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青海地区口腔正畸患者先天性恒牙缺失的患病率和特点

发布时间:2018-08-27 10:52
【摘要】:目的研究青海地区口腔正畸患者中先天性恒牙缺失的患病率和缺牙特点。方法筛选2007年至2012年就诊于青海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患者2 911人,统计不同性别、民族缺牙患病率和3组缺牙组不同牙位缺牙构成。结果先天性缺牙的患病率为7.7%,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缺1~2颗牙的占总缺牙人数95.6%;下颌侧切牙缺失150颗(44.2%);下颌缺牙数目高于上颌,左右缺牙数目相近;3组在切牙区、尖牙区和后牙区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青海地区口腔正畸患者中先天性恒牙缺失的患病率为7.7%;下颌侧切牙为缺牙好发牙位;缺1~2颗牙位是常见缺牙模式;当缺1~2颗牙时缺牙集中于切牙区,缺2颗以上时后牙区缺牙比例增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genital permanent tooth loss in orthodontic patients in Qinghai. Methods from 2007 to 2012, 2 911 orthodontic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ning City, Qingha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congenital tooth deficiency was 7.7%, the prevalence of fem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P0.05), the total number of missing teeth was 95.6%, the loss of lateral incisor was 150 (44.2%), the number of missing teet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xilla, the number of left and right missing teeth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ree groups in incisor region.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nine region and the posterior region (P0.01).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congenital permanent tooth loss in orthodontic patients in Qinghai area is 7.7%, the mandibular lateral incisor is prone to lack of teeth, the absence of 1 or 2 teeth is the common pattern, and the missing teeth are concentrated in incisor area when there are 12 teeth missing. When more than 2 teeth were missing, the ratio of missing teeth in the posterior tooth area was higher.
【作者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科;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甘肃省人民医院口腔医疗中心;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文静;先天性缺牙的临床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2 梅预锋,张世采,,姚维群,陈俊莲;731例正畸患者恒牙先天缺失的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3 李晓燕;曹军;;西安地区正常鉭牙冠宽度及上、下颌牙量相关性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4 王霏霏;迪丽努尔·阿吉;;新疆5150名大学生恒牙先天缺失的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李军;李怡苏;王月秀;;4637名青年人恒牙发育异常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08年06期

6 吴华,冯海兰;6453名17~21岁青年人恒牙发育异常的调查[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7 冶录平;陈飘洋;马卫东;;800例正畸患者恒牙先天缺失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年10期

8 巩宇;冯海兰;何慧莹;葛严军;;用先天性缺牙编码分析先天性缺牙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晔;周郦楠;刘永林;张广新;李屹;;高职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孙辉;全冠修复隐裂牙的临床治疗体会[J];安徽医学;2005年05期

3 李小明;杜凯延;;义齿种植的修复方法与远期成功率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学;2010年11期

4 曾红梅;周学军;韩冬;;安徽省18~30岁青年咬合关系临床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06期

5 吴明月;;浅谈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模式[J];安徽医药;2010年05期

6 李玫;黄聪;邱荣华;;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研究[J];安徽医药;2012年03期

7 徐锦程;刘峰;姚荣英;张利;路晓淼;;高校新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厉松,王邦康,罗颂椒,廖力;咬合力对托槽与弓丝间摩擦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2年03期

9 张,王松灵,李钧,董凤英,张春梅,单兆臣;5种哺乳动物涎腺造影及解剖比较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3年04期

10 龚怡,杨圣辉,曾祖隆;新石器时期人类与现代人类第三磨牙牙体测量及阻生情况的比较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蒋继党;李兴平;王琦;高继宾;仇晨光;;改良切口的舌下腺摘除术[A];江苏省第二届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度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头颈肿瘤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2 刘建川;罗传富;常能彬;;恒牙髓腔近远中面的设计与显示[A];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刘建川;廖新品;常能彬;;原位乳牙萌出替牙期标本设计与显示[A];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库丹;袁绍芳;郭惠丽;李新春;马慧萍;徐献忠;;基于梁式传感器的三维咀嚼力测量装置[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5 邢田;金翔;侯爱兵;吴明月;范蓬;;应用三维动画技术构建牙体动态教学模型[A];第九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磊;全瓷桥参数优化设计与疲劳寿命的概率可靠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2 孟勇;陕西出土6000年和1000年前古人牙齿结构、组成及病理特征的对比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刘雪梅;甜味觉及咸味觉在大脑皮质投射区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4 王景云;咀嚼压力对牙槽骨改建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韬;游离腓骨瓣下颌骨重建及其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6 尹琳;颧骨三维骨性测量及颧骨L型截骨扩展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孙钟雷;基于咀嚼模拟的食品质地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丛蔚;利用维甲酸诱导及Wnt5a基因敲除两种颌面发育畸形模型研究腭裂及舌发育异常的分子调控机制及相关性[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申琳;第三磨牙解剖形态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立峰;MSCT测量成人下颌骨舌下腺窝形态及其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10年

3 莫春玲;上唇口轮匝肌的超声显像及生理测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胡方园;儿童口腔医疗器械人性化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闫虹;单侧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前后咬合力对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陈键钢;下颌先天缺失切牙患者的

本文编号:2207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207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0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