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多种胸锁乳突肌瓣与临床常用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的比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03:49
【摘要】:目的:胸锁乳突肌瓣是以甲状腺上动脉肌支为主要供血动脉的带蒂皮瓣,虽然该皮瓣的解剖研究已相对完善,但不同患者间动静脉变异较大,血管解剖较复杂,制备皮瓣时很容易损伤主要供血动脉,临床应用有一定风险。本研究通过比较胸锁乳突肌瓣、临床常用游离皮瓣和颏下岛状瓣用于不同年龄、原发灶大小及部位、颈部淋巴转移情况及全身情况的口腔癌患者的信息,为胸锁乳突肌瓣临床适应症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1月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同一术者手术的口腔癌患者共73例,其中鳞状细胞癌67例,腺样囊性癌4例,下颌骨肉瘤2例。应用胸锁乳突肌瓣28例,游离皮瓣30例,颏下岛状瓣15例对口腔癌缺损进行同期修复。根据修复方法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分别记录各组的评价指标。指标包括:年龄、原发灶面积、肿瘤生长位置、TNM分期、合并全身疾病等患者基本信息;皮瓣大小、手术时间和费用、术后住院天数、气管切开率、皮瓣存活情况等手术相关信息;术后饮食类型、张口程度、复发转移情况等术后功能评价信息。采用SPSS 22.0软件包分别分析胸锁乳突肌瓣组与游离皮瓣组,胸锁乳突肌瓣组与颏下岛状瓣组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和三组之间的术后功能状况信息。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优先选用X~2检验,不符合检验条件者选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应用胸锁乳突肌瓣的患者与游离皮瓣比较,前者原发灶大小多属T1~T2期,部位多位于舌、牙龈、口底、颊部黏膜,平均年龄较大,术前合并全身系统疾病较多,手术费用较低,手术时间较短,术后住院天数亦较少,制取皮瓣面积相对较小,气管切开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胸锁乳突肌瓣的患者与颏下岛状瓣比较,后者肿瘤多位于舌根等口咽部位,制取皮瓣面积可略大,术后住院天数相对更多,气管切开率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提示三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相仿,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手术缺损选用胸锁乳突肌瓣、颏下岛状瓣或游离皮瓣修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原发灶大小、原发灶部位、颈部淋巴转移情况和全身情况等多种因素。对于高龄、原发灶较小、合并全身疾病较多的舌癌、下牙龈癌、口底癌、颊粘膜癌的患者建议多可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缺损;一般不用于颈部有放疗史或Ⅱ-Ⅳ区有淋巴结转移伴有包膜外侵犯的患者。对于无I区淋巴结转移的高龄、原发灶较小、合并全身疾病较多的舌根或其它部位的口咽癌患者可选择使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缺损。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9.8
【图文】:

手术切口,皮瓣,切口,血管


材料和方法下 1/3 交界处设计出所需皮瓣的大小(图 1-A),颈清扫时应仔细解剖并保状腺上动脉的进入胸锁乳突肌的肌支。如需制备 SIF 者,应在颏下区设计皮瓣大小,切口延续至颌下横行切口,颈清扫时仔细解剖并保护好颏下动动脉、面前静脉等相关血管(图 1-B)。制备 FF 时应保留尽可能多的颈脉,这样可以在血管吻合时选择合适管径的颈部血管与游离皮瓣血管良。

口腔癌,口底癌,安全边界,舌癌


A.SCMF;B.SIF图 2:制备胸锁乳突肌锁骨瓣与颏下岛状皮瓣除床检查和影像学资料,按照口腔癌诊疗1.5-2.0cm 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原发灶切眼检查肿瘤切除的安全边界,原则上原发图 3)。口底癌和舌癌病人还应注重口底底冲洗颌面部术区,更换手术器械,切取行重建修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诸凤;郁玺玺;王悦平;;晚期口腔癌患者术后家庭照顾者的需求现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年01期

2 洪劲超;丘仿松;郑军;谢远鸿;;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的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年15期

3 赵小丽;;如何正确认识口腔癌[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年24期

4 俞凯;;口腔癌的基因治疗[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年29期

5 冯芝恩;李博;;基于ClinicalTrials.gov剖析我国口腔癌临床注册研究困境及对策[J];北京口腔医学;2017年06期

6 何富乐;王颖巨;;健康饮食,远离口腔癌[J];中医健康养生;2018年06期

7 覃丽婷;崔万猛;梁丽彬;石东宸;李萍;;小窝蛋白2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06期

8 赵博文;;长非编码RNA在口腔癌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年07期

9 白雪;李冰;崔春燕;李卓然;;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前团体音乐心理辅导的效果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8年04期

10 刘晓英;叶继彬;易琴;朱晓林;王英伟;谢灵英;;口腔癌伴疼痛患者的姑息治疗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6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诸凤;王悦平;;晚期口腔癌术后患者家庭照顾者的需求现状[A];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2 陈波;胡欢;王明松;施琥;;口腔癌患者颌下腺的组织病理学研究[A];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3 毕也;周童;贾颜鸿;王欣琦;张泽兵;;口腔癌患者预后及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A];2018口腔病理年会暨第十二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4 翦新春;蒋灿华;郭峰;陈新群;欧新荣;苏彤;李宁;闵安杰;黄龙;;咀嚼槟榔与口腔癌前病变与口腔癌的诊断与治疗[A];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5 翦新春;蒋灿华;郭峰;陈新群;欧欣荣;苏彤;李宁;闵安杰;黄龙;;咀嚼槟榔与口腔癌前病变与口腔癌的诊断与治疗[A];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大会暨第八次全国口腔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8年

6 李茂泉;鲁立光;袁艺航;邱昱;史善伟;李一;;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口腔癌体液活检研究[A];2017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陈法;何保昌;黄江峰;刘芳萍;鄢灵君;胡志坚;林李嵩;何斐;蔡琳;;饮茶与福建地区非吸烟、非饮酒人群口腔癌的关系研究[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8 季彤;张陈平;孙坚;竺涵光;;老年口腔癌患者的游离皮瓣修复重建[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陈平;;口腔癌治疗规范的思考[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志华;曹新颖;;口腔癌的早期诊断和癌前病损的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明 本报记者 洪克非;产值50亿的行业为何争议不断[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郑志强 吴雪琴;怎样预防口腔癌[N];中国食品报;2020年

3 记者 程守勤 通讯员 史张丹;口腔癌侵袭部位可精准标注[N];健康报;2018年

4 张云峰;嚼槟榔导致台男性口腔癌率世界第一[N];环球时报;2019年

5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 丁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林承重 香港大学化学生物学博士 叶森;六成口腔癌与吃槟榔有关[N];保健时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徐阳;新研究表明吸烟更易诱发口腔癌[N];江苏科技报;2018年

7 健康时报两会记者 文雯;护牙就得从小时候开始[N];健康时报;2017年

8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教授 王佃灿;口腔癌 早诊早治别犹豫[N];健康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项铮;嚼槟榔真能患口腔癌吗?[N];科技日报;2013年

10 重庆万州 崔键;可怕的口腔癌[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亚东;MiR-375/SLC7A11调节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和侵袭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2 余世斌;蛋白激酶C在口腔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韩波;反义HIF-1α基因转染提高口腔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华;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转移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谢春;化疗后口腔癌手术安全边界确定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林靖雯;口腔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对舌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张素欣;不同方式负载抗原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对口腔癌抑瘤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8 王丽京;Slit-Robo信号在口腔癌形成中的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宋凯;口腔癌—内皮细胞融合的分子调控机制及潜在作用[D];武汉大学;2014年

10 刘茜;等离子筛查与自噬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琛;多种胸锁乳突肌瓣与临床常用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的比较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2 杨青;OLA1在口腔癌转移中的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安静;亚隆人际动力团体模式对口腔癌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9年

4 程立;淋巴结及骨髓微环境中细胞因子表达对口腔癌靶向淋巴结转移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5 曹正W

本文编号:2725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25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