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例双侧唇裂功能性整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选题:Mulliken法 + 双侧唇裂 ; 参考:《上海口腔医学》2014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Mulliken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6例双侧唇裂患者,应用改良Mulliken法进行唇裂整复,术中在前唇设计窄的"领带"型人中结构;解剖复位侧唇口轮匝肌,重建口轮匝肌环;利用侧唇唇红组织重建唇珠。同期初步矫正鼻畸形,延长鼻小柱。结果:术后经0.5~2 a随访,所有患者无"三等份上唇"不良外观,超过80%(54/66)的患者上唇唇弓形态恢复自然,左右对称,人中宽度与正常相似。唇红丰满,唇珠大小适度,无口哨畸形,动静态外形良好。鼻底宽度正常、鼻孔形态对称,鼻小柱高度较术前延长,鼻尖形态基本满意。结论:利用改良Mulliken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能有效纠正鼻唇畸形,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unctional repair of bilateral cleft lip with modified Mulliken method. 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cleft lip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Mulliken method. The narrow "tie" structure of the anterior lip was designed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was anatomically reduced and the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ring was reconstructed. The red tissue of lateral lip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lip bead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itial correction of nasal deformity, prolonged nasal column.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 year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re was no abnormal appearance of "triple upper lip". The shape of the arch of upper lip returned to nature, left and right symmetrical, and the width of human middle lip was similar to that of normal. Red lips full, lip beads appropriate size, no whistling deformity, dynamic and static shape is good. The nasal fundus width was normal, the nostril shape was symmetrical, the height of nasal column was long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nasal tip shape was basically satisfactory. Conclusion: functional repair of bilateral cleft lip with modified Mullike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nasolabial malformation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437)~~
【分类号】:R78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石冰;;提高双侧唇裂整复效果的理论与技术要点[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2 仲维剑,王宏青,张奎启,史晓方;鼻唇部血液供应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口腔医学纵横;2002年02期
3 石冰;提高单侧唇裂初期整复效果的理论与技术要点[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4 王治熙,张奎启,韩辉,尹晓青,林丽,曹宪臣;唇裂患者口轮匝肌的解剖学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5 马莲;;双侧唇裂修复术与术后继发畸形[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晶晶;李小静;宁金龙;;双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过紧畸形的治疗进展[J];安徽医学;2012年02期
2 张凯,卢保全,胡浩,徐锦程;双侧唇裂修复法的改进及其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孙庆章;李光早;熊竹友;刘建明;;单侧唇裂鼻畸形Ⅰ期矫正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4 石冰;郑谦;;唇腭裂分级治疗与评价的探讨[J];北京口腔医学;2009年01期
5 石冰;;腭裂整复术与微创外科理念的结合[J];北京口腔医学;2011年06期
6 赵运流;黄伟光;牙祖蒙;;上唇V形皮瓣联合下唇Abbe瓣修复12例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J];重庆医学;2010年05期
7 付莲;;腭裂手术13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8 高红;;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年04期
9 周小蓉;龚彩霞;祝曙娟;;完全性唇裂伴硬腭犁骨瓣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年10期
10 龚彩霞;李盛;范林莉;;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相关护理及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静华;郭爱红;;腭裂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A];2013年河南省外科现代护理理论与循证实践新进展学习班——疼痛学组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李峰;刘瑞红;靳利敏;朱改芳;;腭裂术后语音训练选择最佳介入时机的临床研究[A];2011年河南省五官科护理优质服务管理新工程与临床护理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龙天);大鼠胚胎皮肤无瘢痕性愈合机制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李盛;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初期手术方法及效果评价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肖文林;叶酸拮抗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沉默对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的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文抑西;腭裂上颌骨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生物力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5 鲁大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父母颅面形态学特征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雷勇华;唇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上颌前牵引生物力学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春玲;上唇口轮匝肌的超声显像及生理测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思念;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前正畸前后的上腭裂隙变化[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瞿海涛;单侧微小型唇裂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闻琅;RE_L值在评价腭裂患者高鼻音程度中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李杨;腭裂患者喉塞音的声学特征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衡健;综合征与非综合征型腭裂颅颌面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周巧娟;8000例微笑列车资助唇腭裂的临床统计和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8 叶斌;成人腭裂患者牙弓形态的比较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钟奕;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社会心理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李蓓;腭裂畸形程度对腭裂语音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石冰,王晴;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2 石冰,王晴;单侧唇裂手术设计的几何学解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3 张奎启,王治熙,,尹晓青,韩辉,林丽;健康人和唇腭裂者上唇和腭的动脉供应[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凯,卢保全,胡浩,徐锦程;双侧唇裂修复法的改进及其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陈德健,陈红,昌桂英,杨春济,朱国雄;直线法修复双侧唇裂[J];实用医药杂志;2003年05期
3 罗加仁;;双侧唇裂修复法[J];青海卫生;1976年06期
4 梁雄;双侧唇裂手术新方法的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1年03期
5 杨茂功;双侧唇裂上三角瓣一次修复术[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4年03期
6 唐友盛,邱蔚六,袁文化,胡兆良;484例双侧唇裂修复的临床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0年01期
7 朱力,左世隆,吕文波,于丽华;双侧唇裂的功能性全唇重建[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0年02期
8 黄洪章;李金荣;;双侧唇裂修复方法概述[J];口腔医学纵横;1991年04期
9 赵家忠;阿贝氏瓣在双侧唇裂二次修补术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5年03期
10 卢小兵;改进的双侧唇裂功能修复术[J];江西医药;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万山;代静波;李远贵;钟渝翔;梁丽;魏世成;;双侧唇裂华西法整复的临床观察[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蒋立坚;陈光晔;潘朝斌;;双侧唇裂术后唇部畸形的相关因素分析[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3 傅豫川;;双侧唇裂的整复方法进展[A];首届唇腭裂新理论与新技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4 于波;徐永成;刘文阁;;矩形皮瓣矫正双侧唇裂术后畸形[A];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照文;艾志刚;赵军;郭光烨;余花;;复杂双侧唇裂二期修复术1例[A];2008年浙江省医学美容暨整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高建华;胡志奇;姜平;廖云君;;改进术式的组合运用一次性修复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A];2012年浙江省美容与整形学术年会暨私营美容机构行业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肖文芝;陈涌;骆琦;杨容;;87例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的临床观察[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曹强;封兴华;蒋威;;运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双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A];第七届全国唇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家盛;张洪杰;庞晓纲;姚睿;张乃君;;先天性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修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晨;葛春颖;王娜;胡刚;王志军;;Abbè瓣再造人中在双侧唇裂Ⅱ期唇畸形修复中的应用[A];第4届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鑫;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整复[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江静;单双侧唇裂修复手术仿真及有限元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71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87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