正颌治疗新模式的初探[A];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王旭东;沈国芳;徐兵;杨驰;唐友盛;;内镜辅助髁突下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A];海峡两岸2008口腔癌诊治与修复重建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郑有华;苏凯;何一青;熊玮;张志光;匡世军;;特发性髁突吸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A];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斯;髁突肥大软骨组织形态及增殖与分化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王庆昱;髁突骨软骨交界血管新生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立凡;单侧髁突切除对兔非手术侧髁突软骨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11年

2 刘春雷;髁突颈骨折及髁突颈截骨后对髁突软骨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3 喻骏一;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髁突三维形态结构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胡文煦;髁突外形指数相关测定及临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蒋骞;聚四氟乙烯膜阻断髁突颈骨折愈合对下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6 黄鹏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髁突位置和对称性以及牙合板治疗后的变化[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7 游弋;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三种治疗术式对双侧髁突生物力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邹虎威;髁突矢状骨折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及髁突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黄静;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以及(牙合)板疗效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10 吉东;rhBMP对特殊状态下兔髁突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85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485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