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固定矫治器对龋活跃性影响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17:37
【摘要】:目的Cariostat检测法检测儿童固定矫治中龋活跃性的变化,探讨固定矫治中以及有意向选择固定矫治器治疗的儿童是否为龋病的高危易感人群,从而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有效的防龋方案,减少正畸治疗过程中因龋病带来的并发症及不良后果。方法随机选择正畸科患者44人(11~14岁),口内均为恒牙列,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1.口腔检查:对研究对象于固定矫治器配戴前、配戴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口腔检查,计算龋失补指数(DMFT)。2.龋活跃性检测:于固定矫治器配戴前、配戴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采用Cariostat检测法进行龋活跃性检测(caries activity test,CAT),得出龋态值(CAT值),CAT值≥1.5为高患龋风险,CAT值≤1.0为低患龋风险。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F检验),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CAT值与DMFT相关性,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调查11~14岁配戴固定矫治器的儿童共44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26人,不同性别之间配戴固定矫治器前后CAT值和DMF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固定矫治中不同患龋风险人数的变化:高患龋风险人数在配戴固定矫治器前为19人(43.18%),配戴后1个月为17人(38.64%),3个月为36人(81.82%),6个月为37人(84.09%),低患龋风险人数在配戴固定矫治器前为25人(56.82%),配戴后1个月为27人(61.36%),3个月为8人(18.18%),6个月为7人(15.91%),配戴固定矫治器后高患龋风险人数呈上升趋势,相反,低患龋风险人数呈下降趋势。3.固定矫治中CAT值与DMFT的变化:CAT值:配戴固定矫治器后1个月与配戴前CA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3个月CAT值高于配戴前及配戴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6个月CAT值高于配戴前、配戴后1个月、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FT:配戴后1个月与配戴前DM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3个月与配戴前、配戴后1个月DM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6个月DMFT高于配戴前、配戴后1个月、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AT值与DMFT相关性:本研究显示CAT值与DMFT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即CAT值越高,DMFT越高。结论1.本研究显示配戴固定矫治器前后不同性别之间CAT值及DMF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配戴固定矫治器后3个月、6个月CAT值均高于配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固定矫治器的使用会影响机体的龋病活跃程度,导致患龋风险增高。配戴固定矫治器后6个月CAT值及DMFT均高于配戴前、配戴后1个月、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固定矫治器配戴时间越长,龋病发生的可能性越高。3.CAT值与DMFT有相关性,呈明显正相关,说明Cariostat检测法能反映患龋现状,对龋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4.固定矫治中的患者和有意向进行固定矫治的人群是龋病的高危易感人群,应对这类人群给予早期综合防治手段,预防及阻断龋病的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83.5
【图文】:

颜色变化,培养液,范围,易感性


图 1 CAT 值与 PH 范围根据培养液的颜色变化Fig.1 CAT value and PH range vary according to the color of culture medium表 1 检验结果判别参考表Tab.1 Test result discriminant reference table数值 颜色 PH 值范围 易感性0 蓝色 6.0 以上0.5 深绿色 5.9-5.7低风险1.0 浅绿色 5.6-5.21.5 黄绿色 5.1-4.9高风险2.0 浅黄绿色 4.8-4.62.5 浅黄色 4.5-4.33.0 黄色 4.2 以下

性别分布,患龋,固定矫治器


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9) 9与DMF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2 性别分布Fig.2 Sex distribution表 2 不同性别配戴固定矫治器前后 CAT 值与 DMFT 的比较Tab.2 Comparison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时间(月) 男 女 t PCAT 值 配戴前 1.17±0.66 1.31±0.90 0.568 0.5731 1.31±1.07 1.48±1.23 0.489 0.6273 2.19±0.77 2.33±0.92 0.503 0.6186 2.58±0.67 2.46±0.80 0.530 0.599DMFT 配戴前 0.06±0.24 0.15±0.54 0.720 0.4761 0.06±0.24 0.27±0.67 1.504 0.1423 0.11±0.47 0.27±0.72 0.813 0.4216 0.39±1.14 0.62±1.39 0.570 0.5712.2 固定矫治中不同患龋风险人数的变化本研究显示,高患龋风险人数在配戴固定矫治器前为19人(43.18%),配戴后1个月为17人(38.64%),配戴后3个月为36人(81.82%),配戴后6个月为37人(84.09%);低患龋风险人数在配戴固定矫治器前为25人(56.82%),配戴后1个月为27人(61.36%),配戴后3个月为8人(18.18%),配戴后6个月为7人(15.91%)。配戴固定矫治器后高患龋风险人数呈上升趋势

患龋,风险,固定矫治器


低患龋风险人数在配戴固定矫治器前为25人(56.82%),配戴后1个月为27人(61.36%),配戴后3个月为8人(18.18%),配戴后6个月为7人(15.91%)。配戴固定矫治器后高患龋风险人数呈上升趋势,相反,低患龋风险人数呈下降趋势。(见表3、图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霏霏;;固定矫治器与种植支抗在压低伸长牙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对比[J];健康之路;2017年05期

2 张扬,任宏,张丹;固定矫治器对龈沟液中蛋白质成分的影响[J];口腔医学;2005年04期

3 陈进英;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的临床体会[J];广东牙病防治;1998年02期

4 余炜伟;新型唇挡在固定矫治器中的应用[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赵春洋;固定矫治器配合后牙合垫矫治前牙反合[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6 张君 ,王旭霞;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矫治所致的痛觉[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7年06期

7 徐克俭,蔡锦萍;预防固定矫治器附件脱落的护理体会[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8 陈淑;拆除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护理[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9 钟惠,王丛智;初戴固定矫治器疼痛与不适的探讨[J];广东牙病防治;1995年S1期

10 鲍红;;介绍一种戴固定矫治器患者的专用牙刷[J];中华护理杂志;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雅静;;比较不同的口腔卫生宣教方式在固定矫治器患者中的菌斑控制效果[A];第十三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曲培林;高嵩;张丽娟;;活动矫治器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牙鉭畸形的体会[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霍宗芳;;固定矫治器配合活动矫治器在正畸中的联合应用[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王海燕;张国朝;;活动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的临床体会[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5 陈耀俊;;固定矫治器矫正错鉭畸形320例临床分析[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6 陶沙;李锦标;;活动—固定矫治器在错鉭畸形中的联合应用[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7 白丁;辜岷;张剑;;固定矫治器中切牙转矩的控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严拥庆;阎贺庆;蔡中;;固定矫治器数字力学模型初建[A];2004年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冯云霞;田淳;米宇菁;;错鉭患者戴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口腔健康的变化[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王剑锋;杨静远;魏利敏;;正畸患者固定矫治器拆除前后唇部突度变化的三维评价[A];第十五次全国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爽;固定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状况及主要牙周致病菌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畅;固定矫治器对龋活跃性影响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9年

2 王小娟;不同固定矫治器矫治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3 任宏;青少年戴用固定矫治器前后龈沟液成分变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王乐文;三种固定矫治器对成人牙周炎错(牙合)畸形矫治疗效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董一磊;固定矫治器拆除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定量检测和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6 张永忠;固定矫治器治疗中龋病活跃性变化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徐琛;不同人格青少年固定矫治初期焦虑状态的调查[D];山东大学;2010年

8 卢仕英;原子力显微镜下自锁托槽与国产直丝弓托槽滑过弓丝前、后弓丝表面结构的变化[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9 陆卉;定量PCR检测正畸治疗前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杜志娟;快速腭扩展联合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63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63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1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