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克柔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及表达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08 07:52
【摘要】: 背景: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多,器官移植术及导管介入等各种治疗手段的开展,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发生菌群失调,使得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尽管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但毒力较弱的菌种如克柔念珠菌的感染也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频频发生。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仅与念珠菌菌体本身的形态,菌体表面结构及黏附力有关,还与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有关。白色念珠菌黏附于宿主上皮是其在宿主中形成集落及入侵体内的第一步,也是念珠菌具有强致病性的标志。白细胞介素-8(IL-8)是中性粒细胞强有力的趋化因子,在免疫调节和炎症过程中发挥双重作用。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口腔念珠菌病中,白色念珠菌可以激发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产生IL-8等细胞因子,参与黏膜局部防御反应。然而有关克柔念珠菌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黏附作用的研究并不多见,克柔念珠菌单独及与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表达IL-8参与口腔黏膜防御反应的研究国内还未见报道。 目的:本实验通过克柔念珠菌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共同培养,探讨克柔念珠菌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反应(ELISA)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观察克柔念珠菌单独及与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KB细胞)表达IL-8的影响,初步探讨IL-8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防御克柔念珠菌感染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1.在体外将克柔念珠菌与KB细胞共同培养,以白色念珠菌与KB细胞的黏附作为对照组,黏附后的细胞爬片经革兰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计数100个上皮细胞上黏附的念珠菌数。胰酶消化后收集细胞及念珠菌,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念珠菌的总数及菌丝转换率。2.将克柔念珠菌的孢子相和菌丝相菌悬液及与白色念珠菌混合后的孢子相和菌丝相菌悬液分别与KB细胞共同培养,以单独培养的KB细胞作为对照组,于6、12、24、48小时提取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反应(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8的蛋白含量。3.用Trizol法提取共同培养24小时后的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8的mRNA水平。实验数据间差异进行t检验,判断其统计学意义。 结果:1.克柔念珠菌黏附于KB细胞有时间依赖性,在24小时内随着时间的延长,黏附数逐渐增多,与对照组白色念珠菌比较,克柔念珠菌的黏附数低于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黏附KB细胞后,其形态从孢子相向菌丝相的转变也有时间依赖性,在24小时内随时间的延长,菌丝转换率逐渐增高,但克柔念珠菌的总数却减少。2.KB细胞基础表达少量的IL-8蛋白,在克柔念珠菌单独及与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KB细胞后表达IL-8的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克柔念珠菌菌丝相单独及与白色念珠菌菌丝相混合感染KB细胞后表达IL-8的蛋白水平高于孢子相;培养上清液中IL-8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24小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趋势;克柔念珠菌感染KB细胞后表达IL-8的蛋白水平,无论是孢子相还是菌丝相,均高于克柔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混合感染。3.克柔念珠菌单独及与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KB细胞24小时后,表达IL-8mRNA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克柔念珠菌菌丝相单独及与白色念珠菌菌丝相混合感染KB细胞后表达IL-8mRNA的水平高于孢子相;克柔念珠菌的孢子相及菌丝相感染KB细胞后表达IL-8mRNA的水平均高于克柔念珠菌与白色念珠菌混合的孢子相及菌丝相。 结论:1.克柔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有时间依赖性,克柔念珠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能力弱于白色念珠菌。2.克柔念珠菌形态从孢子向菌丝的转换可以帮助念珠菌逃避宿主的防御反应,与致病性有一定的关系。3.克柔念珠菌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能增强口腔上皮细胞表达IL-8,提示IL-8可能与局部克柔念珠菌感染的防御反应相关。4.克柔念珠菌与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时表达IL-8的含量低于克柔念珠菌单独感染,提示克柔念珠菌与白色念珠菌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拮抗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81.52
【图文】:

KB细胞,白色念珠菌,时间依赖性,统计学意义


(一)、克柔念珠菌与KB细胞的乳附结果(见图l):克柔念珠菌与KB细胞的豁附有时间依赖性,在24小时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勃附数逐渐增多。与对照组白色念珠菌比较,克柔念珠菌的豁附数低于白色念珠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转换率,菌丝,总数,KB细胞


注:克柔代表克柔念珠菌,白念代表白色念珠菌(以‘卜同此)图2.克柔念珠菌的总数及菌丝转换率的结果Fig2.ThetotalnumberofCandidaKruseiandresultofthetransformationofhyPhaeform二、IL一8蛋白含量的检测结果(见表1,图3)1.KB细胞基础表达少量的IL一8蛋白,在克柔念珠菌单独及与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KB细胞后表达IL一8的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克柔念珠菌的菌丝相感染KB细胞后表达IL一8的蛋白水平与抱子相比较无差异,P>0.05;克柔念珠菌与白色念珠菌的菌丝相棍合感染KB细胞后表达IL一8的蛋白水平高于抱子相混合感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抱子相和菌丝相克柔念珠菌单独及与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KB细胞后表达IL一8的蛋白水平有时间依赖性,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24小时达到高峰,随后略有降低。

蛋白含量,检测结果,相克


表1.IL一8蛋白含量的检测结果(p留ml,肚s)Tab1.TheresultofIL一8proteinlevels(p留ml,壮s)实验组对照克柔抱子相克柔菌丝相克柔+白念抱子相克柔+白念菌丝相16.391士023.038士1.65932.813士1.10627.730士1.65935.550土0.55363.310士2.212104.363士6.08272.693士5.52947.670士1‘10675.43肚7.188119.611士9.95382.468土2.76529.294士0.55330.858士1.65949.234士1.工0641.805土0.55337.505士1.10649.234士16.58864.483士1.65951.58士1.1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长青;景艳凤;;组织损伤时中药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6期

2 付冰;林艳娟;;骨髓微环境介导的白血病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3期

3 刘帅;杨雪松;范丽雪;陈阳;燕秋;;sLeX/L-选择素介导的双向黏附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J];生殖与避孕;2011年08期

4 蔡伟娟;陈慧园;程江;;E-选择素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1年13期

5 栾巍;赵立强;;肿瘤细胞团簇在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6 王宾;于振海;;钙黏蛋白超家族新成员CDH17与胃癌关系的研究现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12期

7 朱白鹭;揭克敏;;骨桥蛋白与肿瘤治疗[J];生命的化学;2011年03期

8 蒋才玉;郑劲平;;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抗炎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1年05期

9 邓超;王磊;丁浩然;;E-钙黏素在胶质瘤增殖与侵袭中的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11年08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恺;徐刚;王兴鹏;;干细胞生长因子调节肥大细胞的趋化黏附作用[A];2005年全国慢性胰腺炎学术大会专集[C];2005年

2 鄢庆枇;陈强;邹文政;郭国军;;致病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黏液的黏附研究[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马锋振;马洪升;;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生长及其对SGC7901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4 李华;杨世伦;李明;郜昂;李鹏;张文祥;赵华云;丁平兴;;潮间带植被对悬浮细颗粒泥沙的黏附作用——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孙雪蜂;林淑們;陈香美;师锁柱;席春生;洪权;吕扬;;纤维蛋白和凝血酶受体介导单核细胞黏附作用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白杨;张亚历;王继德;陈烨;张兆山;;幽门螺杆菌黏附素AlpA中四种黏附素保守区蛋白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安全性和黏附作用的体外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7 曾贤铭;谢珏;吴泉;孙长贵;张丽君;;451例念珠菌感染菌株鉴定结果与分析[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王晓光;巴雪青;;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的交联可增强中性粒细胞与重组ICAM-1间的黏附[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沈爱国;;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罗溶溶;;细胞黏附分子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及其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魏公铭;南京农大等攻关成功猪链球菌病防控技术[N];中国食品报;2008年

2 唐风;美科学家揭示肿瘤转移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舒纹;烫伤后 切莫乱涂牙膏[N];保健时报;2004年

4 李天舒;干细胞功能下降可致人类衰老[N];健康报;2007年

5 香港麦迪信医药出版有限公司供稿 何华虹 译;肿瘤治疗曙光乍现[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罗刚 秦嗣翠;肝癌门脉癌栓治疗优化模式创立[N];健康报;2006年

7 赵和云;乐托尔的作用机制及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邵成明;抗真菌新药伏立康唑[N];健康报;2002年

9 侯曜禹;能降解液态地膜问世[N];市场报;2001年

10 邵成明;抗真菌药家族的新成员———伏立康唑[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劲松;深部念珠菌的基因诊断、分子分型及耐药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2 胡军;E-cadherin与卵巢癌转移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3 郑胜;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协同保护肿瘤细胞的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淼淼;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的快速鉴定和近平滑念珠菌形态转换观察[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5 俞世冲;1、新型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2、GM3衍生物抗原的合成及肿瘤疫苗的免疫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左渝陵;天然药物防龋的物质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王欣玲;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晶状体后囊混浊形成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张志红;烟曲霉菌与气道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汝;克柔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及表达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2 奚志琴;耐伊曲康唑克柔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陈迎迎;去整合素Kistrin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黏附、增殖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4 武楠;粪肠球菌Ace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黏附活性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5 魏明丽;SDF-1α/CXCR4对THP-1细胞迁移及其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6 周婷婷;乳酸菌对小鼠派伊尔结黏附作用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吕运成;SDF-1α/CXCR4对THP-1细胞迁移及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的影响[D];南华大学;2006年

8 李国华;SDF-1α通过激活LFA-1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D];南华大学;2007年

9 陈雷;顺铂联合Endostatin对U251人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黄德海;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表达促炎因子和黏附作用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85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85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f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