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口腔干预后大鼠血管组织中三种牙周致病菌的检测
发布时间:2020-06-05 01:45
【摘要】:目的 采用PCR方法对伴或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牙周炎大鼠经不同口腔干预后两类血管组织中(右侧颈总动脉及腹主动脉分叉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伴放线放线杆菌(Aa)进行检测,,以了解三种细菌在造模组大鼠不同口腔干预前后的变化,分析它们与不同口腔干预措施的关系,为临床上采取的牙周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方法 9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As组)、C组(CP组)、D组(CP+As组)。将C组、D组根据不同牙周干预措施再分为C1/D1组(自然进程组)、C2/D2组(牙周基础治疗组)、C3/D3组(药物治疗组)、C4-1/D4-1组(拔除患牙组)以及C4-2/D4-2组(拔除患牙+抗生素组);其中D2组又具体分为D2-1组(单纯牙周机械治疗组)、D2-2组(牙周机械治疗+局部药物组)、D2-3组(牙周机械治疗+局部药物+抗生素组)。各组接受相应的建模处理和口腔干预,建模开始到口腔干预结束总共历时24周后安乐死法处死实验动物,分别截取各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及腹主动脉分叉处血管组织,采用16S rRNAPCR方法半定量检测样本中的Pg、Pi和Aa。 结果 1、在动脉血管分叉处可以检测到Pg、Pi、Aa。 2、A、B、CI、D1四组动脉血管组织中均有Pg、Pi、Aa的检出,其中颈动脉血管组织中Pg、Pi、Aa的相对含量均为D1组最高,C1组次之,A组最低。 3、自然进程状态下,Pg、Aa在C1/D1组中检出量均较高。 4、牙周基础治疗后,Pg在C2/D2组中检出量均下降,尤其在D2组中下降明显(P0.05),其中D2-2、D2-3组显著下降(P0.01)。 5、拔牙治疗后,Pg在C4/D4组中检出量均下降,尤其在颈动脉组织中含量最低(P0.05),其中C4-2/D4-2的统计学差异更为明显(P0.01)。 结论 1、牙周致病菌可能因菌血症作用播散定植于动脉血管分叉处。 2、颈动脉血管组织中Pg、Pi、Aa的相对含量为CP组、CP+As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且CP+As组高于CP组,说明Pg、Pi、Aa可能均为条件致病菌,当数量达到或超过一定阈值时,它们的感染可能影响了CP和As的发生发展。致病V骱吭龆嗫赡芴嵛臕s发病风险;问时,在牙周炎症基础上,As可能协同促进牙周致病菌的播散定植。 3、对于患有牙周炎的SD大鼠,无论其是否处于高脂状态,牙周炎任其发展可能会引起播散定植于全身动脉血管分叉处的牙周致病菌数量大大增加。 4、系统的牙周基础治疗可抑制牙周炎的进行性发展,消除局部致病因素的同时降低全身细菌含量,尤其对伴有高脂血症的牙周炎大鼠,基础治疗效果明显。 5、尽早拔除重度松动的患牙可能更彻底的清除致病菌。 6、牙周基础治疗及拔牙后应用抗炎、抗生素可能会明显降低Pg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定植,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图文】:
上倾双侧第一、二磨牙公字结扎SD大鼠牙周炎模型建立
B、c、D四组大眼建模后牙周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1.4
本文编号:2697302
【图文】:
上倾双侧第一、二磨牙公字结扎SD大鼠牙周炎模型建立
B、c、D四组大眼建模后牙周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静;杨圣辉;王松灵;;16S rRNA基因及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在口腔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06年04期
2 安娜;欧阳翔英;韩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检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3 聂永梅;陈槐卿;成敏;邓伊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5期
4 张源明;周晓欢;钟良军;高云;倪佳;徐隽;;兔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结合模型建立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5期
5 洪义国,孙谧,张云波,李勃生;16SrRNA在海洋微生物系统分子分类鉴定及分子检测中的应用[J];海洋水产研究;2002年01期
6 陈铁楼,李秦,周以钧,吴织芬,金岩,刘键;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6年04期
7 都立辉;刘芳;;16S rRNA基因在细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年05期
8 刘长兰;慢性牙周炎与冠心病发病的临床观察[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9 王琳辉,季晖,任萍,李东霞,魏东芝;替硝唑口腔贴膜对实验性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口腔粘膜刺激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年01期
10 郭世奎;王昆华;;16SrRNA基因与结直肠癌患者肠道相关分子微生态研究进展[J];云南医药;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2697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973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