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人β防御素3的重组表达和在感染根管治疗中抑菌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14:14
【摘要】: 牙髓、根尖周炎症是口腔内科常见病,细菌则是牙髓、根尖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根管治疗术是通过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等步骤,杀灭感染细菌,消除来自根管的刺激源,利用根尖周组织血运丰富、修复再生能力强的特点,治疗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病的方法。其目标是从根管开口到缩窄的根尖孔对整个根管进行三维清洁、成形和封闭,以达到治愈患牙,保存并恢复其功能的作用。而根管系统本身结构复杂且与根尖周、牙周相通,虽然经过机械和化学预备后,根管内的细菌、坏死牙髓和根管内壁的感染物,大部分已被清除,但是对于侧壁牙本质小管深部,侧支根管和根尖周等,器械以及冲洗液不易到达的地方仍存在细菌、毒素等病原刺激物,所以根管清理后的灭菌消毒仍是不容忽视的。长期的临床追踪观察和基础研究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根管消毒方法和消毒药物,目前学者们正在试图寻找一种较理想的根管消毒药物。 β防御素-3作为一种内源性抗菌肽,其快速、高效、广谱的抗菌效能和较少产生耐药性的特点,使得其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和应用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将其引入感染根管的治疗领域,对根管内的致病菌产生杀菌作用,将有可能大大提高和改善根管内灭菌消毒的效果,达到治愈牙髓、根尖周病变的目的。本课题本着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并重的目的而展开,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获得有活性的重组人防御素-3,并分析其抗菌能力,经过感染根管的体外和动物体内实验进一步研究rhBD-3在感染根管治疗中的作用,以期为牙髓和根尖周感染,尤其是根管内的重度感染的治疗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所进行的研究及结果如下: 第一部分hBD3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本研究根据在GenBank中登录的hBD3的完整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临床获取的正常人新鲜牙龈组织的mRNA为模板,采用RT-PCR的方法获得了hBD3成熟肽编码区全长序列,将其克隆入pGEM-T-EASY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扩增,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我们所获得的序列与Harder等文献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未发现有碱基的缺失或突变。 第二部分hBD3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其表达产物的活性检测 将hBD3成熟肽基因成功地正向克隆入pET-32a载体,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将含有pET-32a-hBD3重组质粒的BL21菌株经IPTG诱导后,表达产物经SDS-PAGE显示在约24KD处看到预期的条带。Western blot结果也提示HIS融合蛋白有基础性表达。对不同诱导时间、温度、IPTG浓度时融合蛋白表达率分析的结果表明:hBD3在35℃、0.6mmol/L IPTG、诱导6小时表达量分别达高峰。表达的融合蛋白大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沉淀中,小部分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上清中。包涵体溶解物过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经洗脱液洗脱收集得到目的蛋白,然后经多步透析法复性后,再进行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柱脱盐、浓缩。以SDS-PAGE检测,纯化蛋白为单一条带。肠激酶可以对融合蛋白进行切割,rhBD3从融合蛋白形式中分离出来,大小约5.1KD,与理论值接近。rhBD3的生物学活性分析实验显示rhBD3融合蛋白和融合蛋白酶切后的rhBD3成熟肽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明显抑菌环出现,表示均有抗菌活性。 第三部分重组hBD3对染根管致病菌抗菌活性的体外研究 重组hBD3对感染根管各种致病菌的抗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hBD3对所有试验菌株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随着rhBD3的浓度增加,细菌数量减少,与天然提取的hBD3活性基本一致。但是MIC或MBC浓度对不同的细菌而言并不一致。rhBD3除了对常见兼性厌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作用以外,对根管内常见的专性厌氧菌的三种标准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对内氏放线菌、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也有作用,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则比较小。 从重组hBD3对离体人牙根管内致病菌抗菌活性研究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封药后细菌阳性的根管数量明显低于封药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说明四种消毒药物包括rhBD3对根管内的优势致病菌均有抗菌或抑菌作用;对比四种消毒药物对各种细菌的抗菌活性发现,其中FC组、碘仿糊剂组和rhBD3组的抗菌活性高于Ca(OH)2糊剂组(P0.05),特别是对于厌氧菌;但是FC组、碘仿糊剂组和rhBD3组间的抗菌活性则无明显区别(P0.05)。 第四部分重组hBD3对犬的感染根管内致病菌抗菌活性的体内研究 本实验建立了犬的感染根管动物模型,摄X线片证实各实验犬牙出现不同程度的牙周膜腔增宽、根尖周骨质稀疏区。实验中各处理组在根管封药后,无论厌氧还是需氧菌,细菌的检出率明显减少,经x2检验,消毒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进一步两两比较,Fc组,Ca(OH)2糊剂组,rhBD3组均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前三者的细菌检出数值远小于后者,说明Fc,Ca(OH)2糊剂,rhBD3对根管内的需氧和厌氧菌均有抑制作用,都能显著减少预备后根管内的细菌。以上结果证实了rhBD3在感染根管内的抑菌效果。另外Fc组、rhBD3组与Ca(OH)2糊剂组也有显著性差别(P0.05),从数值上看,前两者的效果好于后者。经x2检验,,rhBD3组对需氧和厌氧菌消毒前后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5),说明消毒效果都非常好,而对需氧和厌氧菌2个菌种之间的消毒差异无显著性(P0.05)。 切片观察封药后各组实验牙根尖周组织炎症分级情况,空白对照组与3个药物处理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说明每个药物处理组对根尖周炎症均有一定影响。Fc组与Ca(OH)2糊剂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 0.05),从结果来看,Fc组的根尖周组织炎症程度重于Ca(OH)2糊剂组,提示Fc组对根尖周炎症的作用不理想,这可能与其本身的强刺激性有关。而rhBD3组与Ca(OH)2糊剂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别,这或许与β-防御素具有间接的免疫激活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根管系统的复杂性和感染细菌的多样性,决定了根管灭菌消毒的必要性。根管预备完成后,在根管内封入适当的药物,可以进一步控制微生物,防止再感染,从而巩固和加强根管预备的效果。根据以往对β防御素的研究结果结合以上我们的实验,提示rhBD3用于感染根管内的杀菌消毒,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具体的多方面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81.3
【图文】:

氨基酸序列,生物学活性,二硫键,氨基酸序列


图1 β-defensins 氨基酸序列及其二硫键位置1.3.2.3 生物学活性1) 抗微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β-防御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在体外,hBD1 在毫摩尔浓度下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分枝杆菌及有包膜病毒均具有杀灭作用。重组的hBD1其抗微生物活性不受低pH值的影响,但受高盐环境抑制。研究表明,hBD1在肺部感染性疾病,如肺纤维化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41]。hBD2对革兰氏阴性菌有高效的杀菌作用,在约10μg/ml的浓度下就可以达到90%的杀菌效果(LD90);对酵母也具有有效的杀伤作用,LD90为25μg/ml;而对革兰氏阳性菌则hBD2的浓度要达到100μg/ml时才有抑菌作用。故hBD2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杀伤作用强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42,43]。hBD3与hBD1和hBD2一样具有抗菌活性,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具

序列,重组载体,测序,序列


3.4 测序结果PCR产物序列如图5测序结果经序列同源性分析证明,所获得的PCR产物为预期的hBD3序列,与文献报道结果完全一致,序列覆盖hBD3成熟肽编码区全长(图6)。

序列,序列同源性分析,测序,成熟肽


测序结果序列同源性分析4.讨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俊江,李麓芸;青光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00年S1期

2 王德利,阮狄克,张惠中,石峥,范清宇;人骨形成蛋白2的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刘秀娜;王仙园;周娟;赵力军;潘自铁;胡川闽;;乳腺癌相关分子人乳腺珠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J];护理研究;2006年01期

4 刘相萍;罗文娟;隋爱华;杨X;吕振华;王传富;;克隆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基因构建腺相关病毒载体及其病毒滴度测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4期

5 朱晓燕;王雅静;杨树国;毕世j;廖琳;;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08期

6 昝玉玺;张俊河;王天云;;CHO细胞MAR片段的克隆及其逆转录载体的构建[J];山东医药;2009年18期

7 赵丽艳;赵敏;;溶菌酶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0年06期

8 杨湘越;兰小鹏;廖剑;钟智强;朱忠勇;;人自身抗原Sm B′的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J];浙江检验医学;2006年02期

9 王庆然;;胡流清在美籍华人遗传家协会(ACGA)年会上的报告摘要[J];国际遗传学杂志;1991年04期

10 蔡仕英,姚志建,刘亚霞,强伯勤;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华;吴建平;费春红;杨联;张利平;;牦牛钙激活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克隆及其测序分析[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玲;余少波;刘榜;;猪Nudt6基因克隆以及与眼肌面积性状相关SNP发现[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戴佳琳;吴璇;黄江;杜武英;胡旭初;徐劲;余新炳;;亚洲牛带绦虫肌动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单位4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反应性鉴定[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炎平;邱君志;关雄;;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几丁质酶基因克隆的研究[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吕海鹏;史俊南;赵守亮;Athony J.Smith;;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α_1亚基D亚型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纯化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王玮;杜艳;林国强;孙秉中;;RNA干涉bcr abl融合基因联合P27基因克隆对K562细胞的影响[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方卫国;肖月华;冷波;杨星勇;张永军;裴炎;;一种新的球孢白僵菌几丁酶Bbchit1的纯化和基因克隆[A];首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张志春;张谷丰;罗光华;方继朝;;小菜蛾嗅觉膜原蛋白SNMP1基因的克隆表达[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翠;李世军;李闯;俸艳萍;彭秀丽;龚炎长;;鸭多巴胺受体1(DRD1)基因克隆与多态性检测[A];安全优质的家禽生产——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上隆;;甜橙辣椒红/辣椒玉红素合成酶同源基因的克隆[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秀萍;石河子大学转基因克隆绵羊研究取得突破[N];兵团日报(汉);2011年

2 刘越西 徐仁元 记者 金姝;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在吉大农学部培育成功[N];吉林日报;2011年

3 黄勇娣;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兔在沪诞生[N];解放日报;2007年

4 许沈华;什么是基因克隆[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曹斌;血癌新病毒基因克隆成功[N];团结报;2000年

6 王婷婷;我国完成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兔实验[N];科技日报;2007年

7 王有佳;全球首例转基因克隆兔在沪诞生[N];人民日报;2007年

8 李建平;首例荧光转基因克隆猪所产猪崽再次被确认具有荧光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记者 王中宙;25只转基因克隆绵羊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诞生[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10 吴一福;四军医大构建HBV全基因克隆质粒细胞系[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勇;调控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CaM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2 谢科;水稻WRKY10基因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邢继红;拟南芥抗灰葡萄孢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4 魏继承;白桦花期抑制性消减文库的构建及花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赵明莲;食线虫真菌侵染性胞外蛋白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D];云南大学;2003年

6 郭虹;弓形虫侵入相关分子ROP1基因的克隆及其DNA免疫研究[D];中山医科大学;1999年

7 王昕;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溶性受体的克隆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8 李伟;圆锥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9 段冷昕;梅花鹿茸多肽的化学结构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倪多娇;栉孔扇贝抗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鸣;鸡IFN-γ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占通;猪α干扰素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抗病毒活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怡;重组鼠抗人CD19单链抗体的构建和表达[D];浙江大学;2006年

4 郝敏;玉米与大斑病菌构成的不同互作中基因表达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5 黄志强;产碱性蛋白酶海洋细菌的筛选及其基因克隆[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6 武鸿;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余国武;腊梅脂转移蛋白基因克隆与功能的初步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8 赵秀振;蓖麻蚕体液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调查及其基因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9 马维;辣椒疫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琳琳;蜡样芽孢杆菌工程菌的构建及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94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94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b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