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前伸头位对咀嚼肌肌电活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5 21:39
【摘要】: 前伸头位(Forward Head Posture, FHP)以头部和上颈椎(C1-C3)的背侧伸展为特征,同时伴随有下颈椎(C4-C7)的一个弯曲。研究表明,FHP对牙齿咬合以及下颌的功能运动有着影响。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MDs)患者中常可见到一个前伸的头颈位置,头颅定位侧位片上常可见到TMDs患者上颈椎显著前倾,颅颈角增大。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异常头颈姿势位会导致TMDs的观点,或者认为是其促发因素之一 另有一些学者研究认为,颌面部某些错(牙合)畸形与异常头颈位置的存在有关系,伴随有颅颈角增大的前伸头位会限制颌面部矢状向向前的生长发育。 FHP对口颌面部形态及功能的影响,可能缘于相应的头颈位置的改变。覆盖在头颈部的组织包含有皮肤、肌肉和筋膜,随着头颈位置的改变,这些软组织层将被牵动,进而导致颌面部形态及功能的改变。许多研究也表明FHP对颌面颈部肌肉的肌电活动有影响,但报道多集中在对姿势位肌电活动的影响上,且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目的 本研究采用美国Bio Research公司生产的Bio EMGⅡ型表面肌电测量仪,旨在通过测量正常(牙合)人群姿势位、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 ICP)自主用力紧咬以及吞咽等各功能活动情况下,颞肌前束(Anterior Temporalis, TA)、咬肌(Masseter Muscle, MM)、二腹肌前腹(Anterior Digastrics, DA)及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SCM)分别在自然头位(Natural Head Posture, NHP)和最大前伸头位(Maximum Forward Head Posture, MFHP)情况下的肌电活动,探讨FHP对咀嚼肌肌电活动的影响,为TMDs发病机理以及某些颌面部错(牙合)发育畸形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通过制订标准化的牙(牙合)状态调查表,在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调查得到30名正常(牙合)女性青年,平均年龄(18.67±1.90)岁。 纳入标准:①个别正常(牙合)(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尖牙中性关系,上、下牙弓拥挤度均<2mm,上、下牙列间隙均<1mm,全口牙齿咬合接触良好、无明显磨耗),除第三磨牙外牙列完整;②无牙科急症,牙齿无创伤折断史;③无正畸和/或正颌外科手术史,无修复治疗史;④无夜磨牙或紧咬牙病史,无偏侧咀嚼习惯;⑤无TMDs,亦无相关病史,无中耳炎,无颞下颌关节外伤和/或手术史,无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病);⑥颈部肌无自发痛或按压痛;⑦面部基本对称,颌面颈部无伤疤或外伤史;⑧身体健康,无精神系统疾病;⑨所有受试者了解本实验的目标及过程后同意参加整个实验过程。 2研究器材 BioEMGⅡ型表面肌电测量仪(美国Bio Research公司产品,采用Bio PAK系统,Version5.0li):八导电极铅线、肌电放大器、12bit信号转换器、表面电极片、BioPAK系统配套分析软件;惠普品牌台式电脑(HP,a1237cl);无菌牙科器械:口镜,探针,镊子,直尺,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等;头位辅助定位装置:镜子(40×25cm),椅子(无头靠,椅背约至测试者肩胛骨水平),铅锤及铅垂线两个(悬挂于简易架子上)等。 3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 3.1病史采集 主要包括受试者一般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种族、籍贯等),口腔专科病史,颞下颌关节功能情况,颌面颈部疾病及外伤史,全身健康状况,精神心理状况和系统病史等。 3.2临床检查 (1)面部检查:颌面部对称性,侧貌情况等。 (2)口内检查:牙齿健康状况,牙齿磨损程度,牙齿排列情况,咬合关系等。 (3)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功能检查:咀嚼肌静止或功能运动情况下有无自发痛或按压痛,颞下颌关节在功能运动时有无弹响、疼痛,关节区有无触痛及压痛,开口度大小,有无开口受限,开闭口型是否正常。 (4)口颌系统功能检查:ICP有无早接触,正中关系位与正中殆位是否一致,前伸及侧方(牙合)是否存在(牙合)干扰等。 (5)颈部肌功能检查:头颈部静态或功能运动时有无自发痛或按压痛等。 4实验方法与过程 4.1实验前准备 将头颈姿势位辅助装置就位,主要包括将椅子摆放好,镜子置于受试者正前方2m处,将系有铅垂线的架子紧贴椅背放置在椅子正后方。 各头颈姿势位的确定:(1)NHP:在安静的房间内,受试者端坐在椅子上后背自然地倚靠在椅背上,两腿自然分开,双臂放松、自然下垂,目视正前方镜子内自己的眼睛,在视线保持平齐的情况下,使其处于一个头颈放松的主观舒适位;(2) MFHP:受试者端坐在椅子上,首先处于NHP的状态,然后让其尽量放松地从NHP自主前伸到极限位置,整个过程中均要求受试者一直目视正前方镜子内自己的眼睛,视线保持平齐,且后背仍倚靠在椅背上。此时可用铅垂线作为其头部是否基本保持直立的参考。 4.2肌电记录 将BioEMGⅡ型表面肌电测量仪连接好,按照仪器说明,在安静、静电屏蔽的房间内,分别记录NHP、MFHP下双侧TA、MM、DA和SCM在姿势位、ICP自主用力紧咬和吞咽时的表面肌电活动。(1)姿势位: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上下牙列自然分开。记录肌电值10s;(2)ICP自主用力紧咬:自然闭口至牙尖交错位,自主用力紧咬。在10s的记录界面内,每间隔约2s自主用力紧咬1s,重复紧咬3次;(3)吞咽:在充分润喉的情况下让实验对象吞咽自己的唾液。在10s的记录界面内,每间隔2-3s,吞咽1次,共3次。 4.3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 每一实验记录均选取3个1s的分析界面,计算机自行给出3个分析界面内各肌肉在姿势位、ICP自主用力紧咬以及吞咽情况下的平均肌电幅值(μV)。本实验取各肌肉左右两侧肌电幅值的平均值作为某一特定肌肉在某一头颈位下的代表值来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头颈姿势位下,下颌姿势位、ICP紧咬和吞咽时各肌肌电幅值(μV)的平均值和标准差(x±s)以及ICP紧咬时TA和MM的不对称指数(%)及其肌电幅值同侧升高例数。 采用SPSS13.0软件(SPSS, Chicago, IL, USA)对两种头位下的各肌电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种头位下的各肌肌电幅值以及ICP紧咬时TA和MM不对称指数的比较选择paired t-test或Wilcoxon's signed rank test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种头位下ICP紧咬时TA和MM肌电幅值同侧升高例数的比较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检验水准均为双侧α=0.05。 结果 1不同头位姿势位时肌电幅值的比较 NHP姿势位时TA、MM、DA及SCM均有较小的肌电活动,而MFHP下颌姿势位时各肌的肌电活动均显著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不同头位紧咬位时肌电幅值的比较 NHP紧咬位时TA及MM的肌电活动较姿势位时显著增高,DA及SCM也有所升高,而MFHP紧咬时MM的肌电幅值相较于NHP时增高显著,TA、DA及SCM也有所增加。与NHP相比MM及DA肌电幅值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及SCM肌电幅值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不同头位吞咽时肌电幅值的比较 NHP吞咽时DA的肌电活动相较于姿势位时显著增高,TA及MM也有明显升高,而各肌MFHP吞咽时的肌电幅值相较于NHP也均有所增加,其中DA增幅较明显。与NHP相比,各肌肌电幅值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ICP紧咬时TM和MM的不对称指数 前伸头位ICP紧咬时,受试者双侧TM和MM、同侧TM和MM的不对称指数均比自然头位时低,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ICP紧咬时TM和MM肌电幅值同侧升高的比较 ICP紧咬时TM和MM的肌电幅值升高显著,自然头位TA和MM同侧升高的有14例,异侧升高的有16例,而前伸头位TA和MM同侧升高的有16例,异侧升高的有14例,两组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最大前伸头位对咀嚼肌肌电活动有着显著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下颌姿势位时各咀嚼肌对最大前伸头位有着明显的反应,表现为肌紧张度增加,肌电活动增强。 2 ICP紧咬时MM和DA对前伸头位反应明显,表现为肌紧张度增加,肌电活动增强。 3吞咽活动时各咀嚼肌对最大前伸头位有着明显的反应,表现为肌紧张度增加,肌电活动增强。
【图文】:

肌电,头位,姿势,幅值


的肌电幅值分别为1.17士0.28叮和2.11士1.47林v。最大前伸头位下领姿势位时各肌的肌电幅值与自然头位相比较均有显著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具体见表2一l,图2一l。表2一l不同头位姿势位时各肌肌电幅值的比较(林V,,无士s)TableZ一 1ComParisonofEMGamPlitudesbetweenthetwodifferentheadPosturesatrest(叮,见士s)NHPFHP恤士s)价士s)****0

本文编号:2600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00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b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