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不同方法测量牙齿形态的精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9 21:49
【摘要】:牙齿外部形态测量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直接测量是指用游标卡尺对离体牙进行手工测量,间接测量包括对牙齿的影像学测量和对牙合石膏模型的测量。影像学方法是采用MicroCT、牙科CT、螺旋CT和曲面断层摄影等设备扫描牙齿或牙弓,在计算机上获取人牙的图像后进行测量。几种影像学方法在扫描精度、操作过程及适用对象等方面各不相同,为寻找一种准确、快捷、操作简单、成本低的方法来进行活体全牙列牙齿测量,本研究以离体牙的手工测量为对照组,分别用MicroCT、牙科CT、螺旋CT和曲面断层摄影扫描离体牙组成的模拟全牙列,对牙齿外部形态进行测量,比较四种影像学方法的测量精度,筛选出一种准确、可行的测量人体全牙列的方法。 牙合石膏模型的测量是间接获得牙齿外部形态数据的另一方法,传统测量都是用游标卡尺对石膏模型直接测量,但由于石膏的物理特性,使得其在储存、管理、运输等方面存有缺陷,且游标卡尺反复测量易磨损石膏而影响精度,故本研究用MicroCT测量石膏模型,探讨一种数字化的建模和测量方法,以替代传统石膏模型的测量及存储。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离体牙的直接测量将收集到的上、下颌7-7离体牙清理消毒后,用游标卡尺进行直接测量,测量内容包括牙体全长、牙冠宽度、厚度和高度,每个项目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得出离体牙的外部形态数据。 2.四种影像学方法测量牙齿形态的精度分析采用MicroCT、牙科CT、螺旋CT和曲面断层摄影四种影像学方法分别对离体牙模拟牙列进行扫描测量,测量内容包括牙体全长、牙冠宽度和厚度,每个项目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三周后重复测量。将四种方法获得的测量值分别与离体牙手工测量值相比,采用信度与效度的统计方法,比较分析四种影像学方法的测量精度。 3.游标卡尺和MicroCT测量石膏模型牙冠外形的精度分析将模拟牙列的石膏模型分别用游标卡尺和MicroCT对其进行手工测量和计算机测量,测量内容包括牙冠宽度、厚度和高度,每个项目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三周后重复测量。测量结果与离体牙测量值相比,分析两种方法测量石膏模型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研究结果 1.获得了上下颌7-7离体牙的全长、冠高、冠宽、冠厚的各项数据,各数值均在王惠芸教授所测的中国人牙标准形态数据正常范围内,说明所选离体牙均来自正常牙列,所测数据均真实、可靠,可作为后续实验的检验标准。 2.四种影像学方法测量模拟牙列,间隔三周前后两次测量值间均有高度相关性(r≥0.964),说明各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均较好。与离体牙测量结果相比较,测量精度以MicroCT最高,为-0.50~0.50mm,但因无法用于活体牙列研究,限制了它的使用;牙科CT测量精度与MicroCT相近,为-0.51~0.51mm,并且可用于活体牙列扫描,可作为测量人体全牙列牙齿形态的较好手段;螺旋CT测量精度次于牙科CT,为-0.62~0.62mm,其操作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样本的活体全牙列测量;曲面断层摄影的测量精确性最差,测量误差为-1.48~1.48mm,其所能测量的项目有限,且存在图像失真和形变问题,故不宜用于牙齿形态的测量。 3.对于全牙列牙冠外部形态的研究,螺旋CT对模拟牙列牙齿宽度、厚度的测量绝对误差分别为0.146mm,0.176mm,均大于石膏模型手工测量的绝对误差0.142mm,0.057mm,故不宜采用;牙科CT测量牙冠宽度和厚度的绝对误差为0.048mm,0.151mm,与手工测量石膏模型的优劣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MicroCT对石膏模型的测量值与金标准高度相关(r≥0.988),其综合测量误差为-0.338~0.338mm ,低于手工测量石膏模型的综合误差-0.408~0.408mm,故MicroCT是一种较好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方法,可替代牙合石膏模型的传统手工测量。 结论 1.根据四种影像学方法的测量精度、可操作性、适用性及成本等方面,笔者认为牙科CT较适合对人体全牙列进行形态学测量研究。 2. MicroCT能对牙合石膏模型进行高精度的三维重建和测量,可作为一种替代手工测量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83.5
【图文】:

牙列


离体牙制成的模拟牙列

牙列,扫描测量


MicroCT扫描测量模拟牙列

牙列,牙科,扫描测量,测量模拟


牙科CT扫描测量模拟牙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敦浩,张宝栋;应用液态硅橡胶作根管充填剂105个离体牙试验报告[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7年03期

2 董岩,李萌,曾光,每晓朋,补蔚萍,范继红,王捍国,赵守亮,王光华;牙体牙髓病学离体牙口内模型的研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5年07期

3 张东辉;;前牙脱位后一次性根管充填再植术的临床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8期

4 蔡森华;;上颌前牙外伤离体1周再植成功1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16期

5 雷庆丰;;自身离体牙修复13例[J];吉林医学;1990年06期

6 崔保香;;牙齿脱位再植成活1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2年06期

7 黄菁;黄轶红;;45颗前牙外伤脱位再植的临床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08年03期

8 史春;刘启成;牛卫东;;采用CT扫描离体牙建立牙体及牙髓三维数字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9 何帅;王光耀;王少海;汪大林;黄云兴;汤佰熙;;口腔医学生临床前离体牙及人工根管根管治疗教学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佘小伟;朱友家;卢爽;;RVG数字成像系统用于离体牙根管工作长度测量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喜云;李宏全;;肾被膜微环境诱导牙齿发育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2 王冠华;李燕妮;姚晖;孟卓;连小丽;梁雨;张林朴;万木森;代晓华;石博雅;;OCT检出人离体牙根部早期脱矿的实验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郑庆华;刘成霞;张岚;黄定明;耿宁;;micro-CT评估镍钛器械预备离体牙S形根管的效果[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叶勇;;四川自贡蜥脚类恐龙化石的新发现[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陈亮;何利邦;陈豆豆;李继遥;;外源性色素渗入牙齿深度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古向生;赵继刚;贾淑娟;;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早期摘除后邻近恒牙的变化(附63例临床与影像学观察)[A];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法军;张敬雷;原海兵;朱泓;;天津蓟县明清时期居民牙齿形态特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少英;刘洋;;绒鼠属(Eothenomys Miller,1896)系统学研究概况[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吕长胜;归来;王玉华;张智勇;牛峰;唐倩;;牙颌前部损伤性畸形的整形修复[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刘奕;杨国斌;葛建埔;吴红];;ProTaper和Flexofile锉在离体牙弯曲根管中成形能力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爱文;牙齿也会患肿瘤[N];大众卫生报;2000年

2 王丽霞;塔梦,从这里飞扬[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小龙;让孩子吃出一口健康的牙[N];保健时报;2003年

4 本刊记者 曹金宇;京东再起新亮点[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5 张家勇;儿童牙齿外伤怎么办[N];中国石油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陈永杰;“镇馆之豹”造假?[N];北京科技报;2011年

7 陈志方;脱落牙再植有学问[N];健康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齐芳;“最原始的猎豹”是真的吗?[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文卫东;双峰驼牙齿形态与头颅的相关性和MPR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梅;不同方法测量牙齿形态的精度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2 吴刚;前牙反(牙合)对牙齿位置的影响及与牙齿形态的相关联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郑梁;小鼠牙齿形态发生过程中Msx1/2、BMP-4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4 郑铁丽;离体牙储存方式对牙本质粘结系统微拉伸强度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李涛;少陵原西周墓遗址3000年前人牙齿形态和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6 孟勇;陕西长安区出土1000年前人牙齿形态学及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刘新强;离体牙托槽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8 熊伯刚;自酸蚀粘结剂XenoⅢ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王瑜;口腔数字化成像系统分角投照失真率的初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10 何美英;激光龋齿探测仪探测(牙合)面龋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8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48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5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