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下颌偏斜患者咀嚼肌颈背肌肌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22:28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下颌偏斜患者和正常人在下颌不同运动时咀嚼肌和颈背肌的肌电图肌电特征,探讨咀嚼肌利颈背肌在下颌偏斜畸形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下颌偏斜畸形对咀嚼肌、颈背肌的影响。 方法:以临床下颌偏斜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16-29平均年龄23.3岁)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择同年龄组(其中男、女各6例,年龄20-25平均年龄21.6岁)正常牙合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八导联肌电图仪,测量下颌偏斜患者以及正常(牙合)对照组在下颌姿势位、下颌功能运动(正中(牙合)大力咬合、开闭口运动、双侧自由咀嚼、下颌前伸运动、左右侧方运动)以及颈肩运动(左右转头、双侧耸肩)时双侧咀嚼肌颈背肌肌电电压,比较两组受试着双侧对应肌肌电平均幅值的对称性。结果:1下颌息止(牙合)位时两组受试者咬肌、颞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均有轻微的肌电活动。2受试者作各种运动时左右侧肌电幅值的比较: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在作下颌各种运动及颈肩运动时左右侧肌电幅值均无明显差异;下颌偏斜组:①咬肌、颞肌及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在姿势位和开闭口位双侧同名肌肌电幅值无明显差异,其他位置都表现出明显差异②双侧同时咀嚼运动时偏斜侧与对侧的咬肌电幅值差异显著:对侧咬肌平均幅值大于偏斜侧。其余三对肌群偏斜侧肌电平均幅值大于对侧。颞肌前束、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偏斜侧肌电值与对侧肌电值间的差异性较咬肌小。③患者活动颈肩部肌时左右侧肌肌电幅值有明显差异。对侧咬肌平均幅值大于偏斜侧;而其余三对肌群偏斜侧肌电平均幅值大于对侧。④在不伴随咬合的姿势位、前伸、大张口等运动时,下颌偏斜者的颞肌前束电值大于正常人,而在伴有咬合的大力咬和咀嚼运动时,下颌偏斜者的颞肌肌电活动小于正常人。3两组受试者作各种下颌功能运动时肌电幅值的对称性比较:正中(牙合)大力咬合、双侧自由咀嚼运动、下颌前伸及左、右侧方运动时正常(牙合)对照组左右肌电幅值无明显差异,偏颌患者双侧肌与正常(牙合)对照组之间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对称。4两组受试者作颈肩运动时肌电幅值的对称性比较:偏颌组双侧肌与对照组之间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对称。5下颌功能性运动时颈背部肌有肌电活动;颈背部运动时咀嚼肌也有相应的肌电增强。偏颌组和对照组双侧同名肌间、不同肌肉之间肌电幅值均为正相关关系,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1下颌偏斜患者咀嚼肌、颈肩背部肌肌电活动在各种下颌功能运动和颈背肌运动时同正常(牙合)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对称。2下颌偏斜畸形影响咀嚼肌、颈背肌的左右侧同名肌间以及不同肌之间的协调性。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8;R444
【图文】:

示意图,患者,测量点,附图


下颇偏斜患者头颅定位正位x线片

示意图,测量点,患者,示意图


下领偏斜患者正位片测量点示意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彦恒,傅民魁;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颌下颌边缘运动的肌电变化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2 姜婷;咬合与全身健康的关系探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8年06期

3 王艳民,周力,高辉;成都地区67名正常鉭青少年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4 王美青,张玉珍,郭军,吴尧平;嚼肌B超图象与肌电幅值的对照研究[J];口腔医学纵横;1996年04期

5 车晓霞,罗颂椒;青年女性咬肌B超形态与身高体重关系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6 董研,王新木,王美青,郭天文;偏颌畸形下颌开闭口运动特征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7 房兵,邱蔚六,叶少波;正颌治疗前后咀嚼肌肌电变化的初步探讨[J];上海口腔医学;1999年03期

8 于丽华,钱鼎铭,朱力,吕文波,惠永刚;偏颌畸形诊断标准和手术方法选择的探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2年02期

9 刘红,段银钟,陈巧玲,毕惠贤,杨振华,王海雪;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前牙反鉭[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10 焦国良,王永海,耿文彦,周曙肮;下颌生理运动的同步肌电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719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19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6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