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OSF癌变侵袭转移的临床研究及其与Wnt途径异常激活关系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12:46
【摘要】: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与咀嚼槟榔有关的口腔黏膜疾病,OSF可以癌变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临床上观察到此类患者的局部复发与颈部淋巴转移率要高于其它非OSF癌变鳞癌,预后较差,提示OSF癌变鳞癌可能存在有别于非OSF癌变鳞癌不同的生物学行为,然而目前关于OSF癌变鳞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甚少。 Wnt途径是一类在生物体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途径,调节控制着众多生命活动过程,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最近几年针对Wnt途径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关系的研究开始引起关注,却未见Wnt途径在OSF癌变鳞癌中的研究。 目的:本文旨在对OSF癌变鳞癌生物学行为进行临床与机制研究。通过已被确诊的OSF癌变鳞癌临床病例,对OSF癌变鳞癌病例与非OSF癌变鳞癌病例的临床特点与生物学行为进行对比研究,以补充与完善关于OSF癌变生物学行为方面的临床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及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对Wnt途径的几个关键分子在OSF癌变鳞癌等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其在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从而探讨Wnt信号途径在OSF癌变鳞癌侵袭转移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通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OSF癌变鳞癌病例后对其复发转移率控制的优劣,提出手术治疗OSF癌变鳞癌的推荐术式,以提高OSF癌变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 材料与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经手术治疗的口腔黏膜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病例分为OSF癌变鳞癌组及非OSF癌变鳞癌组。对其病例分布、发病部位、临床特征、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等进行统计比较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2例OSF癌变鳞癌与48例非OSF癌变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染色,检测组织中β-catenin、Wnt2、E-cadherin、TCF-4以及CD44v6的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OSF癌变鳞癌组织与非OSF癌变鳞癌组织及各自癌旁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及TCF-4的mRNA水平的变化;收集45例OSF癌变鳞癌患者,对其中25例采用原发灶扩大癌旁组织、与颈部淋巴组织连续垂直切除、个体化皮瓣修复的手术方法并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比较研究,将其研究结果供临床应用。所得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一.OSF癌变鳞癌组复发转移率(43.12%)高于非OSF癌变鳞癌(30.77%),预后较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β-catenin的易位表达 1.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为细胞膜阳性(强染色率93.33%); 2.OSF癌变鳞癌组织呈现β-catenin胞膜染色减少乃至消失(强染色率7.69%),非OSF癌变鳞癌组织亦存在β-catenin胞膜染色减少(强染色率2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F癌变鳞癌组织β-catenin胞浆内积聚率达61.5%,非OSF癌变鳞癌组织则达57.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F癌变鳞癌组织β-catenin核易位率达59.6%,非OSF癌变鳞癌组织则未发现β-catenin的核易位现象; 3.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织与非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织比较,β-catenin包膜强染色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7%,86.7%,P<0.01); 4.荧光实时定量RT-PCR结果:OSF癌变鳞癌组织(1.10)与非OSF癌变鳞癌组织(1.70)之间β-catenin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织(0.87)与非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织(0.85)之间β-catenin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Wnt2的异常表达 1.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Wnt2表达为阴性; 2.OSF癌变鳞癌组织可见Wnt2的高表达(染色率达78.84%)与非OSF癌变鳞癌组织的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织Wnt2染色率为34.62%,而非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织无Wnt2染色; 3.Wnt2的表达与β-catenin膜染色呈负相关(r=-0.956,P=0.011),与β-catenin胞浆积聚呈正相关。 四.E-cadherin的表达 1.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为细胞膜阳性,强染色率达93.33%; 2.OSF癌变鳞癌组织中E-cadherin膜表达明显减少,强染色率3.85%;非OSF癌变鳞癌组织中E-cadherin强染色率53.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织中E-cadherin强染色率57.69%,非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织E-cadherin强染色率64.4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膜E-cadherin与β-catenin的膜表达呈正相关(r=0.962,P=0.038),Wnt2与膜E-cadherin的减少或消失存在负相关(r=-0.919,P=0.027),β-catenin的易位与膜E-cadherin的减少具有伴随关系。 4.荧光实时定量RT-PCR结果:OSF癌变鳞癌组、OSF癌变鳞癌癌旁组、非OSF癌变鳞癌组、非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等4组中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黏膜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4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五.TCF-4及CD44_v6的表达 1.正常口腔粘膜中,TCF-4的表达表现为细胞核弱阳性(20%);CD44_v6的表达表现为细胞膜阳性(40%); 2.TCF-4在OSF癌变鳞癌组织染色率69.23%,在非OSF癌变鳞癌组织48.8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F-4在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织染色率50%,在非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织22.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CD44_v6在OSF癌变鳞癌组织染色率40%,在非OSF癌变鳞癌组织8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_v6在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织染色率57.7%,在非OSF癌变鳞癌癌旁组织48.8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CD44_v6的表达与TCF-4呈正相关(r=0.949,P=0.014)。 5.荧光实时定量RT-PCR结果:OSF癌变鳞癌TCF-4 mRNA表达量较其它4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六.采用扩大癌旁组织切除、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组织连续垂直切除、个体化皮瓣修复等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可以明显减少OSF癌变鳞癌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2%与40%); 结论:一.OSF癌变鳞癌临床上表现为更具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生物学行为; 二.Wnt途径在OSF癌变鳞癌中处于异常活化状态; 三.OSF癌变鳞癌中Wnt2的表达上调导致β-catenin在胞浆/胞核的积聚,促使Wnt/β-catenin途径的活化,该途径的活化在OSF癌变鳞癌形成和肿瘤播散上具有重要作用; 四.Wnt途径的活化导致细胞黏附分子E-cadherin与CD44v6表达的改变,进而促进OSF癌变鳞癌的侵袭与转移; 五.扩大原发灶切除边界以及原发灶-颈部连续垂直切除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手术治疗OSF癌变鳞癌的推荐术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81.5;R739.8
【图文】:

癌变,年龄,与非,平均值


60一69岁76例,70以上37例。二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l一l、表l一3)。图1一 1OSF疾变蜂癌组与非OsF癌变蜂疡组年龄平均值表1一osF癌变蜂癌组与非osF痛变鲜癌组年龄平均值(n司抖7)组别年龄OSF癌变组109非OSF癌变组338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5.7社8.1155.93士11.29 <0.01

口腔,细胞膜


膜染色定位于细胞膜,以细胞膜上出现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线状间断或连续分布物质者为阳性细胞,薪膜基底层细胞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勃膜表层细胞,豁膜下层无染色(见图2一1、2一2)。图2一1正常口腔私膜卜副即玩的染色(sPxloo)图2一正常口腔私膜卜冰即in的染色(sPx400)WntZ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浆,但在正常口腔薪膜中无细胞浆染色。(见图2一3、2一)。图2一正常口腔秘膜wnl口的染色 (spxl00)图洲正常口腔彩膜wb口的染色(sPX4(X))E一eadherin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膜,在正常口腔勃膜定位于细胞膜染色明显,以细胞膜上出现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线状间断或连续分布物质者为阳性细胞,薪膜基底层细胞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薪膜表层细胞,薪膜下层无染色(图2一5、2一6)。

口腔,彩膜,细胞膜


膜染色定位于细胞膜,以细胞膜上出现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线状间断或连续分布物质者为阳性细胞,薪膜基底层细胞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勃膜表层细胞,豁膜下层无染色(见图2一1、2一2)。图2一1正常口腔私膜卜副即玩的染色(sPxloo)图2一正常口腔私膜卜冰即in的染色(sPx400)WntZ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浆,但在正常口腔薪膜中无细胞浆染色。(见图2一3、2一)。图2一正常口腔秘膜wnl口的染色 (spxl00)图洲正常口腔彩膜wb口的染色(sPX4(X))E一eadherin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膜,在正常口腔勃膜定位于细胞膜染色明显,以细胞膜上出现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线状间断或连续分布物质者为阳性细胞,薪膜基底层细胞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薪膜表层细胞,薪膜下层无染色(图2一5、2一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超;254例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中舌乳头萎缩的临床调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邱喜丽;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疗效评估及wnt1的表达[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51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51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e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