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汉族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矢状向及垂直向特征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16:34
【摘要】: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汉族替牙期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颅面部矢状向和垂直向构成特点以及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替牙期安氏III类均角错牙合畸形患者,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60例。将研究对象的头颅侧位片通过winceph7.0软件进行头影测量并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在矢状向骨性指标中,维吾尔族组男性APDI、Beta角及NP-FH均小于维吾尔族女性,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组男性与女性矢状向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维、汉男性之间比较中,维、汉两组男性对比中SNA、ANB、NA-PA及A-B面角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维、汉两组女性对比结果中,NP-F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性指标对比结果中,汉族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吾尔族男女在U1-L1和U1-NA角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维、汉男性对比结果中,其U1-NA角、U1-NA距和L1-NB距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维、汉女性对比中,仅U1-L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垂直向指标中,维吾尔族男、女对比结果显示其在OP-FH、全面高(N-Me)以及下面高(Ans-Me)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男女之间在MP-FH、y轴角以及OP-FH值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维、汉男性对比结果中,仅在Ans-Me上具有性统计学差异(P0.05);维、汉女性对比结果中MP-FH及y轴角具有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替牙期均角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颅面部矢状向、垂直向生长发育特点在不同性别、不同族别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图文】:

中切牙,上中切牙,鼻根点,倾斜度


A-B 面角:AB 或其延长线与面平面的交角。此角越大表示上颌基骨对下颌基骨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后缩,反之,此角越小则表示上颌基骨对下颌基骨的相对位置为前突。图1 矢状向测量指标图示Fig.1 Diagram of Sagittal Measurement Indicators1.SNA角 2.SNB角 3.ANB角 4.Beta角 5.NP-FH 6.A-B面角2.3.2 牙性指标U1-L1: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反映上下中切牙特别是颌前部牙弓的突度大小。此角越小突度越大,反之突度越小。U1-NA 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NA)交角,代表上中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U1-NA 距:上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NA)的垂直距离,亦代表上中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L1-NB 角: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NB)交角,代表下中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L1-NB 距:下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NB)的垂直距离,亦代表下中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

指标图,中切牙,平行线,颏下点


L1-MP: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的上内角。反应下中切牙对于下颌平面的倾斜度。此角过大表示下中切牙唇倾,,此角过小表示下中切牙舌倾。图2 牙性指标测量指标图示Fig.2 Diagram of Dental Measurement Indicators1.U1-L1 2.U1-NA 角 3.L1-NB 角 4.L1-MP2.3.3 垂直向指标MP-FH: 即下颌平面角,代表下颌的陡度和面部的高度。y 轴角:y 轴(S-Gn)与 FH 平面所成之前下交角。代表面部的生长方向和颏部的突缩程度。OP-FH:牙合平面角,N-Me:即全面高,从鼻根点至颏下点的距离N-Ans: 通过鼻根点和前鼻棘点作 FH 平面的平行线,测量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即为上面高。Ans-Me: 通过颏下点和前鼻棘点作 FH 平面的平行线,测量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即为下面高。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8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琳;范存晖;房晓旭;田忠辉;张琦;丁玮;;替牙期儿童口周力特征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年08期

2 余建华;徐舒豪;夏慧玲;李小兵;;成都地区替牙期儿童咬合发育情况的调查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7年02期

3 马贵廷;闫冰;刘志省;赵茹贵;;改良多用弓与肌激动器联用治疗替牙期反鉭2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年08期

4 孙红波;;树脂鉭垫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反鉭2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09年01期

5 尹杨;;2×4矫治技术矫正替牙期前牙反鉭的临床分析[J];医药世界;2007年02期

6 石晓文,靳祯玲,王玉秀;替牙期反鉭的矫治[J];包头医学;1998年04期

7 倪振宇,林新平,胡荣党,张秀华;Ricketts弓矫治替牙期前牙反鉭[J];广东牙病防治;1998年04期

8 罗颖;替牙期儿童错鉭畸形的临床矫治体会[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9 何明宜,徐如生,云建英,聂丽萍,周敏;Edgewise在替牙期阻断性矫治中的应用体会[J];口腔正畸学;1997年04期

10 苑新安,艾薇,徐德仁;塑料夹板固定治疗替牙期儿童下颌骨骨折一例报告[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璐璐;段银钟;陈莉莉;;2×4技术配合鉭板拉钩实施Ⅲ类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鉭[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宁枫;;正畸固定法治疗替牙期恒前牙外伤的临床评价[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韩红娟;陈新;辛春艳;任晓华;赵奎铎;;替牙期骨性反颌面罩前方牵引正畸效果观察[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春玲;王玉玲;郭杰;孔凡芝;;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鉭矫治的临床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张金华;;替牙期前牙反鉭的诊断与矫治——附替牙期前牙反鉭19例病例分析[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6 谢奇;;36例替牙期前牙反鉭畸形的矫治体会[A];海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7 蒋昕;常夏;段军;;2×4技术矫治替牙期多数前牙反鉭[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8 叶慧芬;姚森;徐利;;利用“2×4”矫治器矫治替牙期下颌后退[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9 张国兴;颜军辉;薛涛;吕品;徐鑫;;一例替牙期矫治后牙汶面畸形加重的病例报告[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雷德伦;;替牙期前牙反鉭二期矫治的探讨[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建国 李军;孩子替牙期多观察[N];健康报;2007年

2 郑州人民医院 王佳男;成人磨牙也是病[N];保健时报;2015年

3 谢晖;“地包天”四岁治最佳[N];蚌埠日报;2006年

4 第四军医大学 硕士 张子川;“丑小鸭”的口腔防护[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主任医师 葛红珊 硕士 周肖龙;正畸的黄金时期[N];家庭医生报;2018年

6 主任医师 玉华;“地包天”矫治要把握时机[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7 尹静;儿童矫牙:不同时期作用各异[N];健康时报;2007年

8 健康时报记者  王志胜;“地包天”:最佳治疗期是4岁[N];健康时报;2006年

9 衣晓峰 靳万庆;牙齿“地包天”口腔不良习惯惹的祸[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新海;计算机辅助口周力测量系统的建立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口周力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2 杨茜;正畸治疗对偏颌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及下颌边缘运动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瑞;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汉族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矢状向及垂直向特征的对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2 左森;乌鲁木齐地区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修复术后气道形态与舌骨位置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3 姚品伊;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口周力分布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4 李然;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口周力与牙弓形态相关性的研究附20例临床病例[D];青岛大学;2018年

5 刘晶;不同前方牵引口内装置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头影测量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6 王宏扬;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对称性的锥形束CT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7 史学明;应用Ricketts分析方法对安氏Ⅲ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治疗预后诊断指标的筛选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王兰磊;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替牙期患者的语音功能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9 马静;替牙期正常牙合与安氏Ⅱ~1错(牙合)儿童腭部形态的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10 马金骥;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长期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16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16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3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