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PD52L2、PTHLH、DNAJC11、CD8B1、MARK3基因的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5:24
【摘要】: 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是发生于全身健康者的进展迅速、有家族聚集性、不同于慢性牙周炎的一类牙周炎,是造成健康年轻者迅速失牙的最主要因素之一。AgP临床界定标准模糊,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虽然,某些具有特殊致病毒力的微生物是AgP发病的重要致病因子,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gP是一个多因素疾病。包括宿主易感因素、环境危险因素和致病微生物等,其中宿主易感因素主要受易感遗传基因影响,且研究认为AgP患者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应答功能障碍。本实验室前期研究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获得了48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gP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部分基因表达上调,还有一部分基因表达下调。由于基因芯片检测可能存在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结果,为了验证芯片检测的结果以及从中找到与侵袭性牙周炎相关的特异性基因,本研究从中挑选出与免疫反应紧密关联的5个基因进行研究,即TPD52L2、PTHLH、DNAJC11、CD881、和MARK3进行荧光定量PCR,对基因芯片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以推进后期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发展。 目的:对TPD52L2、PTHLH、DNAJC11、CD881、和MARK3五个在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中表达异常的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以检测它们的基因表达水平,从而验证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推进后期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方法:分别抽取10例AgP患者5ml外周静脉血,以健康者作为对照,分离白细胞,提取RNA逆转录为cDNA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同健康对照者相比,发现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TPD52L2、DNAJC11和PTHLH基因的研究结果与基因芯片的结果一致,均表达上调。TPD52L2在AgP外周血白细胞中表达上调了9.71倍,PTHLH上调了4.47倍,DNAJC11上调了6.36倍。而CD881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其在AgP外周血白细胞中表达上调5.62倍,与基因芯片下调的结果差异较大。MARK3则与基因芯片结果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AgP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可能与AgP的发病机理有关。AgP患者的DNAJC11、PTHLH、TPD52L2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AgP的基因易感性有关,但其确切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文】:
口腔X光片图
(见图2)由于SYBR荧光染料物质具有抑制Taq酶活性的特点,故而进行了最佳Mg2+浓度、sYBR一GreenI荧光染料浓度的优化。 FFFF荧光物质 质!!!·热变性-丫尸了F「「 「一 一」一一上土~L一土-~-」一LJesJ一」~」一」J一」一上上 pppoIYmeraser广 广 ---...r.?.,一「「 「222·引物退火二「;’{}一I-一 111一 一333.延伸反应二二二二二勺 勺 111111!11111图2荧光定量PCR原理对Mg2+浓度和sYBR一Greenl荧光染料浓度进行了两因素三水平的设计。当某一反应组达到的Ct值(即荧光信号增强到某一闭值时,反应管所用的循环次数)较小,而荧光强度较高时,说明了相对其它反应组而言,在模版量相同的情况下,,该组用较少的循环次数就可达到闭值。其敏感性相对较高,因而该反应所对应体系为此实验优化的相对“最佳”水平。(见表l)表l两因素三水平的析因设计表(反应主要影响因素和反应水平) A1AllAlllBI B11 A1Bl A11BlAlllBI A1BllA11B11 AlllB11Blll A1BlllA11BlllAlllBlll注:A、B分别代表反应体系中两种反应组分(关键影响因素);I、n、nl分别代表反应组分的低、中、高三种浓度。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81.4
【图文】:
口腔X光片图
(见图2)由于SYBR荧光染料物质具有抑制Taq酶活性的特点,故而进行了最佳Mg2+浓度、sYBR一GreenI荧光染料浓度的优化。 FFFF荧光物质 质!!!·热变性-丫尸了F「「 「一 一」一一上土~L一土-~-」一LJesJ一」~」一」J一」一上上 pppoIYmeraser广 广 ---...r.?.,一「「 「222·引物退火二「;’{}一I-一 111一 一333.延伸反应二二二二二勺 勺 111111!11111图2荧光定量PCR原理对Mg2+浓度和sYBR一Greenl荧光染料浓度进行了两因素三水平的设计。当某一反应组达到的Ct值(即荧光信号增强到某一闭值时,反应管所用的循环次数)较小,而荧光强度较高时,说明了相对其它反应组而言,在模版量相同的情况下,,该组用较少的循环次数就可达到闭值。其敏感性相对较高,因而该反应所对应体系为此实验优化的相对“最佳”水平。(见表l)表l两因素三水平的析因设计表(反应主要影响因素和反应水平) A1AllAlllBI B11 A1Bl A11BlAlllBI A1BllA11B11 AlllB11Blll A1BlllA11BlllAlllBlll注:A、B分别代表反应体系中两种反应组分(关键影响因素);I、n、nl分别代表反应组分的低、中、高三种浓度。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8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陶惠人 ,王全平 ,李寰;甲状旁腺素相关肽对骨髓基质细胞中RANKL及OPG基因的表达影响[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年02期
2 范国华;陈生弟;杨卉;戚辰;李琳;巴茂文;;人HSP4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3 范国华;陈生弟;戚辰;赵静;;MPP~+诱导SK-N-SH细胞热休克蛋白的表达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4 刘s
本文编号:2650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503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