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头影测量对个性化舌侧矫治和唇侧直丝弓矫治效果的评价
本文选题:个性化舌侧矫治 + 唇侧直丝弓矫治 ; 参考:《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目的:比较个性化舌侧矫治与唇侧直丝弓矫治患者牙齿和骨骼关系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为指导正畸临床选择矫治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错牙合畸形分类、牙列拥挤程度和矫治设计确定入选标准,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成人错牙合畸形病例共3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舌侧矫治组和唇侧直丝弓矫治组,每组15例。采用Steiner及Tweed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X线头影测量,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比2组患者的矫治疗程,评价2种不同矫治系统的治疗效果和疗程。结果:矫治结束后,2组患者磨牙及尖牙关系均为中性关系,前牙呈浅覆牙合浅覆盖,牙齿排列整齐,尖窝相对并且无余留间隙。Steiner头影测量分析,2组患者各项头影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weed头影测量分析,2组患者各项头影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分析法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矫治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还是唇侧直丝弓矫治均可获得良好的牙齿排列及牙合关系,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X-ray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oth and bone in patients with individualized lingual correction and labial straight wire appliance, so as to provide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guiding the clinical selection of orthodontic orthodontic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general condition, malocclusion classification, dentition crowding degree and orthodontic design, 30 cases of adult malocclusion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lingual side correction group and the labial straight wire appliance group with 15 cases in each group. Steiner and Tweed cephalometric analysi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cephalometric dat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ourse of treatment of two different orthodontic systems. Resul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lars and canines was neutral, the anterior teeth were covered with shallow overbite, and the teeth were arranged neatly. Comparison of cephalometric value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out residual spac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ephalometric valu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ephalometric valu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weed cephalometric analysi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ephalometric value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ephalometric values of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good tooth arrangement and occlusal relationship can be obtained either by individualized tongue side correction or lip straight wire appliance, and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 can be achieved.
【作者单位】: 煤炭总医院口腔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王府井部);
【基金】:北京市青年科技骨干培养基金资助课题(10-07-12) 煤炭总医院医学科研发展基金资助课题(0920)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佳瑛;蔡中;;舌侧正畸的进展[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7年02期
2 温秀杰,刘鲁川;“隐形”矫治器——舌侧矫治技术[J];口腔医学研究;2005年03期
3 张瑾;吴雯;武冠英;徐宝华;;成人双颌前突患者舌侧正畸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04期
4 陈雅;袁方;;骨性Ⅱ类错鉭2种不同矫治技术的PAR指数比较[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11期
5 方刚;徐京燕;骆英;;应用PAR指数评价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安氏II类1分类错鉭的疗效[J];上海口腔医学;2006年01期
6 周嫣;方志欣;陈世稳;黄敏方;欧晓丽;;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筠;郭宏铭;;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舌侧托槽间接粘接系统的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9年04期
2 缪耀强;万贤凤;;应用PAR指数评估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患者的矫治效果[J];广东牙病防治;2009年01期
3 康云龙;郭骏;吴碧蓉;白丁;乔鞠;;正畸治疗需要客观评价指标鉭指数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S1期
4 孔卫东;林久祥;林巍;徐浩;张华;黄伟红;;个体化舌侧矫治器的初步实验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5 郭宏铭;张晓娟;赵勇;白玉兴;厉松;;虚拟排牙的牙根外露检验性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13年03期
6 郭海鹰;;两种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4年12期
7 王海燕;;正畸治疗中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的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04期
8 徐佳瑛;蔡中;;舌侧正畸的进展[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7年02期
9 吴秉;黄吉娜;谷志远;;间接粘结技术新进展[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9年05期
10 方志欣;周嫣;陈世稳;黄敏方;;成人正畸患者对唇舌侧固定矫治器适应性对比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旭彬;基于选区激光熔化的功能件数字化设计与直接制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蔡留意;个体化舌侧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内收上前牙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建斌;个性化精密金属零件选区激光熔化直接成型设计优化及工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伟凤;舌侧正畸数字化排牙及个性化托槽结构设计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海霞;乌鲁木齐市不同民族儿童少年错合畸形现况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4 石恺;正畸治疗后患者咀嚼效能的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5 王晓玲;舌侧正畸治疗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吴秉;一种快速间接粘结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9年
7 于岚;舌侧托槽不同槽沟方向对矫治器力学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8 张瑾;舌侧托槽摩擦力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9 孙婷婷;个性化舌侧矫治托槽的选区激光熔化直接成型工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魏斌;透明压膜矫正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其快速制造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林久祥;许天民;;口腔颌面正畸学——现代口腔正畸学——中国口腔正畸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2 李洪;;老年错鉭患者固定正畸矫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6期
3 缪耀强,施熙嘉,刘从华;应用PAR指数对332例错鉭畸形矫治结果的评估[J];口腔正畸学;2001年01期
4 武冠英;徐宝华;高雪梅;;弹力牵引在牙列排齐阶段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09期
5 张瑾;武冠英;徐宝华;;骨性安氏Ⅱ类错鉭双期矫治后形态美学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04期
6 周嫣;方志欣;陈世稳;欧晓丽;;2D舌侧自锁托槽简易间接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6期
7 孙晓卫,许天民;应用PAR指数评价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后牙鉭关系的改善效果[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8 林久祥;;矫正器及技术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景榕;毛燮均;;正常鉭人牙、颌、面生长发育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66年02期
2 桂仝;X线头影测量SNA与SNB角的正确定位和分析[J];口腔医学;1986年04期
3 祖彬彬,周洁珉,金宜霖;“Wits”分析法的评价[J];北京口腔医学;1995年03期
4 邹淑娟,段玉贵,,胡静;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颅面硬组织形态特征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5 翟德红;孙秀艳;;应用上颌前牵引治疗Ⅲ类错前后的头影测量变化[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11期
6 李江宁,高光明,陈扬熙,安兴;计算机辅助的黑龙江省汉族正常鉭成人软组织侧貌美学分析[J];口腔医学纵横;2000年04期
7 马晓辉;王昊;谭包生;张熙恩;;双颌手术后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6年04期
8 孙莉莉;陈敏;王建国;;肌激动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鉭前后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唐吟;游激;;肌激动器在生长期Ⅱ类Ⅰ分类错鉭矫治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10 宋宇;于燕玲;沈红;张君;;3种功能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振华;王伯胤;张国兴;徐利军;冯国灿;吴建华;;齿科正畸中多排螺旋CT三维测量与X线头影测量的对比研究[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姚霜;刘晓君;杨霜;杨苹;;口呼吸所致安氏Ⅱ~1错鉭矫治后的头影测量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刘东旭;王春玲;李国菊;;片段弓技术矫治Angle Ⅱ~1类深覆鉭X线头影测量研究[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左艳萍;徐宝华;;Twinblock矫治Angle Ⅱ类错鉭的体会[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5 鲁勇;石冰;李盛;宋庆高;郑谦;黄磊;;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成年期腭咽颈结构特征的分析[A];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令狐清溪;唐盛友;卢晓峰;朱敏;徐竹梅;;正常青少年儿童上气道的头影测量研究[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著汇编[C];2001年
7 张淑玲;;前牙开鉭畸形的四边形分析[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8 李玉超;毛毳;张莉;牟原;;鉭架技术在功能性前牙反鉭矫治设计中的应用[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龚昕;;ANB、Wits、APD Ⅰ及FABA分析比较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10 王邦康;厉松;;安氏Ⅱ类1分类错殆的三维X线头影测量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琳;颧骨三维骨性测量及颧骨L型截骨扩展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周传丽;Activator功能矫治对下颌骨、颞下颌关节和翼外肌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05年
3 李锐;替牙列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的下颌开口及前伸运动规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4 匡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畸形前后舌咽形态及功能变化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冷军;正畸正颌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软硬组织的变化[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缪嘉宏;骨延长术矫治第一二鳃弓综合征患者发育不良的下颌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7 侯彦;中国汉族青年面貌特征及微笑特征瞬间成像三维立体扫描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8 田杰;颅颌面形态有限元分析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9 谭鹜远;“夹心法”下颌骨厚度扩展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林小臻;下颌前徙/后退对头位和咽腔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依江;新疆维吾尔族正常(牙合)青少年颅面结构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2 姜金玲;螺旋CT三维重建头影测量在牙颌畸形诊断中的应用[D];辽宁医学院;2011年
3 王敏;成年腭裂患者颅面形态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4 韩亮;辽宁地区汉族正常(牙合)大学生矢状向硬组织特征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1年
5 侯铁军;骨型Ⅱ类高角型错牙合减数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6 李多;安氏Ⅱ类错(牙合)形态结构特征与唇齿关系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7 石飞;SNA、SNB、ANB角与常用头影测量项目的相关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冯小东;长春地区正常(牙合)儿童X线头影测量Coben分析与McNamara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晨星;基于矢量分析的华北人群下颌形态对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10 何进安;横腭弓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63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86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