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浅叶切除术后单纯负压加压预防涎瘘的效果评价
本文选题:腮腺浅叶切除术 + 涎瘘 ; 参考:《上海口腔医学》2014年06期
【摘要】:目的:评价单纯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后涎瘘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根据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与涎瘘的关系,寻找最佳的拔管时机。方法:不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的腮腺疾病患者194例,分为传统加压组(拔除引流管后继续加压包扎)和单纯负压组(拔管后不再加压包扎),记录术后涎瘘情况。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加压组涎瘘发生率(11.6%)与单纯负压组涎瘘发生率(15.5%)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负压组,引流天数与涎瘘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引流量少于20 m L的患者,术后涎瘘发生率显著低于20~30 m L者。结论:单纯负压引流能代替传统拔管后继续加压包扎预防涎瘘,引流量小于20 m L可作为拔管的最佳时机。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imple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in the prevention of salivary fistula after parotid gland operation. Methods: 194 patients with parotidectomy without retaining parotid duct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aditional compression group (continuous compression bandaging after drainage tube extraction) and the simple negative pressure group (no pressure bandaging after extubation). The postoperative salivary fistula was record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19.0 software packag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salivary fistula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pressure group (11.6%) and the simple negative pressure group (15.5m),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rainage day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salivary fistula in the simple negative pressure group (P < 20ml).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alivary fistul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20 ~ 30 mL. Conclusion: the simple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can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pressure bandaging after extubation to prevent the salivary fistula, and the drainage less than 20 mL can be the best time for extubation.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山东省高密市中医院口腔科;
【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指导计划(KZD-11)~~
【分类号】:R7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竹云;左金华;王丽芳;吴淑华;李纪奎;杨勇;;腮腺主导管结扎后腺体的组织学变化[J];口腔医学研究;2011年08期
2 彭歆,俞光岩,黄敏娴,马大权;负压引流与腮腺术后涎瘘[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3 毕文娟;王东;彭诚;时静;孙振;;腮腺术后负压引流和橡皮条引流的相关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0年04期
4 李志强;艾伟健;刘曙光;;加压包扎时间对腮腺术后涎瘘发生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年03期
5 霍俊峰;国庆;郭建峰;;腮腺术后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加压包扎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家九;;腮腺手术并发涎瘘的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徐光召,张幼文,张新华;29例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4年03期
3 王建国;;负压吸引球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1年05期
4 顾美珍;易红良;陈春娟;张伟;;改良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4期
5 李颖;陈文;;腮腺术后涎瘘的观察与护理[J];福州总医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廖欣;;负压引流结合弹性加压包扎预防腮腺术后涎瘘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年20期
7 何世海;;应用高速涡轮钻辅助拔除上颌第一磨牙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4年03期
8 景蔚;杨晓丹;段新杰;;56例未行血运重建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拔牙体会[J];广东牙病防治;2014年04期
9 查小雨;丁红忠;徐江;;C-反应蛋白在牙源性间隙感染中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4年16期
10 朱铜军;;应用必兰行下颌前牙区治疗141例麻醉效果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志宏;叶茂昌;李志来;;29例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A];2002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俞先岩;;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改进和发展[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陈威;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人工真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建端;51例腮腺肿瘤治疗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郭彦;腮腺良性肿瘤术后残余腮腺组织的变化与转归[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3 李学杰;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相关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解传斌;Livin与Caspase-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5 陶冶;MMP-14与EMMPR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6 张立刚;不同途径化疗诱导兔舌VX-2鳞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凋亡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4年
7 江瑾;腮腺浅叶及部分切除术后单纯负压加压预防涎瘘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8 郭莉春;阻生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牙合)干预效果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来虎 ,唐辉;腮腺总导管结扎后形态和功能变化的放射线学研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6年02期
2 陆伟,金岩;肌上皮细胞在唾液腺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1年06期
3 罗时辉;刘勇;路名芝;;乳腺、涎腺肿瘤中肌上皮细胞的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08年01期
4 李凤和,耿文彦,薛毅,王永海;弹性加压包扎在腮腺切除术后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年02期
5 吴非非,陶明;腮腺术后负压引流应用的临床探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7年03期
6 陈玲;武和明;万飞;;二甲基苯丙蒽诱发大鼠颌下腺腺癌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3期
7 周新春;;20例腮腺导管损伤的疗效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5期
8 杨文华;孙庚林;吴炜;;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天津医药;2009年06期
9 彭歆,俞光岩,黄敏娴,马大权;负压引流与腮腺术后涎瘘[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10 刘凤桐;杨学财;尚伟;孙健;金晓明;冯元勇;;负压引流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昌;;涎瘘治愈1例[J];中医杂志;1982年09期
2 籍增平;;32例腮腺涎瘘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3年01期
3 黄兰;王向伟;潘伟;;放疗在颌面外科涎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4 张引成,,赵文清,李家伟,胡永升;腮腺涎瘘的病因及治疗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5年02期
5 李瑞平,吴建新;腮腺涎瘘32例病因与治疗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6 袁书海;颌面颈手术并发涎瘘的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8年01期
7 孙兵;王兴华;;塑料管植入治愈涎瘘1例[J];沈阳部队医药;2007年02期
8 江瑾;贾暮云;袁荣涛;王科;张奎;卜令学;;不保留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术后单纯负压加压预防涎瘘的研究(英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19期
9 马壮;;腮腺术后涎瘘36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6年02期
10 张荣,黄杰;5号干电池局部加压法防治涎瘘37例[J];护理学杂志;2004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向勇;王霄;李志刚;;腮腺术后不同负压引流时间对涎瘘发生的影响[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瑾;腮腺浅叶及部分切除术后单纯负压加压预防涎瘘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12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91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