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0A7蛋白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的表达
本文选题:SA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 参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年22期
【摘要】:目的检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患者颊黏膜和正常颊黏膜中S100A7的表达,探讨S100A7在OSF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正常颊黏膜组织、49例OSF患者颊黏膜组织(其中早期14例,中期19例,晚期16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S100A7的表达,比较并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 1正常组和OSF早期组的S100A7阳性率(分别为0.0%和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F中期组和晚期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8.9%和93.8%),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SF中期组和晚期组的阳性率皆高于正常组和OSF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100A7的表达量依次为:正常组(0.60±0.52)OSF早期组(2.07±1.00)OSF中期组(3.95±1.18)OSF晚期组(5.25±1.24),各组两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A7在OSF中表达升高,提示S100A7在OSF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评价OSF发生、发展的指标。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S100A7 in buccal mucosa and normal bucca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submucous fibrosis of oral cavit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100A7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OSF.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S100A7 in 10 cases of normal buccal mucosa and 49 cases of OSF (14 cases in early stage, 19 cases in middle stage and 16 cases in late stage)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and the difference of S100A7 expression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1 the positive rate of S100A7 in normal group and early OSF group was 0.06% and 28.60.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78.9% and 93.8%, respectively),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iddle OSF group and late stage group (P 0.05). The positive rates were higher in both normal group and early OSF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P0.05T2S100A7 in the normal group (0.60 卤0.52)OSF), the middle group (2.07 卤1.00)OSF) and the late stage (3.95 卤1.18)OSF) (5.25 卤1.24).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S100A7 in OSF suggests that S100A7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OSF, which may be used as an index to evaluat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OSF.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解放军163医院病理科;
【基金】:S100A7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No:2013SK3024)
【分类号】:R7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健;凌天牖;傅润英;谢辉;;槟榔碱对HaCaT细胞增殖活性及S100A7 mRNA表达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0年05期
2 尹晓敏,彭解英,方厂云,高义军,庞丹琳,李明;槟榔碱诱导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7期
3 庞丹琳;彭解英;尹晓敏;吴颖芳;李明;;槟榔提取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4 孙丽梅;王健;田连胜;马红艳;王鲁建;魏敏杰;米小轶;;乳腺癌中S100A7与AKT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年09期
5 萧福元;袁晟;桂卓嘉;周雪梅;刘自伟;胡余明;;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英,赵晓航;Psoriasin(S 100A7)蛋白的结构与功能[J];癌症进展;2003年01期
2 石继海,赵春霞;银屑病蛋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06期
3 关学兵;细胞维A酸类结合蛋白与皮肤病[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年04期
4 邓洁;罗文奇;王玉佳;杨锦;彭容;李强;;槟榔碱对胎鼠外周血细胞DNA的影响[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赵红;王红健;梁炜;张京玲;;口腔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分型及药敏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年03期
6 刘国霞;刘志东;郎江荣;赵如玲;邓丽;;康复新联合谷-核-E疗法治疗灼口综合征疗效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7 王忠武;孙晓宝;梁淑慧;孙莺;;清热化湿养阴生肌法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4年03期
8 孟娜;;成年女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与口腔黏膜异常的相关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9 李浩萍;;西帕依固龈液联合氟康唑治疗义齿性口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年12期
10 张秋华;张琪;;中医规范化治疗口腔扁平苔藓159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思源;叶琦;;槟榔碱引发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癌变的研究进展[A];医药导报(2013年8月第32卷增刊)[C];2013年
2 朱李微;杜格非;张静;周刚;;口腔扁平苔藓药物治疗新进展[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明;槟榔碱对上皮细胞周期、凋亡、恶性转化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鞠莉;多壁碳纳米管对A549细胞毒作用的蛋白质组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李奉华;槟榔碱对口腔粘膜上皮细胞MMP-2及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影响的信号通路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何晓燕;槟榔炒制过程中物质基础与生物效应变化规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锦星;槟榔提取物功能评价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晓;槟榔碱及高压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α-SMA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王冬梅;湖南省永州地区城乡居民咀嚼槟榔习惯流行病学调查[D];中南大学;2011年
4 王光;槟榔碱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胸主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D];南华大学;2011年
5 邱建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S100A13蛋白浓度的检测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1年
6 吴洁;芳维A酸氨丁三醇对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与维生素D3的联合效应[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刘健;槟榔碱和细胞外钙离子诱导角质形成细胞S100A7 mRNA表达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罗芬;槟榔碱预处理后的Hacat细胞及人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中AngⅡ及AT1R蛋白的表达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金德磊;槟榔碱及其片剂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的制定[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10 陈爽;合欢皮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制血管生成的药效学初步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晓敏,高义军;血管内皮细胞与组织纤维化[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3年02期
2 冯云枝,凌天牖;槟榔提取物抑制人类口腔粘膜角朊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3 许春姣,彭解英,刘蜀凡,方厂云;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内皮素1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定量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4 许春姣,彭解英,刘蜀凡,方厂云;内皮素-1(ET-1)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中的表达水平[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5 王秀玲;益莉娜;丁佩芬;邹珏;洪月琳;郑唯强;;乳腺癌Ak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6 孙丽梅;王鲁建;宋敏;宋继谒;;乳腺癌信号转导途径中Akt的激活及意义[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年16期
7 王友水;蒋小平;刘亮;;食用槟榔的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7年03期
8 刘大佳;钱缘媛;杨引申;周雨婷;陈新奇;;长沙市居民对咀嚼槟榔危害性认知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8年05期
9 萧福元;桂卓嘉;袁晟;周雪梅;刘自伟;;湘潭市城区居民咀嚼槟榔情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0年10期
10 赵云霞;于蕾;季宇彬;;槟榔的毒理研究进展[J];药品评价;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晓华;朱安棣;;广州市1154名老年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的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07年02期
2 王晓玲;马妍;何惠明;赵信义;;不同增稠载体过氧化脲漂白凝胶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1期
3 胡婷;卢树静;覃秋娟;曾昕;陈谦明;;口腔黏膜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9期
4 宋方;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累及口腔黏膜1例[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11期
5 徐刚;战志刚;尚崇军;;口腔黏膜嗜酸溃疡与创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6 张颖;袁绍林;管理霞;陈奉;;维生素C注射液防治昏迷患者口腔黏膜皲裂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年04期
7 刘霏;高永良;;口腔黏膜吸收促进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9年02期
8 彭解英;孟庆玉;李继佳;;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年02期
9 赵永良;韩亚朋;程鹏;刘红玲;李建慧;王超;韦泓丽;谢印芝;;喉疾灵口含片口腔黏膜刺激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肖丽婷;彭圆媛;陶人川;赖永榕;;广西地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海燕;曲华玲;王爱丽;;口腔黏膜粘附给药系统的研究新进展[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翦新春;;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诊断标准[A];第七届全国口腔黏膜病暨第五届口腔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霏;高永良;;口腔黏膜吸收促进剂的作用机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4 李潇;赵惠;金柱坤;杨凯;;钛及钛合金铸造加工前后的口腔黏膜刺激试验[A];第八届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交流会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高义军;凌天牖;;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高义军;凌天牖;;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疗的研究进展[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马文斌;;原因不明型口腔黏膜多形性红斑改良治疗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口腔黏膜病暨第五届口腔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王红;陈小华;李蔚;贾丽华;程斌;;口腔黏膜异位异种异体移植模型的建立与观察[A];第七届全国口腔黏膜病暨第五届口腔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彭海艳;高义军;温春燕;韩玉玲;肖艳波;尹晓敏;;湖南省娄底市城区中小学生嚼槟榔及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A];第七届全国口腔黏膜病暨第五届口腔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史永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应用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口腔黏膜病暨第五届口腔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 陈祖亮;重视你的口腔黏膜[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冀京蕊;不可小视的口腔黏膜疾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3 主治医师 代廷荣;警惕口腔黏膜赤斑[N];中国老年报;2008年
4 北大附儿医院预防保健科 南亚华;鹅口疮的预防和护理[N];保健时报;2009年
5 任县畜牧局 王庆国 任民昌;犬口炎的防治[N];河北科技报;2014年
6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儿童口腔黏膜良性上皮增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郭旭光;认识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教授 王文梅 整理 王翔;吃火锅留神烫坏嘴[N];健康报;2008年
9 邵娟;当心!口腔癌前期病变[N];民族医药报;2002年
10 白冰;经口腔黏膜输送提高药物吸收率[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贺智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病例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李宁;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五个新靶标分子的筛选、鉴定和临床实际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宋庆高;转染γ-干扰素的口腔黏膜细胞片修复裸露硬腭的上颌骨生长发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续繁星;FOXO1及牙周病致病菌影响口腔黏膜愈合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璇;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并存白斑的临床病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李成华;口腔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及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变化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林雪彩;OLP中GR的表达及其与NF-κB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83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88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