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幽门螺杆菌与龋齿发生及胃内幽门螺杆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07:09
【摘要】: 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微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的螺杆状细菌。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1]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H.pylori以来,对H.pylori的研究己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大量实验研究证实H.pylori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以及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认为H.pylori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H.pylori的感染率极高,在发达国家占成年人的30%~50%,发展中国家为40%~80%,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40%~90%,平均为59%。这使得H.pylori感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2-5]。 1989年,Krajden等[6]首次从胃炎患者的牙菌斑(1/29,3.4%)内分离出H.pylori,并推测口腔有可能是H.pylori在人体内除胃以外的重要聚集地。1993年,Ferguson DA等[7]从9位H.pylori胃炎患者的唾液(1/9,11.1%)中培养出1例具有活力的H.pylori。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口腔中H.pylori的检测,大量的研究表明患有消化性疾病的患者的牙菌斑中有H.pylori存在,其形态学、生化特性和免疫特性均与胃粘膜H.pylori相似[8-9],对同一个患者的胃内H.pylori和口腔内H.pylori进行基因分型上也发现具有显著的同源性[7,10-11]。 目前有关口腔内H.pylori的研究,除了集中在其与胃内H.pylori或与胃部各种疾病的关系外,其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H.pylori广泛存在于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的口腔内,是否在口腔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目前仍有争议。但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口腔H.pylori可能与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有关,主要包括口臭、舌炎、牙周炎、口腔烧灼综合征、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疮性口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12-17]。 口腔内H.pylori另一个重要的致病作用可能在于口腔作为H.pylori的储存地,成为胃肠道H.pylori的重要储存库,源源不断的将H.pylori伴随唾液、食物等输送到胃肠消化道,提示口腔内的H.pylori是胃内H.pylori感染和根除后复发或者再感染的重要来源,从而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与复发。 目前,口腔H.pylori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并不十分清楚,口腔H.pylori是否是引起胃内感染以及根除后复发、再感染的原因也尚未完全清楚,特别是缺乏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研究目的:1.进行口腔H.pylori与龋齿发生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检测龋齿罹患儿童口腔内H.pylori感染状况以及口腔卫生状况,探讨口腔H.pylori感染与龋齿发生和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2.进行口腔H.pylori与胃内H.pylori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检测胃内感染者口腔内H.pylori的存在情况,进一步明确胃内H.pylori感染和口腔中H.pylori的关系。 研究方法:①采用巢式PCR对某幼儿园214名3~6岁儿童(男孩124名,女孩90名)进行口腔牙菌斑的H.pylori检测,同时检查龋齿罹患情况并用Quigley-Hein法记录牙菌斑指数,从而以牙菌斑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口腔卫生状况作出评价。②采用巢式PCR对451名有消化不良症状前来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口腔牙菌斑的H.pylori的检测,并用快速尿素酶法和组织切片染色或粘膜直接涂片镜检或PCR的方法联合检测确定其胃内感染的情况。 结果:①214例幼儿园儿童中共有126人多部位取样的牙菌斑中H.pylori阳性。其中70人患有龋齿,患病率为55.56%,88例H.pylori阴性者中,仅36人患有龋齿,患病率为40.91%,口腔H.pylori的检出情况和儿童龋齿发生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46,P=0.035,OR=1.806)。此外,126个口腔H.pylori阳性儿童的平均牙菌斑指数较阴性儿童为高,口腔H.pylori的检出情况与口腔卫生状况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Z=-2.873,P=0.004)。②451名消化不良患者中共有268人口腔内H.pylori阳性,阳性率为59.42%,共有277人胃内有感染,阳性率为61.42%。其中在≤29岁组中,58名口腔H.pylori阳性者中有43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74.14%,45名阴性者中有22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48.89%,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6.939,P=0.008);30~39岁组中,94名口腔H.pylori阳性者中有58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61.70%,74名阴性者中有32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43.24%,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5.672,P=0.017);40~49岁组中,69名口腔H.pylori阳性者中有55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79.71%,41名阴性者中有21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51.22%,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9.775,P=0.002);而≥50岁组中,47名口腔H.pylori阳性者中有36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76.60%,23名阴性者中有10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43.48%,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7.517,P=0.006)。 结论:①口腔牙菌斑中存在H.pylori,口腔可能是H.pylori的一个重要聚集地。②口腔H.pylori的检出情况和儿童龋齿发生相关,口腔内检出H.pylori的儿童的龋齿患病率较未检出者高。③口腔H.pylori的检出情况与口腔卫生状况相关,口腔内能检出H.pylori者的口腔卫生状况较未检出者为差。④口腔内H.pylori与胃内H.pylori关系密切,口腔H.pylori阳性者较阴性者的胃内感染率高。
【图文】:
乙乙 乙04岁5岁6岁 病 病 病 病 {{{司司司滚打亡亡亡羚;滩李哗沟 !!!!!!!!!!!!!门门门门绷‘ ‘ ‘ ‘ lllllll图1一5年龄分布情况 CharaeteristicsofAgeDistribution2.3儿童龋齿的患病率214例儿童中患龋齿人数为106人,龋齿患病率为 49.53%(106/214)。男孩63人患病,患病率50.51%(63/124),女孩43人患病,患病率47.78%(43/90)。男孩女孩的患病率差别无显著意义(x2=0.191,P二0.662)。
口 口男孩一一 ...女孩 孩图1一4男孩女孩比例 ProPortionsofBoysandGirlsExamined2.2年龄分布所收集的214名儿童均为3一6岁儿童。其中3岁儿童25名,占11.68%(25/214);4岁儿童42名,占19.63%(42/214);5岁儿童87名,占40.65%(87/214):6岁儿童60名,占28.04%(60/214)。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龄分布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 1110O777777, {{{8880}—es,-一,‘一一一一一-一份1熊添七卜一一一一砍石尸一~豁豁一6660卜--一一一一一鳄才少-一一曰赞{攀十一一一亡甲爪广洲 !!4440卜一盔与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8;R573
本文编号:2638673
【图文】:
乙乙 乙04岁5岁6岁 病 病 病 病 {{{司司司滚打亡亡亡羚;滩李哗沟 !!!!!!!!!!!!!门门门门绷‘ ‘ ‘ ‘ lllllll图1一5年龄分布情况 CharaeteristicsofAgeDistribution2.3儿童龋齿的患病率214例儿童中患龋齿人数为106人,龋齿患病率为 49.53%(106/214)。男孩63人患病,患病率50.51%(63/124),女孩43人患病,患病率47.78%(43/90)。男孩女孩的患病率差别无显著意义(x2=0.191,P二0.662)。
口 口男孩一一 ...女孩 孩图1一4男孩女孩比例 ProPortionsofBoysandGirlsExamined2.2年龄分布所收集的214名儿童均为3一6岁儿童。其中3岁儿童25名,占11.68%(25/214);4岁儿童42名,占19.63%(42/214);5岁儿童87名,占40.65%(87/214):6岁儿童60名,占28.04%(60/214)。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龄分布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 1110O777777, {{{8880}—es,-一,‘一一一一一-一份1熊添七卜一一一一砍石尸一~豁豁一6660卜--一一一一一鳄才少-一一曰赞{攀十一一一亡甲爪广洲 !!4440卜一盔与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8;R5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谭文;广州市郊3~5岁儿童龋病调查[J];广东卫生防疫;1994年03期
2 张特;聂敏海;周骢;胡佳;;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唾液、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3 张清彬;口腔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4 陈发明,孙海花,贾保军,邓玲玲,黄征难;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相关性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0年06期
5 宋群生,,郑芝田,于红,闫玲,王维玉,曹杰,林三仁,李学菊;口腔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J];中华内科杂志;1994年07期
6 张颖,陆星华;用PCR-SSCP技术检测并鉴定胃粘膜和唾液中的幽门螺杆菌[J];中华内科杂志;1997年07期
7 胡伏莲,王昭钢,范国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1周与2周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2638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386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