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MC及MCT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其并存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21:07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肥大细胞(mast cell, MC)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 MCT)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口腔扁平苔癣(oral lichen planus, OLP)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并存扁平苔癣(OSF combined OLP)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索MC、MCT在OSF病变过程中的作用及MC、MCT在OSF并存OLP病理改变过程中张口几乎不受限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取10例正常口腔黏膜,33例OSF(早、中、晚各11例),15例OLP和15例OSF并存OLP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C密度、脱颗粒MC密度,并计算脱颗粒MC构成比,比较MC及MCT在各组间各指标的表达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OSF早期的MC密度(43.91+8.44个/mm2)大于NBM(29.80±6.20个/mm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OSF早期的脱颗粒MC密度(22.00±5.60个/mm2)在显著大于NBM(13.60±4.03个/mm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MC密度中,OSF早期OSF中期(25.45±6.55个/mm2)OSF晚期(0个/mm2),两两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脱颗粒MC密度中,OSF早期OSF中期(9.63±2.58个/mm2)OSF晚期(0个/mm2),两两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脱颗粒MC构成比中,OSF早期(49.61±4.17%)OSF中期(38.034±4.64%)OSF晚期(0%),两两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MC密度中,OSF并存OLP组(79.27±9.21piece/mm2)NBM且OSF并存OLP组OSF各组,差异呈显著性(P0.05);OSF并存OLP组OLP组(95.67±12.58piece/mm2),有显著性差异(P0.05)。脱颗粒MC密度中,OSF并存OLP组(38.20±6.79piece/mm2)NBM且OSF并存OLPOSF各组,差异呈显著性(P0.05);OSF并存OLP组OLP组(53.00±12.85piece/mm2),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MC及MCT与OSF早期炎性发生密切相关。 2.MC及MCT变化可能参与OSF中晚期相关临床表现及病理的改变。 3.MC数量及MCT含量处在一定水平时可能导致OSF并存OLP患者的口腔内不出现纤维条索和张口受限。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代红;肥大细胞与肾纤维化[J];重庆医学;2004年01期

2 李霞;细胞因子与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2年02期

3 薛敬玲;口腔扁平苔藓发病机制中T细胞和肥大细胞的作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年02期

4 季江,崔盘根;肥大细胞与硬皮病[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05期

5 杨岚;李蕾;陈国千;;肥大细胞功能和介质释放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08期

6 李琪;徐可树;;肥大细胞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与肝纤维化[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年04期

7 吴晓初;;硬皮病的肥大细胞变化:皮损中存在MC_T细胞和肥大细胞激活的证据[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3年04期

8 方厂云,韩为农,冯德云;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微血管形态定量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吴颖芳;彭解英;阙国鹰;许春姣;尹晓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疗效[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10 苏葵,刘蜀凡,沈子华,郭绢霞,,彭隆详;肥大细胞介质促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5年04期



本文编号:2647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47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a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