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四种粘结剂剪切力对比的实验研究和电镜观察

发布时间:2020-07-05 20:01
【摘要】: 背景: 随着齿科粘结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病人对审美要求的提高,齿科树脂充填修复材料替代金属材料已成趋势。由于树脂修复治疗都需要用到齿科粘接剂,因此粘接剂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50多年的时间里,粘结剂经历了七代的发展。材料组成由简单到复杂。操作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齿科粘接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减少组分的数量和临床使用的步骤。随着牙本质粘结剂的迅猛发展,各齿科厂商竞相推出自己的齿科牙本质粘结剂。第七代粘结剂由于问世较晚,其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较少,对该类粘结剂的各项性能尚缺乏了解,能否获得理想的粘结效果还有待临床进一步证实。 目的: 选用美国3M ESPE公司出品的单瓶全酸蚀粘结剂Single Bond 2作为第五代牙本质粘结剂的代表;美国3M ESPE公司出品的Adper Prompt和登士柏公司出产的XENOⅢ作为第六代自酸蚀粘结剂的代表;日本GC公司出品的G-Bond作为第七代牙本质粘结剂的代表,比较三代粘结剂粘结性能,超微结构下牙本质粘结界面的变化,进一步阐述牙本质粘结剂的粘结机制,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健康牛门齿随机分为4组,片切切除一侧邻面牙釉质,暴露牙本质界面。各组严格按照各粘结剂操作步骤进行粘结。恒温24h后将试件固定在剪切力测试仪上,进行剪切力测试,根据Pa=F/S,计算并记录粘结面的剪切强度。试件断面分型并送电镜检查。实验结果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各组间的剪切力大小是不同的。最大的是第七代自酸蚀粘粘结剂G-Bond,为39.4±9.5 Mpa,其次是第六代自酸蚀XENOⅢ粘结剂33.6±7.6 MPa。第五代全酸蚀粘结剂Single bond 2是24.5±4.2 MPa,Adper Prompt粘结剂的为24.1±6.0Mpao Single bond 2与Adper Prompt比较,P=0.8200.01,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Single bond 2与G Bond比较,P=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XENOⅢ与Adper Prompt比较,P=0.0010.01,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XENOⅢ与G-Bond比较,P=0.4660.01,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Adper Prompt与G-Bond比较,P=0,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 2.光学显微镜观察试件断裂面的类型显示,XENOⅢ与Adper Prompt组断裂类型全部为粘接界面断裂,Single bond 2组和G-Bond组中各有一个为混合断裂。统计学无差异。 3.电镜扫描各组间图片差异明显,Single bond 2组牙本质脱矿现象最明显,但无混合层出现,Adper Prompt同样表现出较强的酸蚀性能,能观察到混合层,G-Bond、XENOⅢ牙本质脱矿现象不明显,能观察到混合层,牙本质小管内有树脂混合物进入,且与管壁粘结紧密,无法观察到间隙。 结论: 四种粘结剂粘结原理不一样,粘结强度不同,电镜显示图片不同。Single bond2是全酸蚀粘结剂,去除玷污层并使深面牙本质脱矿,粘结强度能满足临床需要,电镜显示牙本质脱矿明显,无混合层出现。Adper Prompt和XENOⅢ是第六代自酸蚀粘结剂,Adper Prompt为强酸型粘结剂,电镜显示牙本质脱矿明显,粘结强度能满足临床需要;XENO III依靠特殊组分,使树脂基质单体能更深地渗透到牙本质内,从而产生优秀的粘结性能;G-Bond为第七代自酸蚀粘结剂,虽然酸蚀脱矿能力较弱,但良好渗透性使树脂基质产生化学粘结和机械微锁结力,同时简单方便的操作降低了外界的干扰,获得了最佳的粘结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83.1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树脂,剪切力


剪切实验示意图

牙本质小管,电镜观察,牙本质,断面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果P=0.466>0.01,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AdPerPromPt与GBond比较,P=0,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使用spssn.0软件,对样本断裂类型的频数进行检验,结果显示4种牙本质粘接系统之间断裂类型的差异无显著性。电镜观察AdPerPromPt断面电镜观察断裂发生在牙本质层,见图3。表面牙本质小管暴露完全,但管口边缘清晰,部分因脱矿而变形扩大,,管间牙本质脱矿不明显,管周牙本质脱矿不明显。小管内空虚,未见树脂进入。部分牙本质小管口上有微量树脂残留。

牙本质,混合层,胶原纤维,电镜观察


图10XENO111断面电镜观察(l.olkm)箭头所指由胶原纤维、树脂和牙本质组成混合层。G一Bond断面电镜观察断裂面见图n,图12。观察发现G一Bond断面表面未见到网状行走呈栅栏状的胶原纤维。少量牙本质小管开口暴露,但不完全,很多管口被阻塞或变小,牙本质表面被混合层覆盖,但很薄。小管内有大量树脂混合物进入,且与管壁粘结紧密,无法观察到间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口腔医学复习思考题 第三部分:口腔内科试题及答案(一)[J];口腔医学;1985年02期

2 ;口腔医学复习思考题 第五部分: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题及答案[J];口腔医学;1986年02期

3 梁登忠;牙本质过敏症治疗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2001年04期

4 左训诲;吴进;佘小伟;朱友家;;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7年03期

5 郭彤;陈吉华;方明;;五种牙本质粘结系统微拉伸强度的比较[J];北京口腔医学;2010年04期

6 罗璇;张晓f^;;牙本质黏接剂的发展及其黏接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10期

7 Krauser JT;方儒雄;;牙齿过敏症 第二部分:治疗[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7年05期

8 蓝鸿;;人牙根部龋:静止龋损的组织病理学[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3年06期

9 史久成 ,方标;感染根管和牙本质小管中细菌和真菌的扫描电镜观察[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6年01期

10 郭树檀,陈红玉,陈沐群;应用碘淀粉糊剂作为激光引发剂后牙本质小管的电镜扫描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成;;人工唾液浸泡对三种牙本质粘结剂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李锐;陈娇;李月恒;万朝霞;周智;;三种脱敏牙膏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惠珍;李文静;;牙本质表面不同处理方法对纳米渗漏及粘接强度的影响[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祥伟;孙宏晨;;OSX在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祥伟;孙宏晨;;OSX在人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孙卫斌;袁留平;俞未一;丁玉兰;;草酸钾对牙本质小管堵塞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C];1994年

7 杨莉;;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颖丽;王冠英;王微;范国传;;活髓牙及死髓牙氟含量的测定[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9 汪竹平;田济溪;;牙本质的神经[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10 王银环;谢文忠;郭新勇;;氟化钠与半导体激光对牙齿过敏症疗效的观察[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鹏;碘化银治疗老年性牙本质过敏症[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陶媛媛邋整理;牙本质敏感诊治指南要点[N];健康报;2008年

3 吴一福;纳米技术在口腔科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记者 马艳玲;怎样消除牙过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健;三成国人口腔患“感冒”[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6 金匕辉;“酸倒牙”和牙疼怎么办[N];保健时报;2003年

7 邱华艳;医生:牙齿敏感也是病[N];四川科技报;2008年

8 兰莉;近3成中国人受牙本质敏感困扰[N];科技日报;2008年

9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牙齿怕冷怕酸也是病[N];健康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颖;为何如此多的人患牙齿敏感?[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宇;无机改性处理对牙本质粘结性能影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2 赵三军;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3 李箐;氟/钾纳米羟基磷灰石涂膜的合成及其对牙本质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6年

4 安兵兵;生物硬组织材料的变形与断裂机理研究及材料设计[D];上海大学;2012年

5 王晓虹;Ca_3SiO_5及Ca_3SiO_5/CaCl_2复合牙科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梁志红;脂质体在人体硬组织中的仿生矿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熊芳;天然牙和牙科陶瓷半透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陈庆光;牙齿组织光散射机理及龋齿早期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轩东英;中国颅骨锁骨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的基因突变及相关功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10 王晓玲;不同增稠载体的过氧化脲漂白剂对釉质和修复体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翔;四种粘结剂剪切力对比的实验研究和电镜观察[D];浙江大学;2010年

2 潘文婷;粪肠球菌感染牙本质小管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中南大学;2011年

3 郑新宇;胶原酶及其抑制剂对牙本质粘结持久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马琰;Hybrid Coat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朱丹丹;硬化性牙本质粘结界面形态的观察和粘结强度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6 胡承华;六氟硅酸铵溶液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D];中南大学;2010年

7 景晓婷;不同粘接系统的牙本质粘接界面形态学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齐晓宇;漂白后牙本质颜色改变对牙齿体部与颈部颜色影响的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1年

9 张彦;乙二胺四乙酸溶液对牙本质脱矿效果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林东;两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3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43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