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的IL-6mRNA及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15:07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白念珠菌与KB细胞的黏附情况,探讨白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和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白念珠菌的致病机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在KB细胞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以及白念珠菌感染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IL-6在口腔上皮细胞早期防御白念珠菌感染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以口腔鳞癌细胞系KB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在不同的时间,白念珠菌的黏附总数、活力、及菌丝转换情况;分别以白念珠菌的菌丝相、孢子相和灭活的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以单独培养的KB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在6h、12h、24h提取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6的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在24h时IL-6mRNA表达水平。 结果:1.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发生细胞黏附,24h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黏附的KB细胞数逐渐增多,孢子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均可黏附KB细胞。2.白念珠菌黏附KB细胞后,念珠菌仍保持其活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游离态念珠菌的总数逐渐减少,从感染3小时后的1.5×105candida cells/cm~2减少到24小时后的8×103candida cells/cm~2。3.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其形态从孢子相逐渐向菌丝相进行转换。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菌丝的转换率逐渐升高,由3小时后的23.1%升高到24小时后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表达IL-6的蛋白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12h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趋势,白念珠菌孢子相和菌丝相感染KB细胞后IL-6的蛋白表达含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RT-PCR成像分析系统显示,孢子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黏附KB细胞后均可使IL-6mRNA的表达增加而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被黏附的KB细胞数与游离态白念珠菌的总数均具有时间依赖性。白念珠菌的菌丝转换率与时间呈正相关。2.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IL-6的蛋白表达上调,且表达的含量与时间具有依赖关系。3.白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IL-6的mRNA表达上调,提示上皮细胞可能参与白念珠菌的免疫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0.2
【图文】:

KB细胞,白念珠菌


取5μl PCR产物与1μl上样液,混匀后加入2%琼脂糖凝胶加样孔中,以DL1000作为相对分子质量Marker,电压为80 v,电泳约40分钟,取出凝胶置于凝胶成像分析仪中成像,用Gel-Pro analyze做条带灰度分析,以IL-6mRNA与GAPDH mRNA条带灰度比值来检测样本中IL-6mRNA的相对表达量。(六)结果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 ±S 表示,经 SPSS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一.白念珠菌与 KB 细胞的黏附(一)白念珠菌黏附 KB 细胞的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 KB 细胞是扁平的多角形,在胞质靠近中央处有圆形的细胞核,各个细胞间紧密相连,彼此互相衔接,呈现“铺路石”状。4. PCR产物半定量分析

KB细胞,念珠菌,革兰氏染色,倒置显微镜


取5μl PCR产物与1μl上样液,混匀后加入2%琼脂糖凝胶加样孔中,以DL1000作为相对分子质量Marker,电压为80 v,电泳约40分钟,取出凝胶置于凝胶成像分析仪中成像,用Gel-Pro analyze做条带灰度分析,以IL-6mRNA与GAPDH mRNA条带灰度比值来检测样本中IL-6mRNA的相对表达量。(六)结果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 ±S 表示,经 SPSS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一.白念珠菌与 KB 细胞的黏附(一)白念珠菌黏附 KB 细胞的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 KB 细胞是扁平的多角形,在胞质靠近中央处有圆形的细胞核,各个细胞间紧密相连,彼此互相衔接,呈现“铺路石”状。4. PCR产物半定量分析

白念珠菌,孢子,细胞


一.白念珠菌与 KB 细胞的黏附(一)白念珠菌黏附 KB 细胞的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 KB 细胞是扁平的多角形,在胞质靠近中央处有圆形的细胞核,各个细胞间紧密相连,彼此互相衔接,呈现“铺路石”状。图 1 正常贴壁生长的 KB 细胞 图 2 孢子相白念珠菌黏附 KB 细胞(倒置显微镜 40×) (革兰氏染色 1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东;孙建军;罗顺云;李志新;高学军;;IL-6 mRNA和TGFβ_1 mRNA在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J];北京口腔医学;2007年04期

2 马江敏;张鹏;常乐;;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对邻牙牙本质深龋者牙髓中IL-6、TNF-α含量变化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曹丽芳;赵晓军;;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自细胞介素-6水平检测[J];中国医药导刊;2009年01期

4 周村建,郝飞,王鲁,钟白玉;白念珠菌菌丝的诱导培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5 任南,文细毛;白色念珠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年02期

6 刘为国,黄敏;口腔中影响白色念珠菌粘附的因素[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2年04期

7 于爱敏;胡雁;;不同白色假丝酵母菌菌株间致病因素的差异及其对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8 刘佳佳,阪根刚,恒松德五郎;正常人同活动性SLE患者的PHA刺激T细胞对IL-2/IL-4/IL-6/PMA反应性的比较[J];免疫学杂志;1992年02期

9 王琳,夏汝山,刘玉峰,魏立强,张衍国;EB病毒体外诱导CD5~+B细胞产生IL-6及免疫球蛋白的意义[J];免疫学杂志;2004年04期

10 苏英;李春阳;;敏感和耐药白念珠菌磷脂酶活力与其毒力关系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2746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46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e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