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磨牙区即刻种植后早期骨改建的CBCT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00:25
【摘要】:目的:利用CBCT研究锥形锁柱种植体在磨牙区即刻种植术后的早期牙槽骨骨量的变化情况,研究在不采取GBR状态下的成骨情况,探讨影响早期骨改建的可能因素。材料和方法:2018年1月-2018年8月至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行磨牙区即刻种植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由同一术者实施种植手术,经微创拔牙后彻底清除炎性组织并同期植入锥形锁柱种植体,种植体颈周植入自体骨,4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在种植手术后当天(T1)、二期手术前当天(T2),对所有患者拍摄CBCT,用CS 3D Imaging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测量以下数据:(1)T1、T2种植体颈部上1mm(L11)、颈部(L0)、颈部下1mm(L1)、颈部下3mm(L3)、颈部下5mm(L5)水平向的颊舌侧骨宽度(OC-OC)、骨壁外侧与植体的距离(OC-S)、骨壁的厚度(OC-IC)(2)T1、T2牙槽嵴顶与植体颈部的垂直距离(C-R)(3)种植体周围骨缺损间隙的垂直距离(D-R)、植体颈部骨缺损间隙的水平距离(IC-S)(4)T1种植体颊舌侧牙槽嵴顶下1mm骨宽度。利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T1和T2的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和骨宽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时磨牙区的牙槽嵴高度(C-R)、骨缺损间隙的垂直距离(D-R)、种植体颈部上1mm(L11)的OC-OC和种植体颈部(L0)的OC-OC、IC-S与T1时相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L0到L5,牙槽嵴宽度的变化量逐渐减少;患牙有炎症的种植位点骨宽度的变化与无炎症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骨高度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水平间隙(IC-S)的大小对骨壁的厚度(OC-IC)变化有显著性的影响。结论:在不采取GBR时,磨牙区即刻种植周围的骨缺损间隙在4个月内基本被新骨充填并与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结合,但会伴随着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减少,尤其在种植体颈部周围骨吸收较多;可将种植体深部植入于骨下(≥2mm),以降低因早期骨改建而暴露于牙槽骨外的风险,尤其是有慢性炎症的患牙。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83.6
【图文】:

影像,种植区,术前,情况


图 2.1 术前 CBCT 评估种植区情况 锥形束体层摄影(CBCT)曝光条件:管电流 2-15mA,管电压 12-18 秒(+/-10%)。  患者的拍摄体位:患者保持挺立,颏部置于颏托的正中,保持头低位,使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垂直光标与患的过程中双手握住手柄,严禁患者移动。严格按照 CBC参数,所有的影像均由同一名操作者在同一台机器拍摄。

微创,种植体,自体骨


第 2 章 材料与方法先用先锋钻确定植体植入的方向和深度后,依次用成形钻逐步扩大窝洞,收集备洞过程中的自体骨骨屑,对于上颌磨牙区骨高度不足的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种植体,种植体位于骨下至少 2mm,并在种植体颈周填人自体骨骨屑,无张力拉拢缝合创口。无菌棉球压迫止血 30min,术后前 3 天 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伤口预防感染,服用抗生素及甲硝唑片抗炎治疗 5 天,醋酸地塞米松抗水肿治疗 2 天,复方氯己定素口水含漱 7 天,术后 7 天拆线。

磨牙区即刻种植后早期骨改建的CBCT研究


2植体植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婧;宿玉成;;即刻种植的牙槽嵴早期改建[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年04期

2 王贻宁,冷斌,程勇,施斌,吴朝晖,张俊;牙种植中曲面断层与螺旋CT临床应用的对比[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803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03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3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