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0-05-21 06:06
【摘要】: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是较为常见的骨性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患者面貌及功能,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后患者上下颌骨的变化对气道及舌骨软腭等周围软硬组织产生如何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前期关于气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研究主要通过X线片二维平面上的观察,不够精确。本实验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Tomography,CBCT)三维方向上观察气道变化,同时对术后舌骨、软腭及头位进行观测,为临床骨性Ⅲ类错牙合矫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实验目的: 本实验中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前后分别拍摄气道CBCT,利用Mimics10.0软件建立鼻咽及口咽部三维影像,并测量术前术后鼻咽、口咽容积的变化,,及其周围舌骨、软腭和头位的变化。探讨双颌手术对气道及其周围组织的影响,为临床骨性Ⅲ类错牙合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 1.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9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女性12名,男性7名,平均年龄:23.8岁),经与颌面外科会诊需行双颌手术。 2.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拍摄CBCT,通过Mimics10.01建立术前及术后鼻咽、口咽气道三维影像并进行测量。 3.通过Spss19.0进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术前术后气道及其软硬组织变化及其相关性。 结果: 1.气道变化 术后口咽部气道容积及软腭处气道横截面积显著减小(P0.05),鼻咽及口咽部气道总体积由术前28.51±9.38mm3减小到术后26.54±9.05mm3,明显减小。而鼻咽部气道容积及其下界气道宽度基本无变化(p0.05)。 2.舌骨位置变化 舌骨前部水平向(H-X)及舌骨后部水平向(GH-X)均显著减小(P0.05),说明术后舌骨向后移动,垂直向H-Y与GH-Y虽有增加,但不显著(P0.05)。 3.软腭及头位变化 软腭长度(PNS-UT)由术前29.11mm增加到术后30.38mm,显著增加。软腭厚度(U-T)减小,P0.05。而软腭角UT/ANS无明显变化。头位(CVT/OPT,OPT/NSL,CVT/NSL)无显著变化。 4.相关性 舌骨位置的变化,软腭形态的变化与与口咽容积变化有显著相关性,头位(CVT/OPT)与口咽部气道容积的减小亦具有显著相关性(r=-0.596,P=0.007)。气道周围软硬组织之间也具有显著相关性,舌骨水平位置(H-X)与软腭长度(PNS-UT)有密切相关,r=-0.796,垂直向(H-Y)与软腭厚度(U-T)也具有显著关联(r=-0.803)。 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后气道容积仍会减小,临床正颌手术方案制定要考虑到由于下颌骨后退对上气道产生的影响。
【图文】:
量(如图 4):Cv2tg:第二颈椎后部最上缘;Cv2ip:缘;Cv4ip:第四颈椎后部最下缘;OPT:Cv2tg- Cv相切;CTV:Cv2tg- Cv4ip 与二、四颈椎后缘相切。法量均由同一实验人员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均行统计学处理,进行配对 t 检验和 Pearson 相关分析比其软硬组织变化及其相关性。P<0.05 有显著意义。
- 21 -1: 过 F1 平面气道横截图;2:过 F2 平面气道横截图;3: 过 F3 平面气道横截图图 2 气道横截图Fig 2 . Axial sections of the airway1:Axial sections of the airway on the F1 plane;2:Axial sections of the airwayon the F2 plane;3:Axial sections of the airway on the F3 plane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3.5
本文编号:2673831
【图文】:
量(如图 4):Cv2tg:第二颈椎后部最上缘;Cv2ip:缘;Cv4ip:第四颈椎后部最下缘;OPT:Cv2tg- Cv相切;CTV:Cv2tg- Cv4ip 与二、四颈椎后缘相切。法量均由同一实验人员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均行统计学处理,进行配对 t 检验和 Pearson 相关分析比其软硬组织变化及其相关性。P<0.05 有显著意义。
- 21 -1: 过 F1 平面气道横截图;2:过 F2 平面气道横截图;3: 过 F3 平面气道横截图图 2 气道横截图Fig 2 . Axial sections of the airway1:Axial sections of the airway on the F1 plane;2:Axial sections of the airwayon the F2 plane;3:Axial sections of the airway on the F3 plane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斌,肖明荣,苏振艺,刘晓燕;幼儿乳前牙反鉭畸形调查及病因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2年03期
2 温伟生,胡敏,柳春明,王照五,石校伟;不同体位下软腭位置与腭后气道的相关性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华咏梅,石四箴;乳牙反鉭的调查与分析[J];口腔医学;2000年01期
4 刘迪;张苗苗;刘志杰;翟玛丽;;单颌与双颌正颌手术后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03期
5 刘文君,赵蕾丽;声反射技术在测量正常人咽腔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03年06期
6 臧运华;陈杰;;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替牙期儿童上气道宽度和舌骨位置差异的研究[J];齐鲁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7 徐宏;赵文科;秦玉福;刘新强;;正畸患者先天性牙缺失与错鉭畸形矢状骨型的关系[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8 刘琳;马卫东;曲卫国;吴平;王明锋;;下颌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对骨性下颌前突舌骨位置和气道宽度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9 徐袁瑾,卢晓峰,张志愿,唐友盛,沈国芳,徐竹梅;上气道压力测定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定位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10 丁鹏;周彦恒;林野;邱立新;;钛板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2673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738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