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后上颌切牙区牙槽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11:19
【摘要】:研究目的: 基于多层螺旋CT数据,评价双颌前突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后上颌切牙区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材料和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30名(16女性,14男性;年龄19~27岁,平均年龄23.7±3.4岁)成人单纯性双牙弓前突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固定矫治。所有入选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获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图像的重新划分。在新定位图像中确定上颌中切牙及上颌侧切牙唇侧釉牙骨质界(EDJ)下3mm (C1)、5mm (C2、8mm (C3)层面和腭侧EDJ下3mm (L1)、5mm (L2)、8mm (L3)层面牙槽骨范围。在CT横断面图像中依次测量相应位点牙槽骨密度,每颗牙齿测量6个位点。在三维配准图像上进行上颌切牙内收距离的测量。间隔四周后由同一研究人员对所有数据进行重复测量,取平均值。配对t检验对两次重复测量值及正畸治疗前后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多组数据之间的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a=0.05。 结果: 1.两次重复测量值间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取其平均值。 2.矫治完成时,上颌切牙切缘及根尖部内收量分别为3.75±1.03mm、2.67±0.90mm。 3.矫治完成时,上颌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密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唇侧Cl、 C2、C3层面牙槽骨密度变化量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4.矫治后上颌切牙区L1层面牙槽骨密度降低,L2、L3层面牙槽骨密度有增高趋势,且L2较L3处骨密度增高明显。 结果显示,正畸治疗后上颌切牙区唇侧及腭侧3mm处牙槽骨密度降低(p0.01);腭侧5mm、8mm处牙槽骨密度增高。 结论: 双颌前突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切牙区唇侧及腭侧牙颈部牙槽骨密度降低,腭侧牙根中部及根尖部牙槽骨密度增高。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3.5
本文编号:2651185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飞,赵云凤,李明哲,刘卫平,王华蓉;咬合力增强和减弱对大鼠磨牙牙周支持组织形态学的影响[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陈新民;赵云凤;;不同状态人体牙槽骨的弹性性质[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3年01期
3 武俊婷;傅炜;崔宇宁;;口腔数字全景片对骨质疏松诊断价值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年S2期
4 袁林,赵云凤,周伟东;咬合力与大鼠牙周组织改建关系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5 李旭鸿,侯曼,仰红慧;骨密度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柴娟;常晓峰;;螺旋CT骨密度测定对种植前牙槽骨骨质的评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7 傅晨,刘兴炎,白孟海;骨密度研究综述[J];中国骨伤;2000年02期
8 刘凯,柳澄,陈青华,巩若箴,夏冰;颞骨高分辨率CT各向同性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1期
9 川玲,朱家瑞,赵文锐,卢殿峰,许根祥,魏威,王新强;SPECT/CT双探头符合线路衰减与非衰减校正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10 周永胜,周书敏,李国珍;颌骨骨密度的测量及研究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杰华;上颌前牙整体内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1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511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