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牙合)平面交角的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5-13 13:05
【摘要】: 目的: 研究前、后(?)平面交角的临床意义。 方法: 取浙江省口腔医院正畸科127例初诊病例的模型和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万能角度尺在模型上测量上颌前、后(?)平面的龈向内夹角和下颌前、后(?)平面的(?)向内夹角,以此为前、后(?)平面夹角(AOP-POP)。 对于127例样本同颌左右侧AOP-POP作自身配对T检验;以同颌左右侧均值为每例患者的前、后(?)平面夹角,对年龄、侧貌、前牙唇倾度、安氏分类、覆(?)、覆盖这些变异源分上、下颌作多因素分析和均数两两比较;将年龄、上下中切牙唇倾度、下颌平面角、ANB角这些计数连续资料和覆盖、覆(?)等级资料与AOP-POP进行相关性分析,将覆(?)依程度正常记为1,深覆(?)Ⅰ度为2,深覆(?)Ⅱ度为3,开(?)Ⅰ度为-1,开(?)Ⅱ度为-2,开(?)Ⅲ度为-3,为排除各因素的相互干扰,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使用逐步法,以p≤0.05为基准引入回归方程,p≥0.1为基准剔除变量,建立最佳回归方程。 对下颌AOP-POP和下颌Spee's曲度作相关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上、下AOP-POP与覆(?)的联系,将覆(?)依程度正常记为1,深覆(?)Ⅰ度为2,深覆(?)Ⅱ度为3,开(?)(?)Ⅰ度为-1,开(?)Ⅱ度为-2,开(?)Ⅲ度为-3,对于上颌AOP-POP,下颌AOP-POP,双侧上下AOP-POP差值以及spee's曲度与覆(?)作相关性分析,使用等级变量分析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上下AOP-POP差值计算方法为上颌AOP-POP减去同侧下颌AOP-POP,每个患者取左右侧均值,并记录正负;以覆(?)为应变量,以spee's曲度、上颌AOP-POP、下颌AOP-POP、上下AOP-POP差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使用逐步法(Step wise),以p≤0.05为基准引入回归方程,p≥0.1为基准剔除变量,建立最佳回归方程。 结果: 1.127例模型同颌左、右侧前后(?)平面交角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左、右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颌左侧与右侧AOP-POP相关系数0.654(p0.01),下颌左侧和右侧AOP-POP相关系数0.703(p0.01); 2.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覆(?)程度的患者其上下颌前、后(?)平面交角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其上颌前、后(?)平面交角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3.均数两两比较结果显示12-16岁患者上下颌前、后(?)平面交角与替牙期、16岁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开(?)患者上颌前、后(?)平面交角165.40±1.64°,较其余组别小,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正常覆(?)组172.29±1.94°,深覆(?)Ⅰ度组169.36±1.23°,深覆(?)Ⅱ度组170.99±1.00°,深覆(?)Ⅲ组170.35±1.39°,非开(?)患者组间的上颌前、后(?)平面交角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开(?)组下颌前、后(?)平面交角171.91±1.61°,较其余组别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覆(?)组167.29±2.09°,深覆(?)Ⅰ度组169.16±1.30°,深覆(?)Ⅱ度组166.89±1.03°,深覆(?)Ⅲ组163.40±1.54°,非开(?)患者组间的下颌前、后(?)平面交角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存在覆(?)程度越深,下颌前、后(?)平面交角越小的趋势; 低角患者下颌前、后(?)平面交角165.89±1.53°,较均角、高角组小,存在显著性性差异(p0.05),均角组168.01±0.94°,高角组169.31±0.94°,且依侧貌高、均、低角存在递减的趋势; 不同覆盖组别下颌前、后(?)平面交角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表现出明显趋势; 4.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颌前、后(?)平面交角与上前牙唇倾度(p0.01)、下颌平面眶耳平面角呈负相关(p0.05),下颌前、后(?)平面交角与覆(?)呈负相关(p0.01),与下颌平面眶耳平面角呈正相关(p0.05); 5.下颌Spee's曲度和下颌前、后(?)平面交角相关分析结果,两者存在高度一致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覆(?)与spee's曲度、左右侧AOP-POP差值均值存在正相关(p0.01),与下颌AOP-POP存在负相关;为排除以上因素互相的干扰,以覆(?)为应变量,spee's曲度、上颌AOP-POP、下颌AOP-POP、上下AOP-POP差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引入自变量x为上下AOP-POP差值,方程为y=1.703+0.149x,x的决定系数为0.348,也即引起覆(?)变化34.8%由于上下AOP-POP差值改变导致,其余自变量均被剔除。 结论: 1.下颌前、后(?)平面交角与spee's曲度存在高度一致性,前、后(?)平面交角能充分反映(?)曲线曲度,在下颌前、后(?)平面交角、spee's曲度、上下前、后(?)平面交角差值这三个因素中,上下前、后(?)平面交角差值对于覆(?)改变的影响最为显著; 2.上颌前、后(?)平面交角与上前牙唇倾度、下颌平面/眶耳平面交角呈负相关,下颌前、后(?)平面交角与覆(?)程度呈负相关,与下颌平面/眶耳平面角呈正相关; 3.下颌前、后(?)平面交角小与下颌向前向上旋转的趋势有关,上颌前、后(?)平面交角小与下颌向下向后旋转的趋势有关,具有上颌前、后(?)平面交角小和上前牙唇倾的患者易发生开(?)。 4.利用前、后(?)平面交角检测某些开(?)患者的(?)曲度,量化上、下颌不协调的程度。 综上,前、后(?)平面交角与牙齿、骨骼的一些因素相关,对于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图文】:
一个上领模型AOP一POP定义:如图所示,前种平面与基准平面(桌面)夹角
与桌面的角度(a):②后转平面(pOP, posteriorocclusalplane)和桌面的角度(p):③前后牙合平面夹角(本文以下简称AOP一POP),上领取跟向内夹角,下领取牙合向内夹角=180+a一p(上领)180一a+p(下领)(图4一9)。上领模型,具体测量方法为将模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到上领后牙上舌尖有咬合印迹,角度尺的活动端紧贴左上中切牙的切缘和左上第二双尖牙的舌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83.5
本文编号:2662004
【图文】:
一个上领模型AOP一POP定义:如图所示,前种平面与基准平面(桌面)夹角
与桌面的角度(a):②后转平面(pOP, posteriorocclusalplane)和桌面的角度(p):③前后牙合平面夹角(本文以下简称AOP一POP),上领取跟向内夹角,下领取牙合向内夹角=180+a一p(上领)180一a+p(下领)(图4一9)。上领模型,具体测量方法为将模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到上领后牙上舌尖有咬合印迹,角度尺的活动端紧贴左上中切牙的切缘和左上第二双尖牙的舌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贾秀;张晔;王培军;邵阳;关玲;;哈尔滨市正常鉭人群前后鉭平面数据的建立及其与牙、骨骼的相关性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2期
2 周洁珉,白玉兴,王邦康;数字化三维牙颌模型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对比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2662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620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