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正畸牙根吸收早期变化的形态观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4:13
【摘要】: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一旦发生牙根变短性吸收,往往会造成松动、早失等不可逆性后果,是正畸医生最担心出现的牙齿不良反应之一。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采取使用适当矫治力、减小牙齿移动过程中的咬合干扰、避免超限矫治等措施,但有时仍会有不明原因的牙根变短吸收情况发生,也常因此造成一些难以处理的医患纠纷。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模拟临床上最容易出现牙根吸收的情况,以过大矫治力压低牙齿,制作出了牙根变短性吸收的动物模型。在这个模型上发现,牙根出现能在X线片上显示出来的变短性吸收指证之前,发生吸收的牙齿大部分都有一个根尖阴影聚集期。本研究在动物模型上对牙根吸收的发生过程进行了动态观察,以研究根尖阴影聚集期是否是牙根将要发生吸收的一个早期指征;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研究处于这一时期的牙根吸收局部组织中相关细胞、分子表达的变化,初步研究这个根尖阴影聚集期在牙根吸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1.通过持续性重力压低牙齿的方法,建立有影像学指征的牙根吸收动物模型;在动物模型上动态观察发生牙根吸收的牙齿早期是否有根尖阴影期出现,从而分析根尖阴影聚集期的出现是否是正畸源性牙根吸收的早期指征。 2.通过HE染色、TRAP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初步分析根尖阴影期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 方法: 1.选用成年杂种雄性犬8只,随机分配为三组,第一组3只,第二组2只,第三组3只。其中第一组全部上颌切牙和第二组的一侧3颗上颌切牙为实验组牙齿(共24颗);以第二组的另一侧3颗上颌切牙和两组5只犬的全部下颌切牙为对照组牙齿(共36颗)。以种植钉为支抗,实验组牙齿施加约350g的持续性压低重力;对照组牙齿处于非加力状态。通过拍X线根尖片的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牙齿进行间隔期为1w、观察期为8w的动态观察,研究根尖阴影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牙齿中出现情况的差异性,以及牙根吸收的发生情况与根尖阴影出现情况的相关性。 2.第三组实验犬,以A区切牙为实验组,B区切牙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牙齿进行持续性过大矫治力压低处理,当观察到实验组牙齿有根尖阴影出现时,处死动物,制作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方法,对照观察有阴影的根尖区组织形态及细胞成分变化;通过TRAP染色方法,对照观察有阴影的根尖区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照观察MMP-1、MMP-9和IL-1β在有阴影的根尖区的表达变化。 结果: 1.实验组24颗牙中,有21颗牙齿有根尖阴影聚集期出现;对照组牙齿则均没有根尖阴影出现,与实验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继续给以持续性压低重力作用,有17个实验牙出现以根尖变圆钝为指征的变短性牙根吸收情况,其中15个为早期出现根尖阴影聚集期牙齿,2个为早期未观察到根尖阴影聚集期牙齿,有早期根尖阴影期的牙在牙根吸收中所占比例高于无早期根尖阴影聚集者。 2. 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牙的根尖区牙周膜结构、根尖形态基本完整,也未见明显的牙根吸收出现,但根尖所对应的牙槽骨区域则出现明显的骨吸收现象,局部区域呈空泡、脂肪样变性;TRAP染色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牙齿的根尖区域均未见有明显的破骨细胞出现;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组牙齿根尖区的牙周膜组织中,IL-1β在血管周围的细胞中有较特异性高表达;MMP-1和MMP-9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都有表达。 结论: 本研究初步显示根尖阴影聚集期是牙根吸收发生的早期指征,在此期牙根形态结构尚完整,但是根尖对应的牙槽骨已有明显的吸收迹象。这一结果提示,在这一时期采取适当措施,有可能阻断牙根吸收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3.5
【图文】:

根尖,牙齿,阴影,实验组


有 21 颗牙齿观察到有根尖阴影聚集期出现一般在 2w 左右。而 36 颗对照牙,均未发现有根尖阴尖阴影聚集期出现率为零,与实验组相比有显著的差确概率法检验,P<0.05)(表 1),提示实验组根尖阴压低矫治力的作用有关。表 1. 实验组和对照组根尖阴影聚集期出现情况出现根尖阴影的牙齿数未出现根尖阴影牙齿数 合计210213 2436 3639 60

患者,牙根吸收,硕士学位论文,牙根


患者上前牙腭向控根治疗1w后的X线根尖片,如箭头所所示,根尖区有阴影出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志强,白玉兴,王邦康;小型猪正畸牙根吸收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J];北京口腔医学;2004年01期

2 庄丽;白玉兴;李俊发;;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与正畸牙根吸收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7年02期

3 胡炜;弹力链弹力衰减研究[J];口腔正畸学;1997年03期

4 税桦桦;罗玲;熊宇;徐晓梅;杨四维;;IL-1β在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过程中的表达研究[J];口腔医学;2010年09期

5 陈昕;贺红;;平面导板对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7年04期

6 白雪芹;蒋红;郝艳红;曾祥龙;;Damon3自锁托槽与普通金属托槽对牙齿垂直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8年02期

7 林凤燕;孔卫东;;正畸所致牙根吸收的病因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12期

8 黄艳;马缨卫;田李静;靳淑梅;张君;;不同年龄组大鼠正畸力作用下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J];上海口腔医学;2008年05期

9 李长霞,李春雷,朱双林,吴丽萍,王大为;错鉭类型对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10 李春雷,李长霞,朱双林;正畸治疗中不同治疗时间对支抗牙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720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20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6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