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在兔颌面鳞癌细胞周期中的活性表达
发布时间:2020-04-19 15:04
【摘要】:目的:(1)在新西兰大白兔颌面部种植VX2瘤株,且结合CT表现和病理学切片检查,建立头颈部肿瘤的动物模型。(2)对新西兰大白兔颌面部肿瘤组织细胞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的活性检测,探讨细胞周期指标在肿瘤组织中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1)实验分组:实验共分为2组,新西兰大白兔共30只,其中A组为实验组,共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编号为A组:T1、T2---T14、T15;B组为对照组,共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编号为B组:T1、T2---T14、T15;且每只均做好标记。(2)实验方法:将兔VX2瘤株细胞悬液接种到A组兔左侧颌面部咬肌中,建立左侧颌面部动物肿瘤模型,将生理盐水注射到B组兔左侧颌面部咬肌中,作为对照组。利用TRAP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对兔肿瘤组织细胞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的活性检测。其阳性结果在凝胶电泳上显示相隔6bp的梯状条带,条带的数量及深浅表示了端粒酶活性的大小。利用细胞内DNA能够和荧光染料(如碘化丙啶--PI)结合的特性,细胞DNA含量表达来检测兔颌面部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指标(SPF、PI和5cEx)的表达。(3)统计学分析:本实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见比较用方差分析(F检验),方差齐则采用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显著。 结果:(1)头颈部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于VX2瘤细胞悬液接种兔A组和生理盐水注射兔B组第5周随机抽取,至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左侧颌面部CT扫描,A组左侧咬肌内可见肿块,边界清晰,B组未见肿块生成。于接种起第5周随机将将A组和B组左侧颌面部组织切除,行病理切片可见A组:取下的肿瘤组织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证实为鳞癌,颌面部肿瘤组织与肌纤维交界,肌纤维肿瘤浸润及颌面部肿瘤组织,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B组为正常左侧颌面部咬肌纤维。(2)TRAP-PCR法对兔肿瘤组织细胞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的活性检测: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阳性表达在电泳凝胶上呈现6bp的梯形条带图谱,而端粒酶阴性标本不出现此图谱,肿瘤组织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呈现阳性,其中,第3条带是实验组A组T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表现最强,且条带最为清晰,在实验中被用来做为阳性对照组,第1条带为分子量标记DNA Markers,片段显示清晰,第8条带为阴性对照,为裂解缓冲液对照无模板的自身阴性对照组,本次实验通过TRAP法检测实验组A组15例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检测出的hTERT活性表达阳性为13例,阳性率为86.6%。B组15例颌面部正常咬肌组织中检测出的hTERT活性表达阳性为2例,阳性率为13.3%。本实验显示,在颌面部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由此可以得出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可以区分颌面部恶性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关性。(3)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在实验兔颌面部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指标的检测:本次动物实验模型中A组15例为颌面部鳞状细胞癌,B组15例正常咬肌组织中均未异倍体出现,且SPI、PI和5cEx在实验兔A组的颌面部恶性肿瘤组的均值为:14.4%、19.58%和1.58%,相比较实验兔B组的正常颌面部咬肌组的均值:3.33%、4.13%和0.02%有很明显的升高,差异显著。且SPF和PI两组细胞周期指数提示A组颌面部恶性肿瘤部位的细胞增生程度高,与B组正常颌面部咬肌组织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表明颌面部恶性肿瘤异倍体与正常组织二倍体相比(P0.01),恶性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5cEx存在的差异明显(P0.05),且PI、SPF在二倍体肿瘤、异倍体肿瘤和正常咬肌组织相比,高出较明显(P0.01)。 结论:(1)通过采取注射兔VX2肿瘤组织细胞悬液而建立的兔颌面部恶性肿瘤模型,具有成瘤率高、肿瘤生长周期性短,稳定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2)在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可作为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之一。(3)在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组织中G1/S期细胞周期中可检测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hTERT)活性表达,S期时hTERT活性表达最为显著,G2/M期中几乎检测不出时hTERT活性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9.8
本文编号:2633429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金武龙;郭伟;叶为民;;颌面部恶性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2 应海岳;吴海涛;;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早期诊断[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年05期
3 李玉洁;张贵祥;胡运胜;赵京龙;;颌面部VX2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磁共振表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3期
4 李玉洁,张贵祥,赵国旗,胡运胜,赵京龙,周根泉;颌面部VX2肿瘤DCE-MRI与乏氧程度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11期
,本文编号:2633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334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