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后患者咀嚼效能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0-04-10 18:26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特征的患者在正畸治疗后的咀嚼效能,并与个别正常 成人的咀嚼效能进行对比研究,进而探讨可以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和咀嚼功能改变的重要因子。 方法:以正畸治疗结束后3-4个月,年龄12-35岁患者110名为研究对象,利用吸光度法测量咀嚼效能,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判断影响治疗后咀嚼效能的因素。另选取正畸结束治疗后3-4个月的年龄为18-35岁的成人患者为实验组,无正畸治疗史的年龄为19-24岁的个别正常 成人为对照组,两组人数各60名,测定每个样本的咀嚼效能,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两组样本咀嚼效能之间的差别及影响因素。 结果:(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咀嚼次数、覆 、错 类型都与咀嚼效能有相关性(P㩳0.05),其中咀嚼次数、覆 与咀嚼效能成正相关,安氏I类患者术后咀嚼效能较高,安氏III类患者术后咀嚼效能较低。(2)矫治术后3-4个月的成人患者的咀嚼效能较个别正常 成人低(P㩳0.05),不同拔牙方式治疗的患者正畸术后的咀嚼效能无差异(P㧐0.05)。 结论:解除深覆 对改善咀嚼功能,获得好的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提示我们临床医生在制订矫治方案时应充分重视覆 的治疗。在做测试咀嚼效能的实验时,过快或过慢地咀嚼试物有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应让受试者以日常饮食最习惯的咀嚼方式来配合。成人患者需要更长的保持和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无论是拔牙还是不拔牙,无论是哪种拔牙模式,只要得当、合理,咀嚼功能都可以获得改善。将PAR指数和咀嚼效能结合起来看待正畸疗效会更全面。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83.5
本文编号:2622567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江宁,白玉兴,陈扬熙;采用PAR指数评价安氏Ⅱ~1分类错鉭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效果[J];北京口腔医学;2004年04期
2 许天民,杨敏志,黄微,张海萍,林久祥;正畸拔牙与不拔牙疗效对比的初步探索[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3 缪耀强,施熙嘉,刘从华;应用PAR指数对332例错鉭畸形矫治结果的评估[J];口腔正畸学;2001年01期
4 方志欣,邹冰爽;鉭指数的研究与应用[J];口腔正畸学;2002年01期
5 许天民,黄微;正畸医师临床判断拔牙与否一致性的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2年02期
6 谢以岳,屠嫩斐,田燕;减数矫治在正畸临床的应用分析[J];口腔正畸学;1996年01期
7 缪耀强,莫如昌,王传贵,刘从华;PAR指数在评估矫治结果中的临床应用[J];口腔正畸学;1998年04期
8 宋兆峻;叶秀芬;宁丽;黄跃华;;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的研究[J];口腔医学;1988年02期
9 曹惠菊;胡国强;刘侃;刘泓虎;胡峥;宋兆峻;;青少年正常和错(牙合)者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的观察[J];口腔医学;1992年02期
10 米丛波,郭宏,田英,关晓航,葛欣;牙科美学指数在调查正畸治疗需要量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纵横;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622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225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