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生物活性玻璃促进早期根面龋再矿化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3 11:36
   目的制备下颌第一前磨牙早期牙骨质龋模型,使用不同药物及方法进行处理,检测早期牙骨质龋在再矿化前后的牙骨质表面形貌、粗糙度、显微硬度、钙磷质量比与摩尔比及再矿化前后荧光染色面积等,探究6%生物活性玻璃溶液、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型磷酸钙糊剂、2%氟化钠溶液及涂布6%生物活性玻璃联合半导体激光对早期牙骨质龋的再矿化作用。方法实验一:制备96块牙骨质样本,随机分为4组:A组(6%生物活性玻璃)、B组(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型磷酸钙)、C组(2%氟化钠)、D组(去离子水),每组24块样本。脱矿前各组先选取1片牙骨质进行电子显微镜的扫描,用作观察初期人牙骨质形态。再从4组中各选择1片牙骨质在早期牙骨质龋建立前进行荧光染色,观察荧光效果。剩余每组22片牙骨质随机选择5片在脱矿前先进行原子力显微镜与显微维氏硬度计检测,测定之后放回原实验容器内。各组牙骨质块放置在37℃人工脱矿液中浸泡96小时,制备早期根面龋模型;牙骨质龋建立后,在4组中各选择1片牙骨质块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牙骨质块再矿化前表面形态。另在4组中各选择1片牙骨质块进行荧光染色,观察再矿化前荧光效果。每组从剩余的牙骨质块中各选择5片作为再矿化前用于原子力显微镜与显微硬度计的检测,测试后放回原容器内。将样本进行每天三次、每次五分钟的p H循环,共计20天,然后依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荧光显微镜对样本进行检测。实验二:制备96块牙骨质样本,随机分为四组:E组(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激光)、F组(6%生物活性玻璃)、G组(半导体激光)与H组(去离子水)。检测方式与顺序同实验一。制备好早期根面龋模型后,E组先将6%生物活性玻璃反复均匀涂布在牙骨质表面5分钟,再进行2分钟的激光“Z”型移动照射后,去离子水冲洗样本;F组将6%生物活性玻璃反复均匀涂布在牙骨质表面5分钟后,去离子水冲洗样本;G组去离子水涂擦5分钟,再进行2分钟激光“Z”型移动照射后,去离子水冲洗样本;H组去离子水涂擦5分钟,然后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荧光显微镜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实验一:1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显示,6%生物活性玻璃组与2%氟化钠组处理后的牙骨质表面较为平滑,两组粗糙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维氏显微硬度仪检测显示,再矿化后6%生物活性玻璃组显微硬度差值最高(P0.05),其次为2%氟化钠组与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型磷酸钙组,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扫描电镜检测显示,脱矿前牙骨质表面平整,纹路似鱼鳞状;再矿化前表面镂空状胶原纤维暴露,大量牙本质小管口暴露;再矿化后,6%生物活性玻璃组样本表面平整,有砂砾样晶体沉积;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型磷酸钙组样本表面蜂窝镂空状结构减少,有砂砾样物质积淀,有部分牙本质小管口暴露;2%氟化钠组可见根面较为光滑平整,部分牙本质小管口见颗粒堆积;去离子水组牙骨质面形成细微凹坑支架状结构空隙,可见大量牙本质小管口暴露与胶原纤维。4 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6%生物活性玻璃组与脱矿前牙骨质钙磷比近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氟化钠组钙磷比最高;去离子水组钙磷比值最低。5荧光显微镜测试表明,各组再矿化后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6%生物活性玻璃组的荧光条带较其他各组最浅,总荧光面积与总荧光强度最弱。实验二:1原子力显微镜显示(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激光)组粗糙度值与半导体激光组粗糙度值相似,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它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维氏显微硬度仪显示,再矿化后(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激光)组显微硬度差值最高(P0.05),其次为半导体激光组,与去离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扫描电镜检测显示,(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激光)组样本有大量熔融晶体覆盖在牙骨质表面,大量砂砾样晶体沉积;6%生物活性玻璃组样本表面蜂窝镂空状结构减少,有砂砾样物质积淀;半导体激光组未见明显胶原纤维。4 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激光)组与脱矿前牙骨质钙磷比值近似,但有统计学差异(P0.05);(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激光)组与半导体激光组、6%生物活性玻璃组去离子水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荧光显微镜测试表明,4组再矿化后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6%生物活性玻璃+半导体玻璃)组的荧光条带较其他各组最浅,总荧光面积与总荧光强度最弱。结论1 6%生物活性玻璃能促进早期根面龋再矿化;2单次涂布6%生物活性玻璃联合半导体激光能促使进早期根面龋再矿化。图16幅;表8个;参242篇。
【学位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81.1
【部分图文】:

牙骨质,脱矿,块表


型的建立制备:首先将各组的牙骨质块放置于 37℃的h 脱矿,脱矿后在去离子水中超声荡洗 5min。形模型[24]。人工龋成功标准:牙骨质块表面出质块表面粗糙,有蜂窝状结构产生[25]。 1 片牙骨质块在早期根面龋建立前先进行扫表面形态(见图 2)。其次再从 4 组中各选择 1 染色,观察荧光染色效果。剩余每组 22 片牙力显微镜与显微维氏硬度仪检测,硬度值记为图 1 牙骨质块样本Fig.1 Sample of cenmentum

牙骨质,显微图像,表面原子,牙本质小管


第 1 章 生物活性玻璃对早期根面龋的再矿化实验研究平铺在牙骨质面,未见明显牙本质小管口与镂空疏松结构。CPP-ACP 组(图 5、6-D)其表面蜂窝镂空状结构明显减少,有砂砾样物质在表面与牙本质小管开口处积累,但仍有部分牙本质小管口暴露。2%NaF 组(图 5、6-E)可见根面镂空状结构消失,牙骨质表面较为平整并有轻微凹陷,牙本质小管口见颗粒堆积,但仍有部分牙本质小管口暴露。去离子水组(图 5、6-F)牙骨质面形成细微凹坑支架状结构空隙,可见大量牙本质小管口暴露与部分纤维突,胶原纤维排列松散。

牙骨质,牙本质小管,电镜,箭头


-15-E 2%NaF 组 电镜图 F 去离子水组 电镜图图 5 牙骨质表面电镜图(×1000)(箭头所示:牙本质小管口)Fig.5 SEM of cementum surface(×1000) (The arrows indicate the dentinal tubul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晶;朱丽德孜·托列别克;李一鸣;吴佩玲;;天然药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浸食子酸酯与牙本质龋的再矿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03期

2 杨雪;陈亚明;冯颢;郑春雷;;氟离子导入对人工根面龋再矿化作用的影响[J];口腔生物医学;2014年01期

3 黄冠玮;邹玲;李伟;;人工龋模型的建立方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4 杜凤芝;老年人在口腔外科门诊的心理护理[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年S1期

5 盛江筠,刘正;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诱导及产酸性的实验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6 厚继续,石四箴;防龋药物氟化钼酸铵[J];牙膏工业;199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薇;氟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早期根面龋再矿化效果的实验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7年

2 孙长芸;渗透树脂、含氟制剂及GC护牙素治疗正畸早期釉质脱矿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3 周雪;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体外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4 熊正慧;三种钙盐脱敏剂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5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25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5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