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具核梭杆菌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伴放线聚集杆菌致病作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12 10:22

  本文选题:牙龈卟啉单胞菌 + 具核梭杆菌 ; 参考:《山东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背景和目的牙周炎是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的口腔炎症性病变,可以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和牙齿的松动脱落。以往的研究表明,牙周组织的细菌性感染是由口腔菌群和其周围的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不同种类的牙周致病菌及其宿主细胞之间的互动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到目前为止,在龈下菌斑生物膜中发现至少有3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龈下细菌的聚集有一定规律,按照它们的聚集特点以及与牙周状况的关系,分为6个主要的微生物复合体。与牙周炎关系紧密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和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分别为红色复合体和绿色复合体。然而,他们经常在橙色复合体存在的环境中被发现,比如有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的微生态系。Fn是一种有致病潜力的口腔共生菌,其独特之处是能够与几乎所有的口腔细菌发生共聚,可以作为共聚桥连接早期定植的细菌和晚期定植的细菌。因其具有广泛的共聚能力被认为在牙菌斑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牙周病变的进展过程中起到了间接的促进作用。此外,有研究表明Fn能够与Pg和Aa相互影响。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似,致病菌对上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和随即发生的入侵过程是牙周炎发病的关键阶段。数十年以来,致病菌的入侵能力一直被认为是牙周炎的潜在致病因子。由于不同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Pg、Aa与Fn的相互共聚、同时感染可能会影响它们对牙龈上皮细胞的粘附和入侵。细菌与其周围上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细菌感染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牙龈上皮细胞既是物理性屏障,同时还传递细菌信号,是检测细菌存在的传感器,维持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平衡。在先天性免疫防御机制中,细菌与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刺激上皮细胞表达多种免疫反应介质。其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是一种强有效的致炎因子,能够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激活中性粒细胞并且诱导其增殖。而β-防御素族的人β-防御素2(human β-defensin 2,hBD-2)不仅可以吸引单核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也能够激活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防御。在先天性免疫应答中,橙色复合体中的细菌和红色复合体中的细菌所产生的功效是不同的,分别归属于两种不同复合体的细菌间的相互影响可能会调节IL-8和hBD-2的表达,从而在牙龈组织的免疫调节方面产生协同效应。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Fn与主要的牙周致病菌Pg、Aa的相互共聚、同时感染对Pg、Aa粘附和入侵牙龈上皮细胞能力的影响,以及对牙龈上皮细胞IL-8的生成和hBD-2表达的影响。Pg、Aa单独粘附和入侵牙龈上皮细胞,以及Pg、 Aa与Fn相互共聚、同时感染时粘附和入侵牙龈上皮细胞的能力均被检测。此外,Pg、Aa单独或与Fn相互共聚、同时感染牙龈上皮细胞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 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RT-PCR)分别测定牙龈上皮细胞IL-8和hBD-2的表达。方法1、Pg、Aa单独或与Fn相互共聚、同时感染时粘附和入侵Ca9-22细胞能力的研究牙龈上皮细胞接种于12孔平底细胞培养板,细胞密度为2.0×105/孔,每孔lml。在致感染之前,细胞用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BS, pH7.4)洗两遍,用无抗生素的最小必需培养基(minimal essential medium, MEM)培养2小时。三种不同的菌种接种于脑心浸液肉汤(Sigma, USA)上,补充0.5%的酵母提取物,氯化血红素(5μg/ml)和维生素K1(5μg/ml),细菌培养2天直到OD660nm达到1-0。经PBS洗过之后,菌细胞悬浮于MEM。细菌悬液(2.0×107/孔)加入铺满的单层Ca9-22细胞中,在37℃、 5%CO2的孵育箱内培养。在粘附部分的检测中,细菌与单层Ca9-22细胞孵育1小时,然后单层细胞用PBS洗四遍,去除未粘附的细菌。接下来每孔加入1ml的无菌蒸馏水用于裂解细胞达90分钟,将溶解产物稀释1000倍,接种于脑心浸液血琼脂平板(Brain Heart Infusion agar-Supplemented,BHI-S),每板100μ1菌液,在37℃厌氧环境中培养10天。在入侵部分的检测中,细菌与单层Ca9-22细胞孵育4小时。在接下来的孵育过程中,单层细胞用PBS洗四遍,去除未粘附的细菌,接种于含200μg/ml甲硝唑和300μg/ml的庆大霉素的MEM中培养1小时,杀灭粘附于细胞外面的细菌。暴露于抗生素之后,单层细胞经PBS洗两遍,用每孔1ml的无菌蒸馏水裂解细胞90分钟。将溶解产物稀释100倍,接种于BHI-S血琼脂平板,每板100μl菌液,在37℃厌氧环境中培养10天。粘附和入侵的微生物所形成的菌落形成单位按照接下来的孵育状况进行计算,细菌粘附和入侵的能力用细胞溶菌作用后重新获得的细菌相对于起初加入的细菌总量的百分率表示。2、Pg、Aa单独或与Fn相互共聚、同时感染Ca9-22细胞时IL-8和hBD-2表达的研究为了检测Ca9-22细胞所分泌的IL-8的总量,细菌悬液(2.0×107/孔)加入铺满Ca9-22的单层细胞中37℃、5%CO2孵育4小时。然后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20℃保存。ELISA定量分析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8的浓度,用鼠IL-8单克隆抗体(1:100, Dako)作为捕获抗体包被微孔板。重组IL-8或在测试样品中捕获的鼠抗体通过加入的兔IL-8多克隆抗体进行检测,随即加入生物素化的羊抗兔IgG (1:200, Dako)和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以及HRP底物2,2'-联氮基双。37℃孵育45分钟,测试样品中IL-8的浓度通过已知浓度的重组β溶血性链球菌(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al, BHS)和IL-8所生成的标准曲线测得。从Ca9-22细胞提取的总RNA(2微克)进行逆转录,使用(dT)18和SuperscriptⅡ酶(Invitrogen),反应混合物25微升,42℃反应1小时。在20微升体系中进行实时PCR,反应混合物含有1微升模板cDNA、SYBR Premix Ex Taq、ROX Reference Dye (Sigma, USA)和每一种引物(0.2微摩尔)。使用的引物序列是:GAPDH正向引物,5'-CAGCCTCAAGATCATCAGCA-3'和反向引物5’-CCATCCACAGTCTTCTGGGT-3'; hBD-2正向引物5'-AGACTCAGCTCCTGGTCAAGCTC-3'和反向引物5’-TGGCTCCACTCTTAAGGCAGGTA-3'。为了防止扩增出污染的基因组DNA,所有的引物被设计可以扩增至少两个外显子。扩增在荧光热循环仪(StepOne Plus)中按照以下条件进行:94℃预变性1分钟,然后是95℃变性15秒、62℃退火15秒和72℃延伸33秒,共40个循环。通过熔解曲线分析和3%琼脂糖凝胶检验来验证PCR产物的特异性。在目的基因扩增的同时也扩增管家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使用2-△CT计算相比GAPDH的相对拷贝数。结果1、Pg, Aa单独或与Fn相互共聚、同时感染时粘附和入侵Ca9-22细胞能力的研究Pg、Aa和Fn单独粘附细胞的能力分别是0.97±0.38%,2.62±0.58%和1.06±0.30%。Pg与Fn相互共聚、同时感染时,Pg粘附Ca9-22的能力被明显增强至两倍(P0.05)。Aa粘附Ca9-22细胞的能力在Fn存在的状态下比A2处理组约升高178.24%(P0.05)。这些结果显示与Fn共同孵育后的Pg、Aa粘附Ca9-22细胞的能力被增强,然而这样的效果可以被Fn的粘附、入侵抑制剂半乳糖所抑制。Pg、Aa和Fn单独入侵细胞的能力分别是0.35±0.08%,1.01±0.15%和0.44±0.11%。Pg、Aa入侵Ca9-22细胞的能力在Fn存在的状态下比缺乏Fn时分别显著增强251.43%和207.92%(P0.05)。这些结果表明Fn能够有效增强Pg、Aa入侵Ca9-22细胞的能力,然而这样的效果可以被半乳糖所抑制。2、Pg、Aa单独或与Fn相互共聚、同时感染Ca9-22细胞时IL-8和hBD-2表达的研究在单种细菌感染的实验中,A3处理组中Ca9-22细胞的IL-8产生量最高(428.75 pg/ml),相反的,IL-8产生量最低的为A1处理组(386.66 pg/ml)。在多种细菌感染的实验中,与A3处理组相比,B1和B2处理组中IL-8的产生量分别降低6.12%和8.05%。而在C1-C4处理组中,IL-8的产生量均比B1-B4处理组轻度升高(P0.05)。在单种细菌感染的实验中,A3处理组中Ca9-22细胞hBD-2 mRNA的表达最高(0.48),相反的,hBD-2 mRNA表达最低的为A1处理组(0.26)。在多种细菌感染的实验中,与A3处理组相比,B1和B2处理组中hBD-2 mRNA的表达分别降低66.94%和51.39%。与此同时,在C1-C4处理组中,hBD-2 mRNA的表达均相应的比B1-B4处理组有所升高(P0.05)。结论1、与Fn共聚后,Pg和Aa粘附、入侵牙龈上皮细胞的能力被增强,增强效果可以被半乳糖所抑制。2、与Fn共聚后的Pg和Aa下调牙龈上皮细胞IL-8的生成和hBD-2的表达,下调程度可以被半乳糖所抑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张翼;曹聪;刘宣勇;董宇启;;载银硅灰石涂层抗菌性能实验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2 马珊珊;周延民;张薷文;马遥;方滕姣子;孙千月;李雯;;牙周致病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冬梅;牙龈卟啉单胞菌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后粘附分子表达及信号调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2 唐辉;庆大霉素脂质体抗菌骨治疗兔慢性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3 戴志聪;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非结构性抗病机制及对其成功入侵的贡献[D];江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简丽娟;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毒力因子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郑风劲;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晗;慢性鼻—鼻窦炎鼻窦粘膜细菌生物膜与Treg/Th17细胞功能失平衡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陈铁柱;沐舒坦联合左氧氟沙星影响假体感染生物膜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5 孙化露;沙门氏菌分离鉴定、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6 李艳林;克拉霉素和头孢他啶对腹膜透析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玫璐;蜂王浆主蛋白(MRJPs)超滤分离及重组抗菌肽Royalisin利用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王艳春;低浓度硝苯地平诱导人牙龈上皮细胞bcl-2,bax及P53表达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9 王磊;肺炎链球菌和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二次感染诱导急性中耳炎模型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39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739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0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