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l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本文选题:自噬 切入点:p 出处:《上海口腔医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p53、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及与唾液腺多形性腺瘤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8例唾液腺多形性腺瘤、20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p53及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53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率(9%)显著低于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4%)(P0.001);Beclin1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率(91%)则显著高于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1%)(P0.001),但2种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生长时间、肿瘤大小、位置和复发等(P0.05)无显著相关性。p53与Beclin1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0,P0.05)。结论:p53与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与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肿瘤发生过程中,细胞自噬作用降低和抗凋亡作用增强同时并存,提高自噬能力将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途径。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53, autophagy related gene Beclin1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leomorphic adenoma of salivary gland.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p53 and autophagy in 20 cases of pleomorphic adenoma of salivary gland.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gene Beclin1, SPSS20.0 software packag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p53 in pleomorphic adenom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leomorphic adenoma (P 0.001 and Beclin1).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ancer in pleomorphic adenoma (P 0.001), but the expression of two gene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sex of the patient. Age, growth time, tumor size, location and recurrence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53 and Beclin1 expression in pleomorphic adenomas.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Beclin1 protein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eclin1 protein in pleomorphic adenoma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pleomorphic adenomas. In the course of tumorigenesis, the decrease of autophagy and the increase of anti-apoptotic effect coexist simultaneously, and increasing autophagy will be another way of tumor therap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口腔科;
【分类号】:R739.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宁;娄金丽;李宁;;p53基因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10年09期
2 梁巧青;冯震博;;自噬基因Beclin1的研究现状[J];当代医学;2010年09期
3 王树彦;周易明;陈宗yP;;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和治疗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鹏宇;张建生;李强;丁永忠;任军;;雷帕霉素联合嘧啶亚硝脲抑制U87-MG胶质瘤细胞增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4期
2 章平治;徐宏光;宋俊兴;;自噬与软骨及其损伤相关性[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年02期
3 许文晶;王英;杨海燕;高志卓;徐韶琳;;缺氧微环境下3-甲基腺嘌呤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4 眭怡群;冯一中;;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5 王棋文;胡飞飞;王涛;袁燕;顾建红;刘学忠;卞建春;刘宗平;;镉诱导PC12细胞自噬的形态学观察[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年03期
6 黄忠献;金讯波;王慕文;张沂南;郑懿;夏庆华;;丙戊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7期
7 邢国胜;贺桂泉;赵文君;;药物对细胞自噬性死亡的干预作用[J];天津药学;2011年03期
8 敬开权;聂亚雄;;自噬及其对脑缺血后脑细胞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9 陈渝;陈国庆;刘祖翠;刘革力;刘龙浩;高唐鑫子;魏莎莉;;巴弗洛霉素A1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自噬并增强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J];生殖与避孕;2013年06期
10 朱绪国;刘磊;姜笃银;于冠英;李川;李耀南;刘振中;张基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大鼠深Ⅱ度烧伤皮肤中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晓琳;王玉珍;;肿瘤基因治疗技术策略研究进展[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春燕;胰腺癌中KAI1与自噬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2 寸艳萍;APE1激活突变型p53及其在肝癌放疗抵抗中的协同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3 杨景文;5-Fu诱导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关系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瑞花;Beclin1、PTEN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任楠楠;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郝东霞;人类细胞自噬相关基因PRR7的功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4 施丹;Beclin 1及其相关基因在电离辐射诱导的自噬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9年
5 韩伟;引起肿瘤细胞自噬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及其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鹏宇;雷帕霉素联合尼莫司汀抑制U87-MG胶质瘤细胞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吴婷;自噬/溶酶体途径在NF-κB信号通路阻断的胰腺癌Panc-1细胞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8 雷静;LATS2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兰州大学;2012年
9 眭怡群;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D];苏州大学;2012年
10 缪珀;E64d对活体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松果体的短期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全;王建军;潘永成;孟利峰;詹曦;郑庆丰;;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LC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癌症;2008年01期
2 黄平;刘岩峰;托娅;张平;丁存晶;方杰;王振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J];法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3 ;Adenovirus-mediated wild-type p53 gene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 for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one year follow-up[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An International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Journal);2009年05期
4 刘全;王建军;潘永成;孟利峰;詹曦;郑庆丰;;Beclin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洁,吴奇光,孙开华,贲呈瑞;多形性腺瘤的计量病理学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1997年01期
2 毛多喜;面颈部汗腺多形性腺瘤3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3 谢作煊;卢泰祥;李博山;宗永生;;鼻咽多形性腺瘤5例报告[J];肿瘤防治研究;1985年01期
4 马玉峰;;多形性腺瘤中c-erb B-2癌基因的发现[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92年04期
5 张炜真,戚道一;多形性腺瘤细胞形态测量及DNA定量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3年02期
6 王淑琴,李新军,张景康,邱剑阳,薜宝富,柳新华,卢凤山;2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蒋书勤,侯芝艳;涎腺多形性腺瘤和恶性多形性腺瘤中H-ras和P53蛋白产物的表达及其意义[J];武警医学;1998年08期
8 谢青,徐飞,汤金梁,王亚丽;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交界性生物学行为的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8期
9 景天娇;李书敏;王巍;;鼻腔多形性腺瘤1例[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年02期
10 朱虹,北村和也,平野吉雄,田川俊郎;涎腺多形性腺瘤结晶样结构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亮;;主支气管多形性腺瘤临床报道及文献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陈巨峰;李金;李嘉朋;冼淡;劳均平;莫础嘉;李捷;;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宫亮;杨和平;沈渝菊;何健;刘丁媛;周向东;;右主支气管多形性腺瘤1例报道并文献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辉;李永平;;泪腺多形性腺瘤迁移型上皮样中间细胞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实验研究[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沈淑坤;杨雯君;徐立群;王丽珍;俞志维;季彤;赵晓萍;陈燕;姚怡心;王洋;张陈平;王铸钢;;PLAG1转基因小鼠多形性腺瘤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筛选[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宁;;多形性腺瘤34例及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志刚;王佩玉;;p16肿瘤抑制基因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表达的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傅成扬;刘家武;刘汉前;俞辉明;蒋锋;;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应用[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李志刚;平凡;孙德刚;刘风军;唐建民;;p16抑制基因在腮腺多形性腺瘤预后判断中的作用[A];第三次全国涎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李新明;崔文光;龚建民;刘学杰;何巍;姜国城;;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因素分析[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岳文;骨形成蛋白基因在口腔肿瘤病理中调控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9年
2 周利晓;泪腺腺样囊性癌中Survivin,Livin,Caspase-3基因表达及银杏叶提取物的抑癌作用[D];郑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玮;TNF-α联合IL-2诱导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调亡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2 张秀琴;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3 符箐;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对比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陈凤志;超声对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赵江安;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病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6 孙颖;趋化性细胞因子CCL28在腮腺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D];山东大学;2009年
7 杨春桃;Notch基因家庭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8 俞诚波;多形性腺瘤的恶变原因分析与文献回顾[D];浙江大学;2009年
9 段瑶;蜂窝式移动电话的使用与腮腺上皮源性肿瘤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10 张淑燕;Skp2和P27在泪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87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58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