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金属冠对磁共振成像影响的对比研究
本文选题:伪影 + 金属伪影 ; 参考:《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摘要】:目的:观察4种金属铸造冠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所产生金属伪影。方法:给实验犬依次佩戴钴铬合金、低钛合金、镍铬合金、纯钛4种试验铸造冠(右上第二前磨牙),分别进行常规3.0 T 6个序列及1.5 T 4个序列磁共振头部扫描,测量4种铸造冠所产生的伪影的最大面积和伪影涉及图像的层数。结果:2种场强下钴铬合金铸造冠所产生的伪影面积最大(P0.01);1.5 T场强下其他3种合金冠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0 T场强下镍铬合金冠伪影大于低钛合金冠和纯钛冠(P0.05);低钛合金冠与纯钛冠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2种场强下和全部扫描序列中,伪影涉及的图像层数均以钴铬合金冠的最多,纯钛金属冠最少,其余2种合金冠相同。结论:钴铬合金伪影程度最大,镍铬合金和低钛合金次之,纯钛在4种金属中伪影程度最小。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etal artifacts produc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of four metal cast crowns. Methods: four experimental crowns (right upper and second premolar) were used to wear cobalt chromium alloy, low titanium alloy, nickel chromium alloy and pure titanium respectively. Six sequences of 3.0T and four sequences of 1.5T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area of artifacts produced by four kinds of casting crowns and the number of layers of artifacts involved in the images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rtifact area (P0.01) between the other three alloy crowns under the two kinds of field strength (P0.01). (P0.05) the artifacts of Ni-Cr alloy crowns under 3.0 T field strength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low titanium alloy crowns and pure titanium crown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itanium alloy crown and pure titanium crown (P0.05). In the two kinds of field intensities and all scanning sequences, the number of image layers involved in artifact is the highest in cobalt-chromium alloy crowns, the least in pure titanium crowns, and the same in the other two kinds of alloy crowns. Conclusion: Co-Cr alloy has the highest artifact degree, Ni-Cr alloy and low titanium alloy take second place, and pure titanium is the least artifact among the four metals.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修复科;
【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攻关计划(编号:08115)
【分类号】:R7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少武 ,戴建平;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J];当代医学;2003年07期
2 肖云;姚江武;郭珍珍;张有彬;庄雄杰;;桩钉对磁共振成像伪影形成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07年04期
3 刘广顺;任庆云;王瑶;刘倩峰;张晋弘;李庆星;;口腔固定修复金属材料对MRI影像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4 戴永雨,高培毅;口腔金属材料对头部磁共振成像影响程度的探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5 王威;姜波;金阳;吴萱;陈新;;镍铬合金对3.0T与1.5T磁共振成像的伪影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9期
6 王威;姜波;吴宣;孙建军;;三种烤瓷合金材料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郝楠;潘小波;韩武;刘颖;彭利辉;钟爱喜;刘光雪;;MRI检查中不同口腔金属材料伪影面积的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丽;孙少春;张雪峰;徐来自;解传娣;;钕铁硼磁体不可逆损失的测量[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王亮;李平;文玉梅;华斌;;一种钢板空气隙缺陷的巴克豪森检测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12期
3 华斌;李平;文玉梅;王亮;;基于巴克豪森效应的钢板内部缺陷检测方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1期
4 王劲;齐(?)华;邱华;李春华;;聚合物基磁致伸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6期
5 王其磊;杨逢瑜;杨倩;陈君辉;关红艳;;纳米Fe_3O_4与纳米SrO·6Fe_2O_3填充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与磁学性能[J];材料工程;2011年07期
6 许启明;郝利军;鲁小刚;高昌杰;王永安;周军师;刘伟斌;;低温烧结工艺对Bi-CVG铁氧体微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7 贾虎;;对铁磁材料居里点的测量[J];大学物理实验;2009年03期
8 高峰;李鹏飞;王群;;扁平化对FeSiAl合金结构及电磁特性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1期
9 姜少宁;雷建民;张敏刚;贾明武;;铁基非晶软磁合金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7期
10 王磊;胡士齐;林培豪;潘顺康;;Si掺杂对NdFeB磁粉吸波性能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许威;曹军;李芳振;赵翠华;史宜涛;;平板对接双丝埋弧焊电磁搅拌方法研究[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泮敏翔;葛洪良;张朋越;吴琼;余巧虹;刘建华;;Ga和Ti掺杂NdFeB永磁体矫顽力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3 李阳;赖欣;高道江;毕剑;赁敦敏;;NH_3·H_2O共沉淀法制备尖晶石型Co_xZn_(1-x)Fe_2O_4纳米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4 沈聪;黄巍;王晓雷;;磁场作用下Fe_3O_4磁流体的润滑特性研究[A];2009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应华根;马天宇;罗伟;严密;;化学镀Ni-Co-P在烧结NdFeB表面的应用[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玲;磁场下中碳硅锰钢的扩散型相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郑人华;新型含邻菲罗啉聚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磁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勇;高灵敏微悬臂梁探针设计制作及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王其磊;密封用磁性NBR/Fe_3O_4复合材料与NBR/SrO·6Fe_2O_3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与磁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连文磊;磁性液体热磁对流与传热机理[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磊;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扩展[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姜勇;纳米TiO_2/磁性活性炭光催化剂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李玉平;反应球磨与脱氢-再结合烧结制备纳米晶NdFeB磁体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赵晓非;水滑石向复合金属氧化物的转晶机制及相关产物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10 赵林;电沉积制备铜钴系颗粒膜及其巨磁电阻效应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蕾;金属磁记忆检测机理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仿真[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颖蕾;掺杂ZnO稀磁材料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室温磁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拓;MnZn软磁铁氧体材料的制备[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文汇;电磁冲击器电磁场仿真与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辉;尖晶石型NiCuZn铁氧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竺冉;磁致伸缩纵向导波传感器设计和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郑宇;物体磁悬浮三维空间运动电气控制系统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童辉;FeCuNb(Ti)SiB结构与磁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武敏;磁场驱动法制备Ni/环氧树脂功能梯度材料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白雪;化学辅助高能球磨制备SmCo_5纳米粒子、纳米薄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斌;磁性固位体与核磁共振的相互影响[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年03期
2 邵晨婴;俞立英;;口腔内金属修复物与磁共振伪影的关系[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3 杨沛钦;郑晓林;徐辉雄;吕明德;何惜金;;肝脏扩散加权成像方法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08期
4 林江,陈祖望,周康荣,沈继章,陈财忠,解春,俞立英;口腔内金属材料和磁共振检查伪影[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年01期
5 魏斌;胡艳艳;余强;骆一西;张富强;;口腔修复体MRI伪影最佳实验样本的筛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11期
6 魏斌,张富强,余强;衔铁引起MRI伪影的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2年02期
7 闫新成;杨广夫;刘晖;何滨;韩博;李金柱;富宪民;姚晓群;杨小军;张保其;张文奎;;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8期
8 刘玉华,孙樱琳;固定义齿修复材料对MRI图像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9 赵海涛,陆军,魏梦琦,韩月东,宦怡,李科,葛雅莉;口腔金属材料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实验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3年06期
10 胡丽丽,陈昌胜,张冰,曾仁端;金属植入物在体模状况下的MRI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建伟,张丽,陈志强,邢宇翔;CT图像中金属伪影的快速校正[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5年02期
2 闫宇涛;杜忆兵;;多排CT伪影产生浅析[J];放射学实践;2009年10期
3 赵海涛,陆军,魏梦琦,韩月东,宦怡,李科,葛雅莉;口腔金属材料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实验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3年06期
4 余晓锷;李冶;;基于均值漂移图像分割技术去除CT图像金属伪影[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5期
5 李梅,张凯;影响MR影像质量伪影的控制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6年03期
6 F.E.Boas;D.Fleischmann;任宇靖;;评价旨在减少CT金属伪影的2种迭代技术[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4期
7 孙有为;;体内植入金属物的CT伪影去除[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8年06期
8 于晓君;侯仲军;利f^;;以增加带宽的方式来抑制磁共振金属伪影[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21期
9 余晓锷;李婵娟;;基于插值方法去除CT图像中的金属伪影[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44期
10 何为;余晓锷;;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的CT图像金属伪影去除[J];中国医疗设备;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海竹;王盟盟;王策;李亚雄;王予生;;64排CT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金属内固定扫描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谷建伟;张丽;孙延奎;陈志强;;基于小波多分辨率插值的CT图像金属伪影的校正[A];全国第五届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吴骏峰;李明;贺石生;朱晓东;杨长伟;王传锋;陈自强;;脊柱椎弓根螺钉模型在多层螺旋CT不同扫描参数条件下的伪影及放射剂量分析[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国庆;陈志安;邵立丰;高军;;新生儿早期脑出血磁共振成像技术[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爱莲;郭行高;张德秀;王东;李金锋;;PROPELLER技术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陈浩;;辐射成像技术最新研究的进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0年版)[C];2011年
7 徐子森;;MR新技术简介[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谷建伟;张丽;;圆轨迹锥束CT的伪影成因和校正方法综述[A];2004年CT和三维成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鲍道亮;陈韵彬;;MRI检查常见伪影的形成与消除方法[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玉华;;3T MRI在儿童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海;CT图像重建及运动伪影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倪昕晔;医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改性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娇;基于分频的CT金属伪影去除算法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洪虹;CT中金属伪影的校正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马德超;基于四阶全变分流的CT图像金属伪影校正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张峰;PCB图像伪影校正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赵晨;双源CT两种管电压组合去除金属伪影效果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王山山;CT能谱成像并MARs技术去金属伪影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7 李婵娟;基于混合插值法的CT图像金属伪影去除算法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陈豫;CT图像金属伪影校正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何伟华;医用X-CT图像中金属伪影去除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李艳丽;医学图像滤波与增强技术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00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10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