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泡沫及氟保护漆对下前乳牙釉质表面脱矿保护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18:47
【摘要】:目的:儿童乳牙龋发病率高,就诊率低,严重影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咀嚼功能,影响全身健康及生长发育,对其发音和心理也造成不良影响;乳牙龋的预防,可以降低乳牙龋的发病率,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脱矿液中钙离子浓度,扫描电镜观察法,探讨乳牙局部使用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对乳牙脱矿的保护作用,为临床上选择乳牙局部用氟防龋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标本选取 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患者中,因乳牙滞留需要拔除的健康下颌乳前牙60颗。所预留乳牙作为实验牙的纳入要求: 1.110倍放大镜下观察,牙齿冠部釉质唇面完好,色泽正常,无裂纹; 1.2非氟斑牙; 1.3非四环素牙; 1.4牙冠无龋坏、无缺损、无折裂。 2标本处理及保存 乳牙拔除后用手动洁治器和低转速毛刷清洗去除牙表面污物,高速手机从冠根部截去牙根,注意保护牙釉质的表面,从截断面拔出残髓,清洗干净,贮藏在0.9%生理盐水的容器中,放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每天更换生理盐水。实验标本在冰箱中储存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 3实验步骤 3.1标本清洗处理:将留取的下颌乳前牙用去离子水在超声波清洗器内清洗5min。 3.2唇面实验区域设计:以下颌乳前牙牙冠标本唇面中下1/3交界处为实验区域下界,向切缘方向2mm处为实验区上界,从中线向近远中各1mm为实验区的左右边界,在牙冠唇面形成2mm x2mm的实验区域。根方断面用石蜡封闭;实验区域双面胶保护,实验区以外牙冠部位涂布覆盖一层防酸指甲油,待自然干燥后再重新涂布一层,自然干燥后,去除实验区的双面胶,形成2mm x2mm的釉质暴露区,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备用。 3.3标本分组:将60颗下颌乳前牙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颗牙,A组为6000ppm氟化泡沫组,B组为5000ppm氟保护漆组,C组为去离子水对照组。 3.4局部用氟 A组(6000ppm氟化泡沫组):6000ppm氟化泡沫喷涂于专用托盘底部,吹干牙面,将标本的釉质暴露区与泡沫接触覆盖,保留接触4min,然后用气枪吹去多余的泡沫,自然干燥。 B组(5000ppm氟保护漆组):吹干牙面,专用毛刷将5000ppm氟保护漆在标本的釉质暴露区涂布一层,自然干燥。 C组(去离子水对照组):吹干牙面,将标本牙放在去离子水中浸泡4min,然后用气枪吹去多余的水分,自然干燥。 将三组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后的离体牙标本分别置于60个装有5ml脱矿液的带盖的玻璃瓶中,盖子封闭玻璃瓶口,全部置于37℃电热恒温培养箱中,72h后取出标本,玻璃瓶中的脱矿液用作测量牙釉质溶出Ca2+量的多少。 4结果测定及观察 4.1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部分饱和酸缓冲脱矿液中钙离子的溶出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4.2每组中随机抽取标本2例,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齿釉质表面形态结构。 结果: 1经72h脱矿标本肉眼观察:氟化泡沫组、氟保护漆组和去离子水对照组中每个标本的唇面釉质暴露区均变得无光泽,且呈现白垩色的改变,而标本唇面釉质暴露区外涂布指甲油的区域比较有光泽,未发现形态和颜色的改变。 2钙溶出量: 2.1氟化泡沫组钙溶出量:115.54±14.85μg/mL 2.2氟保护漆组钙溶出量:80.33±13.42μg/mL 2.3去离子水对照组钙溶出量:163.44±10.67μg/mL 氟化泡沫组及氟保护漆组析出的Ca~(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氟保护漆组析出的Ca~(2+)浓度显著低于氟化泡沫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氟化泡沫组与氟保护漆组两实验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3.1去离子水对照组扫描电镜观察,表现为釉质表面形态结构的不规则,组织结构疏松,1000倍下釉质表面呈现为形态不完整,大片蜂窝、裂隙状。3000倍下釉质表面散布着酸蚀脱矿的裂隙,有些区域硬组织完全丧失,有些硬组织区域已坍塌、断裂,有些区域为蜂窝状,基本没有再矿化白色沉积物。 3.2氟保护漆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涂布氟保护漆的牙釉质表面比较完整,蜂窝状结构不明显,存在一些孔隙,只是一些直径较小、不规则的微孔,部分区域存在细小、密集、均匀的表面脱矿孔隙,牙釉质表面存在较多再矿化反应的沉积物,有的沉积物较大,呈现为白色团块状。 3.3氟化泡沫组扫描电镜观察,与氟保护漆组相比较,照片有相似处,氟化泡沫组脱矿形成的蜂窝状脱矿结构明显,多孔隙,且形成的孔隙直径较大,部分区域出现了釉质表面裂隙,在釉质表面存在小块状的再矿化白色沉积,沉积物较少。 结论: 氟化泡沫及氟保护漆都可以对乳牙牙釉质的表面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强其表面抗酸性能;氟保护漆较氟化泡沫具有更好的抗酸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8.1
本文编号:2753836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玮,李玉晶,葛丽华;不同氟制剂抗龋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4年01期
2 王金华;林居红;詹怡;蒋琳;;两种浓度氟保护漆在体外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07年04期
3 林居红;蒋琳;杨刚;王金华;;3岁儿童使用氟保护漆后尿氟近期变化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6期
4 张绍伟;阳宏林;;氟保护漆预防儿童乳牙龋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5期
5 钱成明,秦明群,毛峻武,邓少山;氟处理正畸酸蚀牙釉质表面超微结构的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张振武,孙先录,马德新,王申;驻马店市小学生龋病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7 吴红],周学东,谭红,张萍;微量元素矿化液促进釉质龋再矿化层形成机理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8 李少敏,范旭,邹静;氟化钠滴剂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2年临床效果评价[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9 李霞,李重林,李刚,凌天牖,蔺万斯,蔺代隆,梁华;不同浓度及酸碱度的氟化泡沫防龋的形态学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10 黄彦;朱洪水;何予敏;;不同浓度氟化泡沫对牙釉质抗酸性影响的对比研究[J];口腔医学;2007年11期
本文编号:2753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538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