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瓷表面处理剂对树脂-遮色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本文选题:硅烷偶联剂 + 遮色瓷 ; 参考:《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4年02期
【摘要】:为比较不同表面处理剂对树脂-遮色瓷结合强度的影响,制作表面烤制有遮色瓷的金属基底5组,瓷表面酸蚀后,其中4组分别涂布RelyX Ceramic Primer(RCP)、Porcelain Bond Activator(与SE Bond Primer 1∶1混合使用)(PBA)、Shofu Porcelain Primer(SPP)、SE Bond Primer(SEP)四种表面处理剂,剩余一组作为空白对照。将5组试件与树脂粘接后测剪切强度,并分析、观察断裂模式。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粘接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BA组的粘接强度最高[(37.52±2.14)MPa],组内试件多为混合破坏(金瓷断裂和遮色瓷内聚断裂);SPP、RCP组高于SEP组(P0.05),组内试件多为混合破坏(粘接界面断裂和遮色瓷或树脂内聚断裂);SEP组和对照组内试件多为粘接破坏。因此,表面处理剂可提高遮色瓷与牙科复合树脂的粘接强度,二者粘接强度满足临床要求。
[Abstract]:In order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rface treatment agents on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resin-covered porcelain, five groups of metal substrates with covered porcelain were made, the surface of which was etched by acid. Four kinds of surface treatment agents were coated with RelyX Ceramic Primerin Bond Activator (mixed with SE Bond Primer 1:1). The remaining group was used as blank control. The shear strength of 5 groups of specimens was measured after bonding with resin, and the fracture mode was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all experimental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7.52 卤2.14)MPa], and most of the specimens in the group were mixed failure (the breakage of metal-porcelain and cozy porcelai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P group (P0.05N), and most of the specimens in the group were mixed failure (bonding interface). Most of the specimens in the SEP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dhesive failure. Therefore, the surface treatment agent can improve the adhesive strength of the porcelain and dental composite resin, and the adhesive strength of both can meet the clinical requirement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修复科;
【分类号】:R7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裴延平,陈吉华,常青,赵桂文,谢柏梅;不同金属基底和遮色瓷厚度对金瓷修复体色彩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2 陈吉华,徐君伍;口腔粘结修复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2年02期
3 卫彦;胡晓阳;邓旭亮;;三种金属处理剂对金属与复合树脂间剪切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海燕;郭天文;;影响金属烤瓷修复体颜色的临床因素[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2 张军梅;杨航;周雪;;不同偶联剂对贵金属烤瓷基底瓷剥脱面与光固化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许辉;曹丽芳;胡永权;郭长军;;金瓷修复体的制作工艺对其颜色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年07期
4 王辉;熊芳;于海洋;罗振华;;遮色瓷的不同表面粗糙度对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明度和反射率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5 刘湘宁;谢黎;陈铁;;高贵金属PFM对48例前牙美容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6 葛瑶;张建中;;陶瓷修复体对天然牙色彩再现的研究现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8年03期
7 王建鸿;黄辉;章福保;石连水;朱洪水;;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3种不同金属与Filtek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8 刘杰;吴皓;孟凡玉;宋春花;;3种偶联剂对铸造纯钛与硬质复合树脂结合强度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9 张军梅;周雪;杨航;;四种烤瓷合金与复合树脂粘接强度的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0年34期
10 高建勇;郑元俐;;色度学在陶瓷修复体色彩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兰;钴铬合金基牙科遮色瓷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翔;新型长链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及其对瓷修复体粘接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伟;三种金属材料烤瓷冠对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年
2 李水根;乳光瓷光学特性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3 王建青;镍铬合金与钛合金烤瓷全冠的临床对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4 孙睿;瓷表面粗化处理对烤瓷修复体崩瓷修补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5 孙吉强;牙龈瓷对不同色调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6 孟楠;不同厚度体瓷的纳米陶瓷和普通陶瓷颜色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7 黄辉;两种偶联剂在金属—复合树脂间剪切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8 许辉;不同厚度遮色瓷的纳米陶瓷和普通陶瓷颜色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王会超;体瓷厚度对纳米陶瓷和普通陶瓷金瓷修复体颜色影响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星;硅烷偶联剂在崩瓷修补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牛光良,王同,翁诗甫,沈德言,徐恒昌;复合树脂中硅烷偶联剂γ-MPS水解与缩合机制的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年04期
2 姚江武,许德文,邱子劲;VITA VMK95临床比色板的颜色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3 罗云,巢永烈;不同品牌不透明瓷层厚度与遮色能力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光良;王同;徐恒昌;沈德言;翁诗甫;;硅烷偶联剂γ-MPS在钡玻璃表面的分子取向[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6年03期
2 王迎捷;陈吉华;沈丽娟;赵鑫;;不同类型偶联剂处理对瓷和树脂黏接界面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07年01期
3 李保泉;张颖丽;张凯;孙宏晨;杨柏;;硅烷偶联剂对SP1 SiO_2、α-Si_3N_4及其熔附体表面修饰作用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3期
4 王迎捷;陈吉华;王辉;赵鑫;;不同硅烷偶联剂对瓷和树脂之间黏接强度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5 马永刚;邓旭亮;安靖;先锋;杨威;;三种复合树脂与玻璃纤维桩的微拉伸强度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9年03期
6 王星;何惠宇;;硅烷偶联剂在崩瓷修补中的应用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年06期
7 王迎捷;陈吉华;李雅卿;周强;;硅烷化过程中不同加热温度对瓷和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8 邢文忠;王贻宁;陈小冬;;粘固剂色调及厚度对Solidex树脂颜色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9 罗娟;王新知;刘学恒;;纳米增韧牙科复合树脂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10 游欢;陈吉华;张凌;沈丽娟;;不同复合树脂桩核材料与纤维桩微拉伸强度的对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耀皓;;复合树脂的表面侵蚀[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2 夏阳;;牙科复合树脂增韧用纳米TiO_2的表面改性和微结构[A];2005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吴凌翔;钟伟;杜强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等离子体表面硅烷化处理[A];2008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孟淑娟;郭瑞斌;张春;张俊晓;莫尊理;;牙体填充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的研究进展[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毋伟;张京玲;郭锴;陈建峰;;用于阴极电泳漆的改性超细二氧化硅的分析与表征[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黄娟;吴友农;葛兵;胡申琳;;前牙冠折后断冠再接和复合树脂直接修复的效果评价[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林桂;钱燕超;吴友平;田明;刘力;张秀娟;张立群;;分散剂和硅烷偶联剂对SiO_2增强EPDM的动态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橡胶制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吕高孟;雒旭;钱广;齐彦兴;;介孔分子筛HMS的有机化修饰[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赖祖亮;武培怡;;硅烷偶联剂交联反应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卜志扬;范宏;郑志鹏;谭军;李伯耿;;高纯度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合成[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扬;中国最大硅烷偶联剂生产基地建成[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王怀民;世界首条生产线在汉开建[N];湖北日报;2009年
3 本报实习生 孙飞 通讯员 王学村;“青岛树脂”横空出世[N];青岛日报;2006年
4 通讯员 李莉、张磊;“天业中发”研制出纳米PVC复合树脂产品[N];新疆日报(汉);2002年
5 记者 杨扬;我国硅烷偶联剂有能力制衡国际市场[N];中国化工报;2001年
6 王杰;科技企业的创新路径选择[N];青岛日报;2006年
7 张玉梅;教您挑选假牙材料[N];健康报;2006年
8 张雯;补牙后常自检[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记者 顾定槐;帝斯曼在华首家浸润剂厂投产[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特种钙塑箱油墨[N];中国包装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春明;光固化复合树脂颜色相关性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何娟;建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宋君祥;提高金属熔附烤瓷性能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李保泉;晶须—纳米颗粒牙科复合树脂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黄良辉;超疏水性及高导电性植物纤维材料的研究与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国栋;丙烯酸酯聚氨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陈春霞;新型牙用烤瓷支架钴铬合金的色度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高惠民;云母颜料制备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袁金凤;聚丙烯酸酯类纳米微粒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复合及其对PVC改性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王迎捷;化学偶联剂对瓷及纤维桩粘结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凯;新型复合树脂耐磨性及硬度的体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张军;牙科树脂和复合树脂材料表面粗糙度和变形链球菌粘附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钟玉修;纳米金刚石填料对复合树脂机械强度和黏结性能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曲旭红;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粘接面形态和复合树脂粘接性能变化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亢彦强;复合树脂收缩应力的光弹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6 刘嘉;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瓷缺损区与树脂粘接作用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7 潘领战;含砜的新型复合树脂的研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郑茜聪;复合树脂间接修复前牙牙体缺损[D];浙江大学;2008年
9 陆玉;可乐丽菲露AP-X复合树脂的细胞毒性与临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李毅强;花岗岩/偶联剂/水泥砂浆界面层性能的若干影响因素及其改性机理[D];汕头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2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80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