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3种偶联剂对铸造纯钛与硬质复合树脂结合强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9-02 05:30
【摘要】:目的研究3种偶联剂对铸造纯钛试件与硬质复合树脂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用牙科铸钛的方法制作40个直径8 mm、高3 mm的圆盘状纯钛试件,与树脂粘接面用碳化硅砂纸在流水下打磨、Al2O3喷砂、4%氢氟酸(HF)酸蚀。试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对照组(A组)、硅烷偶联剂组(B组)、Alloy Primer组(C组)、Metal photo primer组(D组)。然后在试件表面均匀涂布硬质复合树脂,检测其与纯钛试件的剪切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断裂面进行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 A、B、C、D组剪切强度分别为(9.773±0.67)、(11.463±0.82)、(14.224±0.75)、(13.157±0.73)MPa。A组与B、C、D组的剪切强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D组的剪切强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D组的剪切强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H-570硅烷偶联剂、Alloy Primer偶联剂、Metal photo primer偶联剂可以显著提高钛与硬质复合树脂的结合强度,KH-570硅烷偶联剂处理组的结合强度低于Alloy Primer偶联剂组和Metal photo primer偶联剂组。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ree coupling agents on the bond strength between cast pure titanium specimen and hard composite resin. Methods 40 disk pure titanium specimens with a diameter of 8 mm, and 3 mm in height were made by dental casting titanium. The bonded surfaces were ground with silicon carbide sandpaper under flowing water. 4% hydrofluoric acid (HF) acid etching was performed on Al 2O 3 sandblasting. The sampl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10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group A), silane coupling agent group (group B), Primer group (group C) and photo primer group (group D). Then the hard composite resin was uniformly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pecime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resin and the pure titanium specimen was tested, and the fracture surface was observed by (SEM). Results the shear strength of group A (9.773 卤0.67), (11.463 卤0.82), (14.224 卤0.75), (13.157 卤0.7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hear strength between group C and group D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hear strength between group C and group D (P0.05). Conclusion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KH-570 silane coupling agent, alloy Primer coupling agent, and photo primer coupling agen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binding strength of titanium to rigid composite resin. The binding strength of KH-570 silane coupling agent treatment group is lower than that of Alloy Primer coupling agent group and Metal photo primer coupling agent group.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修复科;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北京梅晓口腔门诊部;
【基金】:黑龙江省海外学人基金资助项目(1155h021)
【分类号】:R7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晓;骆小平;王宁;朱莉;;2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对铸造纯钛试件与树脂黏固剂粘接强度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2 牛光良,王同,翁诗甫,沈德言,徐恒昌;复合树脂中硅烷偶联剂γ-MPS水解与缩合机制的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年04期

3 卫彦;胡晓阳;邓旭亮;;三种金属处理剂对金属与复合树脂间剪切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4 牛光良,王同,徐恒昌,沈德言;硅烷偶联剂γ-MPS在钡玻璃表面吸附机制的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彤,朱新生,程嘉祺,扈益民;添加剂对熔纺氨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合成纤维;2005年05期

2 胡晓刚;顾晓宇;仝毅;张增明;罗运军;黄风雷;王新知;;改性纳米金刚石增强增韧医用口腔复合树脂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2期

3 刘慧;刘炼;张春庆;;丙烯酸酯类功能性单体在口腔粘接材料中的应用进展[J];化学与黏合;2006年01期

4 李毅强,熊光晶;水泥浆/花岗岩的界面偶联机理初探[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1期

5 牛光良;王同;徐恒昌;沈德言;翁诗甫;;硅烷偶联剂γ-MPS在钡玻璃表面的分子取向[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6年03期

6 张修银;田爱峰;刘义荣;程峡;吴艳玲;;硅烷偶联剂的用量对钛酸钾晶须增强复合树脂的抗弯强度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9年02期

7 张修银;吴文生;田爱锋;刘义荣;朱铭颐;;硅烷偶联剂用量对硼酸铝晶须增强PMMA挠曲强度影响的研究[J];口腔医学;2009年09期

8 范立红;;复合树脂水门汀粘接系统在修复体粘接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0年02期

9 李保泉;张颖丽;张凯;孙宏晨;杨柏;;硅烷偶联剂对SP1 SiO_2、α-Si_3N_4及其熔附体表面修饰作用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3期

10 王宁;刘晓;骆小平;孙方方;;铸造纯钛与树脂水门汀粘结界面疲劳强度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慧;刘炼;张春庆;;口腔医用丙烯酸酯类粘接性单体的应用进展[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经纬;新型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及其在根管封闭剂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晓娜;硅橡胶与丙烯酸树脂粘结的系列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3 黄献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防弹复合材料的电子束辐照固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黄健花;凹凸棒土的有机改性及其应用[D];江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哲;氟金云母/氟磷灰石复合树脂的表征和聚合收缩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李毅强;花岗岩/偶联剂/水泥砂浆界面层性能的若干影响因素及其改性机理[D];汕头大学;2005年

3 徐彤;熔纺聚氨酯纤维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刘慧;丙烯酸酯光固化功能单体合成及聚合物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李屹立;花岗岩/硅烷偶联剂/水泥浆界面层形成机理研究[D];汕头大学;2006年

6 冯玉龙;硅烷偶联剂改性花岗岩骨料与水泥浆作用机理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7 孙睿;瓷表面粗化处理对烤瓷修复体崩瓷修补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8 郑茜聪;复合树脂间接修复前牙牙体缺损[D];浙江大学;2008年

9 李星星;硼酸铝晶须-SiO_2颗粒复合体增强牙科复合树脂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10 乐荣宇;喷雾工艺及改性后放置时间对硅烷偶联剂/花岗岩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牛光良,王同,翁诗甫,沈德言,徐恒昌;复合树脂中硅烷偶联剂γ-MPS水解与缩合机制的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年04期

2 牛光良,王同,徐恒昌;硅烷偶联剂的浓度对钡玻璃与树脂基质间粘接强度的影响[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福慧妹;粘接性复合树脂的牙髓反应[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9年01期

2 李玉华;;EB复合树脂引起牙髓坏死79例分析[J];黑龙江医学;1990年03期

3 刘峰,蒋继英,谢贺明;胶囊型填料的研究及其对牙用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4 刘帅旗;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871颗前牙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夏医学;1997年02期

5 ;光固化复合树脂临床应用的疗效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7年03期

6 朱仲礼;应用复合树脂治疗个别前牙不齐[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8年02期

7 卢越;单纯复合树脂与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前牙Ⅲ、Ⅳ类洞的临床比较[J];口腔医学;1998年02期

8 侯宁菊,李卫东;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刘迎锋;李金树;卜志刚;王国鼎;白银;;Dyract复合体与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对比[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亢彦强;赵守亮;方钦志;李芳;韩冰;;通用混合型复合树脂收缩应力的光弹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耀皓;;复合树脂的表面侵蚀[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2 孟淑娟;郭瑞斌;张春;张俊晓;莫尊理;;牙体填充复合树脂聚合收缩的研究进展[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娟;吴友农;葛兵;胡申琳;;前牙冠折后断冠再接和复合树脂直接修复的效果评价[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赵俊;兰俊;;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粘固粉Ⅴ类洞充填体的微渗漏比较[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5 牟春英;;高强度复合树脂临床使用三年回顾[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6 赵守亮;亢彦强;;复合树脂收缩应力的光弹分析[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刘怀勤;;“高强度复合树脂的临床应用观察”一文[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8 黄照勋;;复合树脂、钢丝支架联合修复残根、残冠牙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9 张保卫;焦婷;杨宠莹;;根管口喇叭形残根用复合树脂修复后的抗折比较[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郑红霞;陈智;;几种不同的抛光器械对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玉梅;教您挑选假牙材料[N];健康报;2006年

2 张雯;补牙后常自检[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3 吴一福;“四医大”创新牙科全瓷修复技术[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吴金斌;前牙缺损怎么修[N];健康报;2007年

5 吴丽敏;瓜子牙要早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6 孙少宣;牙饰为笑容添彩[N];健康报;2003年

7 李启顺;氟斑牙的一些特点[N];家庭医生报;2008年

8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 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吴金斌;出现瓜子牙要早治[N];健康报;2008年

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刘艳芳;牙齿畸形巧矫正[N];大众卫生报;2003年

10 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师保江;现在补牙用什么?[N];健康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春明;光固化复合树脂颜色相关性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李保泉;晶须—纳米颗粒牙科复合树脂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付春茂;复合抗菌正畸树脂粘接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冬梅;钛与硬质复合树脂粘结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5 于皓;含过氧化脲的牙漂白剂对口腔修复材料影响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李芳;季铵盐型抗菌单体改性牙本质粘接剂的抗菌性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7 黄鹂;双甲基丙烯酸酯基季铵盐功能单体用于牙科材料抗菌改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8 王军;牙用复合树脂聚合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5年

9 熊宇;无机改性处理对牙本质粘结性能影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王晓玲;不同增稠载体的过氧化脲漂白剂对釉质和修复体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军;牙科树脂和复合树脂材料表面粗糙度和变形链球菌粘附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钟玉修;纳米金刚石填料对复合树脂机械强度和黏结性能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3 曲旭红;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粘接面形态和复合树脂粘接性能变化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4 王立凯;新型复合树脂耐磨性及硬度的体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亢彦强;复合树脂收缩应力的光弹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6 刘嘉;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瓷缺损区与树脂粘接作用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7 潘领战;含砜的新型复合树脂的研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郑茜聪;复合树脂间接修复前牙牙体缺损[D];浙江大学;2008年

9 刘欣欣;氟金云母—氟磷灰石复合树脂摩擦磨损行为的初步观察[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陆玉;可乐丽菲露AP-X复合树脂的细胞毒性与临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18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218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3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