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应用CBCT对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与鼻腭神经管位置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2 09:24
【摘要】: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数目、形态、位置、生长方向、临床分型,鼻腭神经管的形态,并对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与鼻腭神经管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指导手术入路,减少术中损伤鼻腭神经,定期随访鼻腭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经拍摄曲面体层片或根尖片发现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患者行CBCT检查,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病例。术前应用CBCT了解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特性及其与鼻腭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并对其分型,指导手术拔除,减少术中损伤鼻腭神经。结果:1.本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病例85例,共117颗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男56例,女29例,男女患病比例为1.93:1。年龄5~18岁,7~9岁患者最多,占45.88%。2.多生牙的数目:单颗多生牙54例,占63.53%;两颗30例,占35.29%;三颗仅有1例,占1.18%。3.多生牙的形态:73颗锥形,占62.39%;31颗结节状,占26.50%;13颗侧切牙形,占11.11%。4.多生牙的临床分型:部分骨埋伏型(Ⅰ型)36颗,占30.77%;全部骨埋伏低位型(Ⅱ型)62颗,占53.00%;全部骨埋伏高位型(Ⅲ型)19颗,占16.23%。5.多生牙在牙弓内的埋伏位置:腭侧埋伏85颗,占72.65%;唇腭弓埋伏22颗,占18.80%;唇侧埋伏7颗,占5.98%;牙弓内埋伏3颗,占2.56%。6.多生牙在颌骨内的生长方向:倒置阻生61颗,占52.14%;正位阻生25颗,占21.37%;唇腭向横向阻生24颗,占20.51%;近远中横向阻生7颗,占5.98%。7.多生牙在上颌前部的具体位置:69颗位于11-21之间,占58.97%;21颗位于11-12之间,占17.95%;5颗位于12-13之间,占4.27%;16颗位于21-22之间,占13.68%;6颗位于22-23之间,占5.13%。8.应用cbct对鼻腭神经管正中矢状面形态分类:28例下宽上窄型(Ⅰ型),即鼻腭神经管前后壁之间的水平距离从口腔侧向鼻腔侧开口逐渐缩小,占32.94%;7例下窄上宽型(Ⅱ型),即鼻腭神经管前后壁之间的水平距离从口腔侧向鼻腔侧开口逐渐增大,占8.24%;18例不规则型(Ⅲ型),即鼻腭神经管前后壁之间的水平距离从口腔侧向鼻腔侧变化不一致,突然增大或缩小,占21.18%;20例均一柱状(Ⅳ型),即鼻腭神经管前后壁之间的水平距离从口腔侧向鼻腔侧开口均匀一致且较粗大,占23.53%;12例细线状(Ⅴ型),即鼻腭神经管前后壁之间的水平距离从口腔侧向鼻腔侧开口均匀一致较纤细呈细线状,占14.12%。9.应用cbct对鼻腭神经管水平面的形态进行分类。切牙孔平面:无骨突型65例,占切牙孔平面76.47%;骨突型18例,占切牙孔平面21.18%;骨分隔型2例,占切牙孔平面2.35%。中段孔平面:无骨突型36例,占中段孔平面42.35%;骨突型37例,占中段孔平面43.53%;骨分隔型12例,占中段孔平面14.12%。鼻腭孔平面:无骨突型30例,占鼻腭孔平面35.29%;骨突型18例,占鼻腭孔平面21.18%;骨分隔型37例,占鼻腭孔平面43.53%。10.术前应用cbct观察多生牙与鼻腭神经管的位置关系,28例多生牙与鼻腭神经管位置关系密切,42颗多生牙与鼻腭神经管接触。术中损伤鼻腭神经管22例,离断鼻腭神经6例。术前一天评估拟手术治疗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患者鼻腭神经功能均正常,术后第一天评估鼻腭神经功能25例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11.本研究85例,唇侧手术入路19例,腭侧手术入路55例,唇腭侧联合入路11例。唇侧入路无损伤鼻腭神经病例;腭侧入路损伤鼻腭神经16例,离断鼻腭神经4例;唇腭侧联合入路损伤鼻腭神经6例,离断鼻腭神经2例。术后随访六个月,术中损伤、离断鼻腭神经者,鼻腭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12.相关性分析: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型与其在牙弓内的位置高度相关,与其在颌骨内的生长方向无相关性。正中矢状面鼻腭神经管分型与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型高度关,与多生牙在牙弓内的位置高度相关,与多生牙在颌骨内的生长方向高度相关。结论:1.术前应用CBCT精确定位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与鼻腭神经管位置关系,为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拔除提供可靠依据,有效减少损伤鼻腭神经。2.本研究拔除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术中损伤、离断鼻腭神经者,术后六个月鼻腭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型与其在牙弓内的位置高度相关,与其在颌骨内的生长方向无相关性。正中矢状面鼻腭神经管分型与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型、多生牙在牙弓内的位置、多生牙在颌骨内的生长方向高度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8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陆胜男;李琥;;利用CBCT对骨性错鉭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的研究[J];口腔医学;2013年08期

2 王海燕;;CBCT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状态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1年15期

3 孙兰英;;上颌前部单颗种植体即刻负荷的临床评估[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4 张英怀,王西生,王喜俊;加增感屏上颌前部横断銍片在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5 刘天涛;黄建生;王险峰;刘琼;戚娟娟;谢宇;连珊;;基于CBCT对汉族人群上颌窦骨分隔的影像学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10期

6 尤今朝,屈仁泉,林敬勇;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167例临床报告[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7 陈键;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定位方法探讨[J];口腔医学;2001年04期

8 张力平,杨露,陈锐;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9 安峰,刘侠;小儿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析[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侯明;;克氏针在上颌前部埋伏牙拔除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丽珍;程勇;李波;衡士超;;牙颌面锥形束CT(CB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健;尹勇;李建彬;刘同海;卢洁;;锥形束CT(CBCT)图像拼接技术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瑾;周麟;刘咏梅;周晓娟;徐泳;宫友陵;柏森;卢铀;;锥形束CT(CBCT)研究肺癌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高勤;彭东;;正常人上颌前部微区血流的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5 ;基于CBCT头颈部癌图像引导放疗过程中腮腺剂量变化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英怀;王西生;王喜俊;;加增感屏上颌前部横断鉭片在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7 王文红;范群;肖文芝;;128例多生牙临床分析[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8 赵凤霞;;儿童上颌埋伏多生牙的门诊拔除及护理配合[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贾海潮;宋海燕;;93例多生牙的矫正分析[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10 古向生;赵继刚;贾淑娟;;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早期摘除后邻近恒牙的变化(附63例临床与影像学观察)[A];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雅;应用CBCT对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与鼻腭神经管位置关系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7年

2 李珊珊;基于CBCT的上颌窦相关解剖结构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徐霄;基于形变配准的4D-CBCT稀疏角度重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何攀龙;基于CBCT对维吾尔族成人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的测量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5 孙娜;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患者腭部骨厚度的CBCT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6 李鹏杰;基于硬质骨配准的CBCT和MRI数据融合重建下颌骨矢状劈开术可视化模型[D];浙江大学;2017年

7 邓天阁;应用曲面断层片和CBCT对比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的解剖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刘萌萌;应用CBCT对各类骨面型青少年气道体积的分析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9 宋延波;基于CBCT头颈部癌图像引导放疗过程中腮腺剂量变化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郑志峰;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析及治疗[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05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305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5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