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临床共振频率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hanges of orthodontic microimplant stability by 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 (RFA), and to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loading time and its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orthodontic microimplants. Methods: fourteen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 who needed strong Anchorage were divided into delayed loading group (n = 7) and selective loading group (n = 7). One split-type microimplant was implanted into the alveolar area of the right and left cheek of maxillary posterior teeth in each case. The st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e implants (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s ISQ) was recorded immediately and weekly after implantation by Osstell implant stability meter. In the delayed loading group, before the 150g horizontal traction was loaded at the 12th week, the stable time point of ISQ value was selected as the loading time of the selected loading group. The patients of the same size orthodontic force group were followed up to 16 weeks. SPSS 19.0 software packag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nce and t test of the data. Results five of the 28 microimplants were loosened within 4 weeks and the remaining 23 remained stable within 16 weeks.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 of 12 microimplants in delayed loading group showed that ISQ was highest at the first week of implantation (21.48 卤5.25),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2nd week to the 5th week, and remained stable at the 6th week (11.26 卤3.36) .11 microimplants in the selective loading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tractive force at the 6th week. From week 6 to week 1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ISQ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initial ISQ of loose microimpla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n-loosening group. Conclusion: the stability of microimplants decreased after 1 week and tended to stabilize after 6 weeks. After 6 weeks loading orthodontic force had no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but poor initial stability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ilure of microimplant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姜晓红;张扬;韩雪;刘继辉;马天驰;;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微螺钉支抗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观察[J];上海口腔医学;2008年06期
2 亢静;周洪;安晓莉;;不同加载时机对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学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3 吴丽萍;徐婧秋;;微种植体支抗即刻和早期加载的电镜观察[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4 陈岩;赵文婷;KYUNG Hee-Moon;;即刻负载对正畸用微型种植体的稳定性及周围组织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彪;翟颖超;邹敬才;;正畸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0年05期
2 魏彤;缪耀强;邹剑曾;;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伸长磨牙辅助修复治疗[J];广东牙病防治;2012年07期
3 鲁颖娟;常少海;;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4 刘鸣;彭韵文;宋莉;;微种植钉支抗的研究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2014年02期
5 潘姗;李建霞;那毕;刘恒朗;范小平;;比较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方法压低上颌前牙疗效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4年07期
6 肖遥;罗茂璇;;CBCT评价儿童上后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植入部位的骨皮质厚度[J];重庆医学;2015年02期
7 马永平;郭艳明;柴勇;张红;王培;;微种植钉和口外弓在成人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中的疗效对比[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8 郭萌萌;周志迎;赖仁发;;正畸矫治过程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J];广东牙病防治;2015年11期
9 赵静子;张文君;张晓东;;上颌后牙区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安全区的测量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10 吕影涛;徐平平;元佩燕;王晶;许曼波;;Beagle犬后牙解剖特点与微螺钉种植体植入部位的相关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会敏;微钛钉支抗负载前后周围液体中IL-8及sICAM-1水平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杨彩霞;种植体支抗配合片段弓技术推磨牙向后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晨曦;影响微型种植体稳定性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晶;牙根损伤修复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舒艳;不同加载时机及受力条件下微种植钉稳定性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6 胡明华;螺旋CT用于测量腭骨及上下颌牙槽骨不同部位骨密度的比较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7 李琳;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在实验性Ⅱ糖尿病大鼠种植体周围的表达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许志强;钛合金/不锈钢微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9 燕玲;国内微种植体与传统支抗技术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D];遵义医学院;2010年
10 谭宇;增龄因素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晶,白玉兴,王邦康,高晓辉;微型支抗种植钉愈合期骨结合状态的组织学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05年04期
2 寻春雷;曾祥龙;王兴;孙志辉;;力值、时间因素对即刻加载微钛钉最大抗力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7年04期
3 张扬,张丹,冯翠娟;微小种植体正畸支抗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5年03期
4 周琦,梁芮,沈倍勇,肖悦,张筱薇,蓝伟红;外科种植支抗在正畸、修复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05年04期
5 严拥庆;高益鸣;钱玉芬;;支抗种植体的组织学研究进展[J];上海口腔医学;2006年06期
6 吴晶;白玉兴;王邦康;高晓辉;;愈合期微型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7 亢静;周洪;安晓莉;;不同加载时机对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学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8 康非吾;卢军;潘可风;;种植区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9 姜晓红;张扬;刘继辉;徐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双颌前突中切牙及磨牙位置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朱胜吉;周彦恒;傅民魁;;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磨牙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伟;脱钙冻干骨修复种植周骨缺损的影象学及扫描电镜观察[D];武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颖娟;常少海;;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2 陈岩;李云华;孟兴凯;杨荷荷;;口腔正畸微种植体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房伟;丁寅;郭向红;王琪;孔亮;陈曦;;双变量正畸微种植体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8期
4 樊永杰;张保荣;;口腔正畸微种植体的实验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武秀萍;赵志河;李冰;李振强;;植入术式对微种植体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6 段昌华;唐开红;;微种植体用于修复治疗前局部牙列矫正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年03期
7 胡勤伟;陶列;赵宁;;正畸治疗中微种植体支抗的患者接受度调查[J];上海口腔医学;2010年06期
8 张梦洁;孙应明;王晓波;章加宇;;正畸微种植体精确植入的初步临床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9 李冠娥;黄亮;张彬;李金源;王立妍;刘柯;;低骨代谢对不同直径微种植体即刻负载稳定性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年01期
10 王英大;;微种植体用于修复治疗前局部牙列矫正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武冠英;徐宝华;;应用微种植体做支抗压低上颌第一磨牙的临床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郑青青;邱海鸥;;微种植体植物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A];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琳;微种植体支抗宏观结构的生物力学优化设计和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唐甜;不同愈合时间下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公柏娟;新型正畸支抗用微种植体钛合金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丹;不同形态特征微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震东;与微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相关的多因素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3 白晶;微种植体界面及其稳定性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杨光银;微种植体与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5 房伟;正畸微种植体优化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6 时超;不同加载时机对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刘一冰;愈合时间对Ⅲ类骨质中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8 王硕;可降解微种植体支抗装置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田彦星;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新西兰大白兔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10 周阳明;“微种植体—拔牙创—牙齿—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相关生物力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88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18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