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白斑(OLK)癌变的标志性候选基因的筛选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17 21:19
【摘要】:筛查与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OLK癌变和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发生相关的阳性表达基因,进一步探讨口腔白斑发生的分子机制,尝试建立OLK、OLK癌变倾向和OSCC的基因诊断的可行方法。 采用SuperArray肿瘤基因芯片(OHS-802)检测口腔正常组织、口腔癌前病变组织和OSCC组织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进一步运用RT-PCR、Real Time PCR法的方法证实“正常组织→OLK组织→OSCC组织”连续递增2倍以上或递减2倍以下的基因。将这些基因作为OLK组织癌变的候选基因,解释与口腔癌前病变致恶变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基因芯片实验采用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SuperArray Bioscience,Catalog Number D-01),X-射线胶片曝光,使用芯片公司提供的综合型GEArray表达分析配套软件(GEArray Expression Analysis Suite)进行芯片数据分析。RT-PCR电泳结果采用Kodak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对部分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然后将其与芯片分析的数据结果进行相似性分析。ACP-2、BCL-2、SOCS-3、CLK-3、CTNNB-1、FKBP-8、GDF-15、NF-1、XRCC-1等9个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均与组织的癌变程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8,提示这些基因表达变化可能是口腔正常黏膜组织经OLK转变为癌组织的驱动,可作为OLK组织、OSCC组织和口腔正常黏膜组织诊断的分子标志候选基因。 本文研究内容包括:(1)OLK组织中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特点研究(2)OLK组织癌变标志性基因的筛查(3)标志性基因在口腔黏膜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1.OLK组织中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特点 OLK、OLK癌变倾向和OSCC发生相关的阳性表达基因的研究是探讨白斑癌变的发生机制的重要基础。该部分内容根据组织间基因表达水平标准值的比值,将表达量上调2倍或下调2倍的基因确定为阳性候选基因。结果显示,在检测的440个肿瘤相关基因中有49个基因表达水平下调2倍以上,有157个基因表达上调2倍以上,共206个阳性基因,其分布于肿瘤发生的各个已知环节,提示这些基因表达变化可能是口腔粘膜组织白斑化和OLK癌化的驱动。OLK及其恶变,乃至OSCC的发生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和细胞增殖分化基因关系密切,其中有53个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方面的表达变化在两倍以上(上调或下调),有65个基因在细胞增殖分化方面的表达变化在两倍以上。 经RT-PCR结果证实,正常组织和OLK组织间CTNNB-1、GDF-15、FKBP-8、NF-1四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和SupperArray芯片获得的结果一致。实验还证实OLK组织和OSCC组织间,在口腔粘膜正常组织和OSCC组织间CLK-3、CTNNB-1、GDF-15、FKBP-8、SOCS-3、NF-1、BCL-2、XRCC-1、ACP-2九个候选基因的表达和SupperArray芯片结果一致。 白斑发生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特别是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和细胞增殖分化基因关系密切。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机制和标志性基因探针的筛查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2 OLK组织癌变标志性基因的筛查 在对口腔正常组织、口腔癌前病变组织和OSCC组织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中发现,仅有3个基因(ACP-2、BCL-2、SOCS-3)表达水平连续下调2倍以上,有6个基因(CLK-3、CTNNB-1、FKBP-8、GDF-15、NF-1、XRCC-1)表达连续上调2倍以上,且ACP-2等9个标志性基因的表达量均与组织的癌变程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8,提示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口腔正常黏膜组织经OLK转变为癌组织的驱动基因。可作为OLK组织、OSCC组织和口腔正常黏膜组织诊断的分子标志。 白斑癌变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与信号转导,DNA损伤与修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等多种作用机制相关。本研究为深入研究口腔黏膜白斑癌变的机制和标志性基因探针的筛查奠定了基础。 3标志性基因在口腔黏膜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对OLK的诊断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主,该方法具有对患者的组织黏膜破坏面积大、诊断不准确的缺点。为了将候选基因用于口腔黏膜病中OLK,OLK癌变和OSCC的基因诊断,本研究对CLK-3、CTNNB-1、GDF-15、FKBP-8、SOCS-3、NF-1、BCL-2、XRCC-1、ACP-2等9个基因进行了RT-PCR半定量研究。 采用两类Fisher判别法建立了口腔黏膜组织是否为OLK组织的判别公式为:Y=-27.503 +0.094XGDF-15 -0.122XNF-1+0.368XSOCS-3,确定了判别界值Yc=-1.186,即大于-1.186为非OLK组织,小于-1.186为OLK组织。采用Cross-validated(a)法进行验证性判别,总判别符合率为100%,交互判别符合率为100.00%,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建立了口腔黏膜组织癌变趋势大小的判别公式:Y1=-16.811+0.477XNF-1+0.540XACP-2-0.543XCTNNB-1-0.089XSOCS-3;Y2=-35.832+0.073XNF-1-0.074XACP-2+0.306XCTNNB-1+0.191XSOCS-3。判别界值Yc1=8.6513;Yc2=0.1117,即大于8.6513可判断该组织为无癌变,介于0.1117和8.6513之间为轻度癌变组织,小于0.1117为癌变组织。进一步采用了Cross-validated(a)法进行了评价,总判别符合率为100%;交互判别符合率为100.00%,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建立了口腔黏膜组织是否为OSCC组织的判别公式为:Y=-16.099+0.044XGDF-15-0.082XBCL-2+0.234XCTNNB-1,确定了判别界值Yc=0,即大于0为非OSCC组织,小于0为OSCC组织。采用Cross-validated(a)法进行验证性判别,总判别符合率为100%,交互判别符合率为91.67%,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100%。 本研究为临床OLK、OSCC的基因诊断和口腔黏膜组织癌变趋势的基因诊断的建立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39.8
本文编号:2631311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3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春英,谭文,林东昕;中国人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及其与食管癌风险的关系[J];癌症;2001年01期
2 唐巍,王文梅,郑际烈,黄晓峰,蒋文晖;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组织Bcl-2和P53表达的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03年01期
3 张文娟;DNA修复基因XRCC1研究进展[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4年04期
4 吴森斌,曹翔,黄剑飞,施公胜,吴德明;EGFR在口腔粘膜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交通医学;2001年01期
5 范媛,彭涛,詹tg,冯振卿,宋晓玲,张萍;口腔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状况及Bcl-2、Bax表达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4年04期
6 周曾同,陶疆,张庆华,杜艳姿,郑培蒸;白斑癌变相关基因的表达谱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8期
7 杨萍,高文信,魏秀峰,王雪,莫珩;口腔癌前病变、口腔鳞癌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p53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相互关系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8 赵今,周学东,马三成,Paul Speight;p16,p53,Ki67在口腔癌前病变表达及4年临床随访[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10期
9 孙晓菊,马嘉,张辉,王绪凯,李建华;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及意义[J];上海口腔医学;2005年02期
10 侯波;高岩;;口腔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表达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631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313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