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间歇性完全鼻阻塞诱导幼年大鼠颏舌肌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发布时间:2018-08-15 14:49
【摘要】:目的:研究幼鼠在双侧间歇性鼻阻塞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的表达变化,探讨双侧鼻阻塞对生长发育期大鼠颏舌肌的影响。方法:将30只4周龄SD大鼠(Sprague-1Dawley rat,SD rat)分为3组。A组为双侧鼻阻塞组,常氧条件下鼻孔双侧阻塞4 h(8:00 am-12:00 am),分别阻塞21 d和55 d;B组为单侧鼻阻塞组,常氧条件下鼻孔单侧阻塞4 h/d(8:00 am-12:00 am),分别阻塞21 d和55 d;C组为对照组,常氧条件下饲养。取出颏舌肌.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颏舌肌中HIF-1α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双侧鼻阻塞组,颏舌肌HIF-1α的表达随鼻阻塞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单侧鼻阻塞组以及对照组中颏舌肌均无HIF-1α表达。结论:在双侧鼻阻塞的未成年大鼠中,颏舌肌表达HIF-1α,并且随着鼻阻塞时间的延长,HIF-1α的表达不断增加.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伪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伪 (HIF-1 伪) and the effect of bilateral nasal obstruction on genioglossus muscle in bilateral intermittent nasal occlusion in rats. Methods: thirty 4-week-old SD rats (Sprague-1Dawley rat-SD rat)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group A: bilateral nasal occlusion, and group B: unilateral nasal obstruction under normoxic conditions (8:00 am-12:00 am), for 21 d and 55 d respectively). Under normoxic condition, the nostril was blocked unilaterally for 4 h / d (8:00 am-12:00 am), blocked for 21 d and 55 d respectively) as control group, and fed under normoxic condition. Remove genioglossus. The expression of HIF-1 伪 in genioglossus was detected by HE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13.0 software package. Results: in bilateral nasal occlusion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HIF-1 伪 in genioglossus increas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nasal occlusion time, and no expression of HIF-1 伪 was found in genioglossus muscle in unilateral nasal occlus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genioglossal muscles express HIF-1 伪 in bilateral nasal occlusion rats, and the expression of HIF-1 伪 increases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nasal occlusion tim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颅颌面科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11140902001)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实验动物专项基金~~
【分类号】:R782;R76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徐欣,刘磊;刺激家兔面神经核腹内侧区对颏舌肌肌电活动的抑制效应[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01期

2 杨桦,孟祥贵,朱以钊,李红,邓安春,孙立匀;颌下经皮电刺激颏舌肌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6期

3 侯玉霞;刘月华;;去卵巢雌性大鼠颏舌肌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4 王婧;刘月华;李强;侯玉霞;;性激素水平对年轻女性颏舌肌肌电活性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5 石丹;刘月华;王莹;侯玉霞;齐娟;;外源性雌激素局部应用对去势雌性大鼠颏舌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6 张妮;刘熙;刘刚;;低频复合生理频率电刺激对慢性低压缺氧兔颏舌肌肌球蛋白重链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3期

7 杨桦!400037,孟祥贵!400037,朱以钊!40003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电刺激部位选择的临床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1期

8 郭光良;颏舌肌神经肌肉刺激对喉咽气道的影响[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3年05期

9 侯玉霞;刘月华;;去卵巢对大鼠颏舌肌肌电及其肌纤维型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10 陈丽艳,叶京英,崔吉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颏舌肌肌电活性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婷;王玮;;慢性间断低氧对大鼠颏舌肌经颅磁刺激反应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张朝晖;叶华富;李勇;;颏舌肌前移术的应用解剖[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黎锐发;罗远明;钟南山;;正常人及OSA患者的颏舌肌肌电[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孙晓强;易红良;曹振宇;张玉君;鲁文莺;殷善开;;同期悬雍垂腭咽成形、颏前移舌骨悬吊术后重度OSAHS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5 孙晓强;曹振宇;易红良;张玉君;鲁文莺;殷善开;;同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颏前移舌骨悬吊术后重度OSAHS患者嗜睡量表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6 季俊峰;周玫;江满杰;薛飞;王秋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扩张肌肌电活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7 张桂红;周望;耿文叶;宋娜娜;钱源;李莉;曹银祥;朱大年;沈霖霖;;Orexin控制上气道开放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8 叶京英;李彦如;丁秀;王军;韩德民;;快动眼睡眠期相关氧减程度预测OSAHS患者上气道一期手术疗效[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2 叶京英;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原因与治疗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汉鹏;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颏舌肌线粒体的影响以及脂联素的干预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2 郭涛;雌激素对颏舌肌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李明娴;岛叶皮层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关系及其传导通路[D];吉林大学;2006年

4 吴海莺;一氧化氮对大鼠舌下神经核的时相依赖性调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5 袁海波;肥胖青少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上气道塌陷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夏漾辉;OSAHS多平面阻塞的定位评价及手术干预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妮;低频复合生理频率慢性电刺激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兔颏舌肌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2 沈久成;慢性间歇性缺氧对颏舌肌的影响及脂联素干预的探索[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熙;超低频及超低频复合生理频率慢性电刺激对低压缺氧兔颏舌肌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4 刘胜男;电刺激岛叶皮层对大鼠呼吸运动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敏;岛叶皮层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动物模型[D];吉林大学;2005年

6 刘春艳;下颌前移矫治对OSAHS兔GG功能结构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7 王颖;Z形腭成形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吴大海;L/P比值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舌后区阻塞中的预测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9 张丽丽;高血压患者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84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184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2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