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变化的锥形束CT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16:44
【摘要】: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图像测量离体牙槽骨高度及密度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其应用于牙周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相同条件下应用CBCT对8具干燥下颌骨进行扫描,使用EzImplant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及图像测量,间隔一周重复扫描并测量一次。(1)在图像上测量人工选择标志点处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同时使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以上标志点处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比较CBCT图像与游标卡尺测量牙槽骨高度的差异;分析应用CBCT图像测量牙槽骨高度时,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测量值的可重复性。(2)在图像上重复测量所选区域范围内牙槽骨密度,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分析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测量值的可重复性。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BCT图像与游标卡尺测量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的结果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者内部及观察者之间应用CBCT图像测量牙槽骨高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值均大于0.75;CBCT图像对所选区域内牙槽骨密度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者内部及观察者之间应用CBCT图像测量牙槽骨密度的组内相关系数值亦均大于0.75。 结论: CBCT图像可清晰显示牙与牙槽骨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其对牙槽骨高度体外测量的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对牙槽骨密度的测量具有可行性及可重复性。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及相关软件比较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及密度的变化,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牙槽骨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分别于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对他们的进行CBCT扫描,并应用EzImplant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及图像测量,比较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及密度的变化,应用SPSS13.0软件对治疗前后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牙槽骨密度的平均值由基线时的763.59±37.15,增长到816.78±38.9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牙槽骨的修复和再生,并可使牙槽骨密度有所增加,但短期内牙槽骨高度的变化不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1.4
本文编号:2704966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程晓华;刘娟;赵红宇;;120例慢性牙周炎临床治疗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8年05期
2 束蓉;宋忠臣;葛琳华;顾晶晶;程岚;谢玉峰;李超伦;刘晓峰;刘大力;;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和龈下牙周致病菌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10年03期
3 高晖;张少锋;王艳清;杨雷宁;刘玉梅;;牙科CT系统测量正常人牙齿外部形态数据的可行性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1年01期
4 樊林峰;夏韫晖;房兵;;健康成年人上颌牙槽骨骨密度锥形束CT测量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5 周永胜,周书敏,李国珍;颌骨骨密度的测量及研究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6 周爽英,曹采方,张刚,马绪臣;牙周炎基础治疗后牙槽骨变化的动态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7年05期
,本文编号:2704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049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