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三种着色牙模型漂白前后颜色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7:08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离体牙实验模型,并对其进行漂白处理,采用Olympus Crystaleye全牙分光光度牙齿比色仪测量其漂白前后的色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着色模型之间以及牙体颈、中、切三个区域之间的差异,为临床上设计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收集并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前磨牙80颗,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内着色组、外着色组与联合着色组各20颗,对照组8颗,另选取12颗牙测量最佳着色茶浓度。将标本按各离体牙着色模型的制作方法制备,利用Beyond冷光美白技术对其漂白,利用全牙分光光度比色仪在漂白前以及漂白后第0、1、3、5、7、14天各时间点对各标本的颈、中、切三个区域进行比色,分别得到各组患牙漂白前后颜色差异的数据,包括"縀、"縇*、"縜*及"縝*。比较不同类型的着色模型之间以及牙体颈、中、切三个区域之间的差异。观察漂白后牙齿颜色回复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程度,并比较三组间的差异。 结果 1.建立离体牙茶着色模型的最佳红茶浓度为4g/100ml; 2.三组着色牙模型在漂白后即刻均获得较好的漂白效果,实验牙颈、中、切的L*值均增高,大部分实验牙的a*及b*值均降低; 3.漂白后5天内,三组实验牙均出现了较快的颜色回复,其中内着色组颜色回复速度最快。内着色组、外着色组以及联合着色组三组之间颜色回复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着色组颜色回复变化值较外着色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内着色组实验牙漂白后切端的总色差"縀以及"縇*大于中部(p0.05),中部又大于颈部(p0.05)。联合着色组实验牙漂白后切端的总色差"縀大于颈部(p0.05)。但是在外着色组中,颈、中、切三个区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5.内着色、外着色及联合着色三组间,牙颈部、中部及切端的"縀均不一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着色组颈部与中部的"縀大于联合着色组,联合着色组又大于内着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着色组切端的"縀大于内着色组及联合着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着色、外着色及联合着色三组间,牙颈部、中部及切端的"縇*均不一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着色组的颈、中、切的"縇*大于内着色组及联合着色组(p0.05)。 内着色、外着色及联合着色三组间,牙颈部、中部及切端的"縜*均不一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着色组的颈、中、切的"縜*大于内着色组及联合着色组(p0.05)。联合着色组颈部的"縜*大于内着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着色、外着色及联合着色三组间,牙颈部、中部及切端的"縝*均不一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着色组的颈、中、切的"縝*大于内着色组及联合着色组(p0.05)。联合着色组颈部的"縝*大于内着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采用红茶溶液可制备出内着色、外着色及联合着色牙体外实验模型; 2.对内着色、外着色及联合着色组实验牙进行Beyond冷光美白技术漂白,可获得较理想的漂白效果; 3.三组实验牙漂白后颜色回复程度与速度均不同,内着色组回复程度与速度较大;外着色组漂白效果较其他组显著,且颈、中、切三个区域差异不明显;内着色及联合着色组漂白后,颈、中、切不同部位的效果不一致,切端的漂白变化最大,颈部最小; 4.漂白前后不同类型着色牙及牙体不同区域颜色变化存在差异,提示临床上进行漂白治疗前应根据着色牙不同状况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张华,王志鹏;对不同种类着色牙漂白效果的临床比较[J];北京口腔医学;2002年04期

2 李旭;朱松;;烤瓷修复体的比色方法及相关问题[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3 李水根;姚江武;;天然牙着色机制及清除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4 许丽霞;李继遥;;牙漂白体外着色模型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S1期

5 熊琪;刘伟才;;数字化比色仪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S1期

6 潘利锋;邓蔓菁;刘鲁川;李楠;刘娜;张国栋;;氟化物预处理减轻漂白治疗术中牙齿敏感的扫描电镜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7 王旭东;陈书兰;于江波;;冷光美白技术与夜间活髓牙脱色技术协同漂白四环素牙的临床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8 路丽,李昌盛,熊世江;着色牙漂白的研究进展[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4年04期

9 闵敏;张修银;;变色牙漂白的临床应用进展[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叶芳;廖小平;杨健;李金鹏;朱洪水;;4种喷砂砂粒对牙釉质表面粗糙度影响的对比研究[J];口腔医学;2009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路丽;着色牙外漂白后再矿化的效果及对细菌黏附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王伟民;牙齿美白的效果评估及色度学原理的临床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9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59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9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