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心理应激对牙周炎氧代谢影响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10:53
【摘要】: 牙周病是人类口腔最常见的两大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牙周炎占拔牙原因的40%60%,已成为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牙周炎不仅累及牙周组织,而且对全身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的微生物作为始动因子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牙周炎发病机制复杂,牙周微生物在牙周病的发病中是必需的始动因素,但单纯的细菌因素不足以解释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研究表明宿主反应在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易感的宿主以及某些能增加宿主易感性的因素是影响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和对治疗反应的重要因素。现代心身医学认为,心理应激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认为心理应激与牙周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可能是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子。研究表明各种精神因素与牙周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心理应激影响牙周炎的致病机制对于了解心理应激在牙周炎发生中作用及改进牙周炎的治疗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氧代谢对牙周组织生理机能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应激在影响牙周组织的氧代谢方面的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国内外的研究也极少涉及。我们假设心理应激通过降低牙周组织中氧气的供应量而加重牙周组织的病变,并通过本实验来验证这一假设。研究结果将为阐明心理应激影响牙周疾病的氧代谢机制以及改进牙周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并予以应激刺激,观测实验大鼠的牙龈指数、牙周附着丧失及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探讨心理应激对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牙周组织HIF-1α水平,探测牙周组织的低氧情况及其范围,并通过计算HIF-1α平均阳性细胞率来评估组织缺氧程度,探讨心理应激对牙周炎氧代谢影响的机制。 方法 采用SPF级4wk龄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1)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 N):正常喂养,牙周不做特殊处理;2)实验性牙周炎组(experimental periodontitis group, P):用浸有牙周致病菌的丝线结扎左侧上颌第二磨牙牙颈部复制牙周炎模型;3)单纯应激组(stress-stimulating group, S):牙周不作特殊处理,给予应激刺激;4)牙周炎+应激组(periodontal model with stress-stimulating group, P+S):按上法复制牙周炎模型,并予以应激刺激。各组分别于牙周造模后第1、4、6、8 wk末分批处死动物,各时间点每组处死动物数为3只。处死动物前测量大鼠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牙周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取大鼠左侧上颌第二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制作脱钙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结合上皮的变化、上皮下炎症细胞浸润及牙槽骨吸收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内HIF-1α的表达情况,探测牙周组织的低氧情况及其范围,并通过计算HIF-1α平均阳性细胞率来评估组织缺氧程度。 结果 1、牙龈指数:1)各时间点单纯应激组GI与正常对照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牙周炎组和牙周炎+应激组GI在4 wk、6 wk和8 wk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牙周炎+应激组GI在4 wk、6 wk和8 wk时明显高于牙周炎组(P0.01)。 2、牙周附着丧失:1)牙周炎组和牙周炎+应激组AL在各个时间点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应激组(P0.01);2)单纯应激组AL在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牙周炎+应激组AL在4 wk、6 wk和8 wk时明显高于牙周炎组(P0.01)。 3、大体标本观察: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应激组没有明显牙周组织破坏;牙周炎+应激组牙周组织破坏最严重,牙龈萎缩及附着丧失严重,两侧邻牙同时出现附着丧失;牙周炎组的牙周组织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牙龈萎缩和附着丧失,牙周破坏程度在4 wk、6 wk和8 wk时均较牙周炎+应激组轻。 4、组织学改变: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应激组没有明显的炎症变化;牙周炎+应激组牙周组织炎症变化最严重,结合上皮与牙面分离,上皮向根方增殖,组织深层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牙周纤维水肿、变性,牙槽骨表面可见活跃的破骨细胞和骨吸收,牙槽嵴顶高度降低。牙周炎组的牙周组织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炎症破坏,在4 wk、6 wk和8 wk时牙周炎组的牙周组织炎症破坏程度均较牙周炎+应激组轻。 5、HIF-1α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结果:1)正常对照组HIF-1α平均阳性细胞率在各时间点与单纯应激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牙周炎组和牙周炎+应激组HIF-1α平均阳性细胞率在各个时间点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应激组(P0.01);3)与牙周炎组比较,在4 wk、6 wk和8 wk时牙周炎+应激组HIF-1α平均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牙周炎组(P0.01) 结论 1.采用浸有牙周致病菌的丝线结扎方法,4 wk后成功复制出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 2.单纯应激刺激不会造成大鼠牙周炎的发生。 3.应激刺激可加重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的牙周炎症破坏程度。 4.应激刺激通过降低牙周组织氧代谢水平加重大鼠牙周炎症程度。
【图文】:

组织学观察,上皮,应激,结合上皮


单纯应激组6wk时组织学观察:牙周组织结构正常,沟内上皮、结合

组织学观察,结合上皮,上皮,牙槽


正常对照组组织学观察:结合上皮无钉突,牙酿上皮及牙周膜内均未见明显的炎细胞(HE,,100X)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8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彦海;李桂英;赵令君;赵相任;冯延民;赵燕国;;综合方法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的效果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2 李博;林崇韬;周春华;;应激对Wistar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3 林实,李榕卿,赵士芳,闫福华;心理应激影响牙周炎的免疫机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5年06期

4 吴亚菲,赵筱芩,陈宇,范新平,肖晓蓉,朱xC;不同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4期

5 刘金波,丁俊清,王莉;炎症牙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免疫组化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6 葛姝云;李德懿;;精神压力与牙周炎关系的临床调查[J];上海口腔医学;2005年06期

7 寇正涌,李非非;应激对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损害作用研究初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夏红利 ,乔建 ,国谭最;HIF-1α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陕西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9 苏军;刘鲁川;毛永利;李楠;潘利峰;温秀杰;;SD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年11期

10 阎曙光;;外界应激源、应激与疾病的关系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13期



本文编号:2680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80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c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