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种植周骨缺损修复的基

发布时间:2020-03-31 02:57
【摘要】:种植义齿的存活,有赖于种植体—骨界面之间良好的骨整合过程,而后者需植牙区具足够的牙槽骨组织。由于失牙后缺乏咀嚼功能刺激,导致失牙处牙槽嵴吸收、萎缩,故而引起牙槽嵴高度和/或宽度减少,进而影响种植义齿的初期稳定性和远期成功率,如何解决种植周骨量不足问题,一直是口腔种植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常用于修复种植周骨缺损的材料主要有三类:自体骨移植物、同种异体骨移植物和骨替代品,但它们均有各自的局限性,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将传统的骨移植技术与骨生长因子、骨引导再生膜联合应用,加速骨缺损修复,促进骨整合过程。 本实验基础研究:采用三种不同方法,修复犬股骨种植周骨缺损,并应用影像学、扫描电镜及组织学方法,观察DFDBA的诱导成骨活性以及rhBMP-2和钛膜对DFDBA成骨作用的影响。 本实验的临床研究部分,将冷冻干燥~(60)钴灭菌表面脱钙异体骨应用于8例种植周骨缺损患者,分别植入8枚种植体,术后观察种植体稳定性、牙周改变及骨整合过程(曲面体层片),为种植区骨量不足的植骨修复提供一种新途径。 本研究共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影像学):在3只犬股骨植入CDIC组合式种植体,种植体周形成4mm×3mm×3mm的骨缺损,分别采用DFDBA、DFDBA+rhBMP2、DFDBA+钛膜三种方法修复骨缺损。术后4周、8周、12周拍摄直接数字式标准X线片,观察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和骨密度变化,了解种植体骨整合过程中,DFDBA的诱导成骨能力以及rhBMP-2 和钦膜对DFDAB成骨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DFDBA组骨缺损逐渐为 骨痴所充填,至术后12周,与宿主骨之间连接,界限模糊不清,新骨组 织的骨密度与对照侧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 .01),说明DFDBA可 单独用于修复种植周骨缺损,但成骨作用较慢:DFDBA+rhBMP-2组:与 前组比较,该组新骨形成较早,术后12周时骨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 性差异(P0 .05),显示rhBMP一2可明显增强DFDBA的骨诱导能力; DFD队十钦膜组:新骨形成速度与DFDEA+rhBMP一2相近,但术后8周 后,新骨形成加速,且骨密度较高,故钦膜有良好的引导骨再生能力,它 能有效地阻隔纤维组织向新生骨组织生长,保证种植体一骨界面之间良好 的骨整合过程。 第二部分(扫描电镜)上述三种方法修复种植体周的骨缺损,术 后4、8、12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测量新生骨组织一种植体界面之间 距离,旨在评估三种植骨方法对种植体稳定性和骨整合影响情况。结果: 术后4周,DFDBA组:胶原纤维组织充填移植物间隙,部分钙化结晶散 布其间,种植体与宿主骨之间存在明显间隙;DFDBA+r hBMP一2组:新生 骨小梁出现于植骨处,呈网络状分布,钙化程度较高,部分区域可见新生 骨组织接近种植体界面:DFDBA+钦膜组:种植体周有新生骨小梁生长, 种植周间隙明显。术后8周,DFDBA组:胶原纤维增粗,新生骨小梁 增多,钙化结晶沉积增加,但种植体周间隙仍较清晰:DFDBA+rhBMP一2 组:新生骨小梁进一步增多,呈编织状,但缺乏方向性,种植体与新骨组 织之间界限进一步缩小;DFDBA+钦膜组:新生骨小梁相互融合成编织状, 钙化程度增加,种植体周间隙明显缩小。术后12周,DFDBA组:新生 骨小梁呈编织状,钙化程度较高,附着种植体界面,种植体周间隙己模糊 不清;DFDBA十:hBMP一2组:新生骨小梁呈编织状覆盖于种植体表面, 部分新生骨组织与种植体界面完全融合;DFDBA+钦膜组:新生骨小梁钙 化程度增加,大量新骨组织覆盖于种植体界面。三组实验动物中,不同时 期种植体一新生骨组织之间间隙呈减少趋势,各组不同时期均具显著性差 II 异(P0.05)。结论:DFDBA用于填充种植周骨缺损,具良好的成骨作 用,有益于保持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rhBMP一2和钦膜与DFDBA联用, 能加速后者的成骨过程,有益于种植体一新骨界面的骨整合作用。 第三部分(组织学):如前所述,,DFDBA、DFoBA+thBMp一2和 DFDBA十钦膜三种方式修复犬股骨种植周骨缺损,术后4、8、12周组织 学切片观察植骨创愈合过程。结果:DFDBA组:术后4周即有少量新生 骨小梁形成,术后8周新骨组织进一步增多,但至术后12周新骨组织与 宿主骨之间仍有明显分界;DFDBA+r hBMP一2组:成骨过程较早,术后 12周新骨组织与宿主骨完全融合;DFDBA+钦膜组:术后4周,新生骨 小梁沿钦膜生长,术后12周己完全覆盖骨缺损处。实验证明,DFDBA 系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材料,有助于修复种植周骨缺损;rhBMP一2复合 DFDBA,可增强后者的骨诱导作用,加速新骨形成;钦膜有助于引导新 骨组织生长,缩短修复时间。 第四部分(临床应用):牙槽峭骨量不足,是影响种植义齿手术成功 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讨种植周骨缺损修复新途径,本实验将冷冻干燥 60钻灭菌表面脱钙异体骨,用于修复8例种植区骨缺损患者,分别植入8 枚种植体,术后观察种植体动度、Gl及X线改变等临床指标。随访6一12 月后,8例植骨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植体松动,亦无种植体周围炎发生, x线示种植体骨整合过程良好。结论:冷冻干燥6。钻灭菌表面干燥异体 骨,既有一定力学支持能力,又有骨诱导功
【图文】:

种植周骨缺损修复的基


脱钙冻干骨(DFDB)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78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全全;何家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口腔种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2 周道生;;即刻种植牙运用膜引导技术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年2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立群;金钦华;周筑颖;;直流磁控溅射沉积含He钛膜[A];TFC’03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郑思孝;廖小东;王培录;刘仲阳;;惰性气体离子辅助产生Ca~+、He~+离子及其注入钛膜的微结构分析[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徐世同;;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周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研究[A];第六届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施立群;金钦华;刘超卓;徐世林;周筑颖;;直流磁控溅射沉积含He钛膜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下)[C];2004年

5 陈建钢;曾凯;张伟;陈新明;赵怡芳;;种植周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学观察[A];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龙娟娟;邓爱红;龚敏;余鑫祥;喻菁;周宇璐;陈燕;;含氦纳米晶钛膜的慢正电子束研究[A];第十届全国正电子湮没谱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方伟;陈建钢;张伟;张俊;;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术的影像学观察[A];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周晓松;;含氦钛膜He演化行为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0年版)[C];2011年

9 王博宇;;D~+离子束对钛膜缺陷结构的影响[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1年版[C];2011年

10 李明;杨长伟;朱晓东;吴大江;赵颖川;陈家瑜;;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柔韧性与矫正率的关系:比矫正率能消除柔韧性的影响吗?[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河南 赵广林;三分频音箱制作一例[N];电子报;2002年

2 波波;格兰仕:告诉世界一个坚强的全球制造[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熊明山;加拿大采用高剂量短疗法治前列腺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记者 张孟军;美发明杀灭SARS病毒装置[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建钢;种植周骨缺损修复的基础——临床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刘超卓;含氦钛膜的制备、表征及退火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崔彩娥;弧辉渗镀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形成钛铬薄膜及其耐蚀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4 冯波;表面氧化钛膜、含钙和含磷的钛表面表征与钛生物活性[D];四川大学;2002年

5 车向新;诱导型人工骨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汪济广;口腔种植体软组织界面结合机理及改善因素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6年

7 陆海波;战场严重四肢伤分级救治系列产品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8 许亦权;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犬颞颌关节、下颌骨缺损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9 周强;伊班膦酸钠对口腔内有成骨潜能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microRNA相关机制初探[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脱钙冻干骨修复种植周骨缺损的影象学及扫描电镜观察[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李爱霞;口腔正畸用磁块镀氮化钛膜后抗腐蚀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3年

3 张鹏;转染VEGF的BMSC复合冻干骨组织工程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田竞;转基因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骨组织工程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周小荣;脉冲激光沉积钛膜的工艺与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丁伟;Ti膜中H同位素深度分布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7年

7 柳勋法;不同浓度的一氧化氮对冻干移植骨修复骨缺损影响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张晓燕;即刻种植与拔牙窝内填塞Bio-oss联合钛膜引导对牙槽嵴吸收影响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孟实;BIO-OSS人工骨与不同比例自体骨联合植入修复骨质缺损的实验室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10 英晓霞;Bio-Gide胶原膜与钛膜在犬类模型上引导成骨能力的比较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8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08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0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